关于雾霾,你知多少?

眼见冬天要来了,北京广大市民热切盼望的暖气还没来,却迎来了每年最不想见却又必见的老朋友—雾霾天。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从东五环到西五环,而是我站在国贸立交桥上,却看不见央视大楼。”这则“笑话”,讲出了多少北京人的无奈与神伤。

“雾”与“霾”早已成为公众口中的“高频词语”,人人都道雾霾可怕。但是雾霾是什么?到底可怕在哪里呢?

雾与霾的异同及影响因素

雾、霾均可能导致能见度降低,但两者成分有差异,雾以空气中悬浮的小水滴、冰晶为主,霾则主要为固体悬浮颗粒物;前者出现时相对湿度一般过饱和,以微小水滴为主;后者则相对湿度较低,以颗粒物为主。

雾与霾的区别主要包括:

  1. 能见度范围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

  2. 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3. 厚度不同。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1-3公里左右。

  4. 边界特征不同。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5. 颜色不同。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

  6. 日变化不同。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

导致雾-霾天气出现的主要因素:

大气污染物排放气象条件大气化学反应过程是导致雾-霾天气出现的三大因素。

污染物排放是雾霾天气产生的“元凶”。据分析,污染源包括燃煤、机动车尾气、工业企业排放、地面扬尘、居民生活污染排放等。

雾霾天气出现,必须满足一定的气象条件。大气稳定度高并且风速较小的时候,污染物和水汽的垂直扩散及水平扩散均受阻,使得大气污染物容易聚积在近地层某个区域。而雾霾发生时,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较低,加大大气低层逆温,增加大气稳定度,霾进一步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雾霾的大气化学反应过程也不容忽视。一些气态大气污染物,如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等,经大气光化学反应转化为颗粒物。在很多城市,这些污染物是雾霾的主谋。而且湿度较大时,能够促使污染物从气态向颗粒物的转化,因此,在近地面水汽条件较充足时,不仅会出现雾与霾的混合现象,还会促使污染物浓度上升。

为了除霾,是否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

在北京生活久了,每到冬季,“等风来”就成了雾霾天的美好愿望。然而,到底需要等来多大的风,才能“刮走”霾?

在北京,持续每秒3米的风可以起到抑制雾-霾天气发展的作用,但风速至少要达到每秒4米至5米以上才能达到明显的清除作用。但风速并非唯一决定因素,风向、地形、排放源也都对除霾的效果具有影响。

除了刮风,降水能否清除雾-霾?正如上文介绍,如果降水较弱,只能增加大气湿度,有助于二次颗粒物的形成,会促进雾-霾发展,加重污染程度。只有降水达到一定量级以上时,能将空气中污染物冲到地面,才可起到洗刷作用。

每日都在关注的雾霾预警,到底看出了什么?

大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 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雾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1. 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准备工作;

  2. 机场、高速公路等单位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

  3. 驾驶人员注意雾的变化,小心驾驶;

  4. 户外活动注意安全。

  • 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1. 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工作;

  2. 机场、高速公路等单位加强调度指挥;

  3. 驾驶人员必须严格控制车的行进速度;

  4. 减少户外活动。

  • 大雾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防御指南:

  1. 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应急工作;

  2. 有关单位按照行业规定适时采取交通安全管制措施,如机场暂停飞机起降,高速公路暂时封闭等;

  3. 驾驶人员根据雾天行驶规定,采取雾天预防措施,根据环境条件采取合理行驶方式,并尽快寻找安全停放区域停靠;

  4. 不要进行户外活动。

霾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黄色、橙色表示。

  • 霾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且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 驾驶人员小心驾驶;

  2. 因空气质量明显降低,人员需适当防护;

  3. 呼吸道疾病患者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可带上口罩。

  • 霾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且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 机场、高速公路等单位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

  2. 驾驶人员谨慎驾驶;

  3. 空气质量差,人员需适当防护;

  4. 人员减少户外活动,呼吸道疾病患者尽量避免外出,外出时可带上口罩。

雾霾天气,如何防护?

雾霾天气,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罪魁祸首是PM2.5,这是一类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PM)),它们能够在大气中停留很长时间,并可随呼吸进入体内,积聚在气管或肺中,影响身体健康。

许多研究已证实颗粒物会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导致哮喘、肺癌、心血管疾病、出生缺陷和过早死亡。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即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以穿透这些屏障达到支气管和肺泡。由于体积更小,PM2.5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可能抵达细支气管壁,并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更小的微粒(直径小于等于100纳米)会通过肺部传递影响其他器官。并且PM2.5的比表面积大于PM10,更易吸附有毒害的物质。

在北京、天津等雾霾高发地区,肺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北京市肿瘤防治办公室副主任王宁说,北京市肺癌发病率由2002年的39.56/10万上升至2011年的63.09/10万,已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 天津市的肺癌发病率约为60/10万,新发癌症患者中有1/5为肺癌患者,且呈现明显年轻化趋势。

2014年,中国首个评估PM2.5长期暴露对公众健康所产生影响的研究报告指出,大气PM2.5污染导致全国31座省会城市或直辖市中25.7万人超额死亡,超额死亡率平均接近1‰。而在超额死亡的病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肺癌。

雾霾天要如何做好防护呢?

除了基本的防护原则——体弱人群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出行也需注意健康防护和交通安全之外,还应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居家: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

在雾和霾天气条件下,居室应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选择可以去除PM2.5 的多功能复合型空气净化器效果较好,等到霾散日出之时再开窗换气。

出行:减少外出,尽可能戴口罩

雾和霾天气市民应尽可能减少出门。取消晨练等户外运动,因为雾和霾一般在早上比较严重,到了下午和傍晚则会逐渐减轻。

出门时最好戴上医用口罩防护,N95、KN90 等型号的专业防护口罩密封性强、孔径非常小,都对PM2.5 有很好的防护作用,而普通的棉纱口罩和流行的个性口罩、卡通口罩,对细小颗粒的过滤效果欠佳。外出归来,应立即洗手、洗脸、漱口、清理鼻腔及清洗裸露的肌肤。

饮食: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

雾和霾天气的饮食宜选择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A、β- 胡萝卜素的食物,多吃新鲜蔬水果,多饮水,少吃刺激性食物,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梨、橙子、百合、黑木耳等具有滋阴润肺功效的食物更是大力推荐。

对于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儿童,还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应规律服药。

希望“冬季到北京来看霾”尽快成为历史。冬天的北京,我们只想看皑皑白雪下的红墙绿瓦,万里长城。

编者:vivienyuan


癌度APP是专注于癌症相似病友检索、通过癌症发生的基因突变、用药和治疗、预后康复等多个参数指标,对癌症患者的相似度进行精准的运算,为用户推荐病情和治疗相似的病友,相互交流治疗和康复经验。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公众号“癌度”,了解更多关于肿瘤和基因的资讯。

  • 发表于 2016-10-19 00:00
  • 阅读 ( 77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