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肉和白肉,到底哪种好?

秋分时节过后,我们才算真正步入秋天。虽然从8月之前,我们就开始吵吵:“秋天来啦,贴秋膘啦”,不过,那时时而有“秋老虎”作祟,夏季的余威未散,我们未必有那么好的胃口。时至9月末,我们的胃口似乎越来越好,贴膘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贴膘,一般会先考虑肉类,肉类有两种主要的颜色——红和白,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呢?

红肉和白肉是营养学科中的名词,它代表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的肉。红肉指肉类在烹饪之前,颜色呈红色的肉,多见于哺乳动物,如猪、牛、羊、马等,不包括它们的肥肉。白肉指肉类在烹饪之前,颜色呈现不鲜艳的肉,如禽类、鱼虾类肉等。那么,为什么肉类有红、白之分呢?这与肉中的肌红蛋白有直接的关系。

红肉

肌红蛋白是一种血色素球蛋白蛋白质,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细胞内,具有与氧结合的能力,并可以发生可逆反应。肌红蛋白共有脱氧肌红蛋白、氧合肌红蛋白、高铁肌红蛋白这三种形式。其中,脱氧肌红蛋白具有强烈的与氧气结合的能力,结合后形成的氧合肌红蛋白具有鲜艳的红色。也就是说,一种肉类中的肌红蛋白含量越多,脱氧状态下的肌红蛋白越多,与氧气结合程度就越强烈,颜色鲜艳的可能性越大。

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之间,肌红蛋白的含量有一定差异。比较有代表性的白肉——家禽(鸡、鸭)的肌红蛋白含量在0.2~1.8mg/g;红肉中,猪肉的肌红蛋白含量在0.6~4mg/g,牛肉的肌红蛋白含量在3~10mg/g。由此,牛肉的颜色最鲜艳,呈深红色;猪肉次之,呈鲜红色;鸡肉最浅,偏白色。肌红蛋白含量的差异除了因动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也受同种动物的不同的肌肉部位、运动程度、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颜色不同的肉类,在饮食上有一定的讲究。

白肉

一般来说,吃红肉的人群患病的风险较高,这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红肉的脂肪含量较高,其脂肪中所含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摄入量过多,的确会更易引起肥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但这并非意味着吃白肉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大快朵颐”了。白肉和红肉中都含有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只是含量多少有差别,摄入过量白肉会导致吃红肉的同样后果。

另一个常识是,白肉比红肉有营养,这也不能一概而论。红肉中的铁含量比较丰富,这是白肉不能比拟的,因此应该理性分析自身的营养需求,从而合理进食,充分发挥各种食材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肉的颜色变化机理及肉色稳定性因素研究进展.吴桂平.肉类工业.2006-06-25;

2. 红肉、白肉如何选.马冠生.饮食科学.2016-04-01;

3. 白肉并不一定真比红肉更营养.江苏卫生保健.2015-02-15.

  • 发表于 2016-09-26 00:00
  • 阅读 ( 790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