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之爱》的心理学解读:闺蜜可以有多可怕?

闺蜜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日剧《贤者之爱》中的女二号百合作为女一号真由子名义上的闺蜜,以抢夺好朋友的一切为乐。从小到大,不管是漂亮项链、纪念玩偶、昂贵耳环,百合死乞白赖全部都讨要。每个男人,无论是真由爸爸、谅哥哥、儿子直巳,百合不择手段统统要抢来。

为什么一个女人对自己口中的好朋友充斥着如此强烈的嫉妒心?众人矛头几乎一致指向百合的虚荣、贪婪、卑劣、惹人厌。而当我们试图从情感的层面去探索,以心理的角度去理解一个人时,往往将还原一颗扭曲心灵背后不为人知的沉重与悲哀。

“真好,我也是独生女就好了”——同胞竞争大战

初识,少女百合满怀羡慕地对真由子吐露出“独生女真好”的心声。站在心理层面来看,年幼的同胞代表的是早期发展阶段,他们对于年长的同胞来说意味着身份上的一种吸引,以及对退行的一种诱惑。

年幼的、更无助的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更多的关注,正如很多非独生子女担心的“弟弟或妹妹抢走了爸爸和妈妈的爱”,而对关注的需求是年长的孩子不得不甚至已经学会去克制了的。

面对年幼的孩子,年长的孩子担忧他的到来将威胁到自己先前已取得的内在和外在情境的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嫉妒和竞争是很正常的情感和表现。

剧中的百合作为长女,不仅拥有一双对孩子情绪完全不敏感的父母,两个顽劣的弟弟更是瓜分了原本有可能降临到自己身上的那点关爱毛毛雨。她在家中不是冷眼旁观便是以暴制暴,丝毫不关心两个弟弟的安危,遭遇最小的弟弟溺亡也未显怜悯之心。

对一个从未获得父母垂青的孩子而言,她似乎在赢得父母之爱的战场上又少了一个敌人。

“要是正吾叔是我爸爸就好了”——理想化父亲之梦

翠绿幽静的隔壁小花园里充满了另外一家人的欢笑,那个风度翩翩才华横溢又慈爱无比的中年男人简直就是自己梦想的父亲。只可惜,享受这个男人疼爱的却是另一个女孩。仗着年少无知的护身符,百合肆无忌惮地埋首于邻居叔叔的怀抱乞求温存。

俗话说,女儿是父亲的前世情人,可惜这辈子依旧没有机会获得他的爱。于是乎,怀春少女寻找一个理想化的父亲满足自己的“恋父情结”也不足为奇了。

生活中对于“恋父”“恋母”之类的形容常存在一种误解,以为那是单纯指一个人喜欢或爱恋自己的父母及相似形象。然而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如果早年和父母的关系足够良好,对父母的爱便可以帮助一个孩子成长,从而顺利地过渡至成年,并有利于发展出健康的亲密关系。

真正的恋父恋母,即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是指在儿时未能修通指向异性父母的情感,或是被忽视,或是受引诱,都导致一个孩子在长大后不断地寻找和异性父母相同或相反的伴侣。

当一个人大谈特谈“恨死我爸或我妈了”,实际上属于典型的反向形成。在这种执拗背后,潜台词其实是:我还是很在意我的父母,我的择偶标准依旧以父母为指针,我无法和他们分离,因为我无法丢弃小时候对他们怀抱着的期待和爱。倘若保有此种心态,即便碰上位绝佳恋人,长此以往,对方多半也难受重负。

“但是真由爸爸的反应跟别的男人果然没什么两样”——色情性投射认同

明明是缺乏父爱的小女孩,也正是她面不改色心不跳,用随身携带的碎冰锥轻而易举赶走了试图占便宜的猥琐男人。父亲的下属何以如此大胆向老板的千金下手?或许从百合面对男人时流露出那远超于其实际年龄的媚惑笑容已可见一斑。

“我无论如何都想被爱……”当百合像一朵娇艳欲滴的花儿般依偎在自己身上,真由父亲五味杂陈的尴尬表情说明了一切:他清楚自己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妻子以外的异性,更是一个拥有女性身体却未得成熟心智的孩子。

百合的挑逗终于引起了中年男人的反应,没料想欢欣雀跃的胜利掌声并未在心头响起,取而代之的不过是几分轻蔑的暗自轻叹:原来你和其他男人一样。这个被看做可以无条件疼爱自己的理想化父亲只是另一个贪图年轻女孩肉体的庸俗男人。百合的心语软糯低沉,并不打算说给眼前的男人,更像是印证了猜想的自嘲。

在心理学中,以上情形堪称典型的 “色情性投射认同”,意思是当事人习惯通过性的方式来与他人建立关系,引诱出来的常是对方的性唤起。李银河提出过“性爱三原则”:自愿、成人、私密。而在色情性投射的情形里,当事人生理上或许成年,然而心智却停留在小孩子的水平,那是一种在儿时被摧毁的自尊作祟:我没有价值,只能依靠外表、通过性来取悦他人。

