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狂犬病的误区,你知道多少?

2016年9月28日,是第10个世界狂犬病日,今年的主题为“狂犬病:宣教、疫苗接种、消除”,不仅强调了社区为预防狂犬病可采取的两项重要行动,也体现了到2030年消除所有由狗作为媒介的狂犬病所带来的人类死亡这一全球性目标。目前全球大约150个报告过狂犬病病例的国家或地区中,约一半已基本消灭狂犬病。但在中国,狂犬病仍是困扰公众的一个公共卫生威胁。就在前不久,北京市朝阳区发生的“疯狗咬人事件”就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了公众的恐慌。

那么,公众对于狂犬病的认知究竟存在多少的误解呢?是不是只要在被咬伤后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就真的百分之百不会得狂犬病吗?只有狗才会携带狂犬病病毒吗?下面小编将带大家正确认识狂犬病、走出误区。

狂犬病误区知多少:

每次在报道某人因狂犬病葬送性命事件后都会引起一定范围的恐慌,这种恐慌多是人们对狂犬病的认识存在着很大误区。

误区1: 家养狗不会携带狂犬病病毒

事实上,看似很健康的狗也有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通常带狂犬病毒的流浪狗、野狗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将病毒传播给健康动物的机率很大,所以说,家养犬、猫必须栓养,注射防疫疫苗。被家养犬咬伤或抓伤也要及时清理伤口并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才能防范于未然。近几年来宠物数量日益增多,人们不仅喜欢养宠物,甚至亲吻宠物,虽然与狗亲吻致病机率并不是太高,但是如果我们口腔粘膜溃疡,那么就会有患狂犬病的风险。

误区2:被除狗之外的其他动物咬伤不会患狂犬病

以往大家一般认为只有被狗咬伤才有可能得狂犬病,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猫、羊、牛、老鼠等温血动物均有可能成为狂犬病病毒的携带者,因此不仅仅被狗咬伤会得此病。但凡被上面的动物咬或抓伤,都要及时进行伤口清理及接种狂犬疫苗,而且越早越好,必要时应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目前未见鸡和其他鸟类传播狂犬病病毒的报道,被鸟类咬伤或抓伤后不需狂犬病暴露处置,但要进行伤口处置,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鸡刚刚被带有狂犬病病毒的犬咬过。

误区3:狂犬病潜伏期有好几十年

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潜伏期的长短一般和被伤者的年龄、伤口的情况、入侵病毒的毒力和数量等因素有关。一般为半个月至3个月,在潜伏期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潜伏期长达十年、二十年的十分罕见,几乎没有。发病后常伴有低热、倦怠、恶心、恐惧不安,对水、风、声等刺激会有喉头紧缩感,最后因呼吸、循环系统衰竭而死亡。整个发病过程一般在一周之内。人一旦发病,死亡率高达100%。

误区4:给宠物打了疫苗就安全了

给动物接种狂犬疫苗是普遍提倡的,但目前实际状况是动物疫苗的管理以及效果监测都还不完善。动物疫苗对每种动物的效果、起效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都无法保证万无一失。另外,宠物在室外活动时,难免会和其他来历不明的野狗或是流浪狗接触,就有可能被传染病毒。

误区5:受伤出血之后才有必要注射疫苗

如果与动物的接触中被动物咬伤或是暴露了,应针对不同的暴露程度,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皮肤的暴露程度分为三级:1级暴露为接触或喂养动物,无需进行任何处置;2级暴露的情况有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是无出血情况的轻微抓伤,此种情况应立即处理伤口,并及时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3级暴露的情况有破损皮肤被舔触、粘膜被动物唾液污染及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若出现三级暴露,除了按2级暴露处理外还应按照相关规定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所以,不仅被咬伤有可能感染狂犬病,和野狗亲密接触、被动物用舌头舔触(被舔皮肤破损),也会感染狂犬病毒。

如何预防狂犬病的感染呢?

消除这些误区,正确认识狂犬病,有助于控制这种传染病的传播,最终将这种传染病基本消灭。除此之外,我们还应重视狂犬病的预防工作。我们知道,狂犬病是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可防不可治,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一旦发病100%死亡。应当予以足够重视。

防控狂犬病关键的就是做好预防处理措施。如在动物致伤后进行及时、正确的伤口处理和正规有效的免疫接种。最大限度地预防狂犬病发生。狂犬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为此我们都应努力做到:

定期为宠物犬、猫接种兽用的狂犬疫苗,不收养或接触来历不明的流浪犬、猫等动物,凡是发现患狂犬病的动物,都应立即捕杀。对患狂犬病动物尸体应焚烧或远离水源深埋(2米以下),不剥皮和食肉,从传染源进行控制。

如果不小心被狂犬病的犬、猫等咬伤,对伤口应立即用20%肥皂水彻底冲洗,然后用70%的酒精和碘酊擦几次。如有免疫血清,可注入伤口底部及四周。除非伤及大血管需要紧急止血外,可不缝合或包扎伤口。之后接种狂犬疫苗和应用抗血清。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每年有55000人死于狂犬病,即每10分钟就有1人死亡。目前对于狂犬病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即一旦发病,100%死亡,是人类目前已知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预防狂犬病一定不能麻痹大意,尤其是不明来源的犬、猫等动物极易伤人于无形。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避免被动物咬伤,对自己的生命负责,避免悲剧发生。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左姗姗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2016-09-30 00:00
  • 阅读 ( 92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