对即将成年的百合而言,真由父亲作为一个普通男人的回应虽然一瞬间满足了百合心理上的快感,但建立在海市蜃楼上的脆弱自尊刹那便化为泡沫。失望的百合再次体验到的仅仅只剩下重复的创伤——原来根本没有人关心我的内在。

“无论我做什么都不会有人生气的”——愤怒下的哀伤

在那个奢侈却杂乱,毫无人气的家中,百合当着真由子的面,愤怒地将手中的高级茶杯摔了个粉碎。似乎好不容易迎来了一个观众,必要表演一番。

“你在哭吗?”看到真由子的反应,百合不免惊奇,追问道:“为了我吗?”真由子点了点头,脸上还挂着泪珠。百合的表情由惊变喜,没想到习惯了像透明人一般生活的自己居然也能够引起他人的情绪反应。那间诺大的房子,华丽的露天浴盆里布满了青苔和杂草,一如百合光鲜外表下无人关注的狼藉之心。

有时候,我们会遇上类似百合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人气愤到极点,难受到极点,就好像如果不让对方也体会一把她的痛苦,世上便无人会理解自己一般。这和小婴儿饿了会哭、尿了会哭、困了会哭、寂寞了也会哭一样。

在学会用语言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感受之前,将内心的愤懑见诸行动成了一个人彰显自身话语权的最直接武器。生活里常见各种关系中难以沟通的实例,原因并非在于我们没有能力和对方沟通,更多的情况是我们的愤怒和伤心拒绝我们好好说话。

“因为你的微笑是我的” ——边界不清与替代性补偿

“你要一直笑着快乐,所以我不允许有人伤害你。你要存下很多很多笑容,谁敢擅自抢走,我会杀了他。因为你的微笑是我的。”这套台词让不少观众犯了难,百合明明是工于心计的反面角色,何以看上去对真由子发自内心示了好?或许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真由子出现在百合面前时,她仿佛就是上帝派来拯救百合的天使。

在百合自说自话的概念里,好朋友可以一起分享任何东西。对人际边界不清的人而言,人与人之间并无边界之分,你的就是我的。只是加上百合那副虚弱的内里,恐怕很难将自己的视为真由子的。

对百合而言,她对真由子做出类似保护神一般的宣言,不过是将真由子当做了自身的代表来爱。从这个意义上讲,真由子对百合而言,并不是一个具有独立身份的个体,只是百合自体的延伸,是其病理性自恋的产物。

百合在电视剧里不是女主角,在她的世界里同样没有享受过主角的待遇。于是,将渴望被那样对待的自己投射到真由子身上,并因此萌发一种扭曲的关爱,与其说叫友谊,不如称替代性补偿更合适一些。

助人,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因为助人者们有必要扪心自问:你到底是为了当事人的利益,还是在通过帮助他人修补自己脆弱的自尊。

“我不会把他给你的”——情感隔离是脆弱的保护

在嫉妒的人眼中,幸福有时不在于得到,而在于别人得不到。百合为了夺回爱上真由子的儿子,竟然起了对亲生儿子举起碎冰锥,起了杀机。年少时看见真由父亲在隔壁花园里上吊自杀后的尸体,普通人的惊恐从百合脸上一闪即过,取而代之的是一句冷冰冰的台词:“好不容易从真由那里抢过来”。

在百合眼里,不管是像父亲似情人的邻居叔叔,抑或通过情感绑架得到的丈夫,甚至是十月怀胎的亲骨肉,他们仅仅是填补自身匮乏心灵的工具。情感隔离是当事人在潜意识里为了避免痛苦而自动形成的防御机制。

对百合而言,忽略掉人类的基本感情而行伤害破坏之举,或许比面对自己不被爱的孤独事实轻松得多。

“据说O型的命运是照顾B型”——对“好妈妈”的偏执渴望

百合第一次见到真由子时,曾以并不科学的血型论向真由子自圆其说:真由子是注定要照顾百合的。由于在早年并未形成和母亲之间的良好链接,百合心底深处一直在寻求一个好客体。

当真由牺牲自己出让一切满足百合的所有愿望时,真由就成了渴望中无微不至照顾周到的“好妈妈”。而一旦真由无法满足百合的愿望,便被打入十恶不赦的坏人阵营。正如客体关系学家克莱因所描述的偏执——分裂位相中,小婴儿看妈妈非好即坏,看世界非黑即白。

“我比谁都喜欢你,我想成为你” ——虚无自我的呐喊

若干年后,真由子的复仇计划终于成功。正值两个女人摊牌之际,百合泪眼破碎地摇晃真由子的身体,哭喊着不要绝交。“真由,给我,把你的整个人生都给我。”百合抢夺着真由子的方向盘……百合带着成为真由子的憧憬,结束了她的一生。这一生中,她似乎拥有过很多,又好像什么都不曾拥有。

一年前,住在敞亮豪宅里的百合依旧固执地希望买下真由的旧屋,打算修缮后居住。是向竞争对手赤裸裸的侵略和愤怒的表达?是在闺蜜名义下边界不清的占有欲和控制感作祟?有没有可能——在那个秘密花园里记录了一个女人这辈子从未体会过的家庭幸福,承载了那遗失于遥远童年记忆中永无回响的绝望之爱。


文:石欣 | 壹心理专栏作者

  • 发表于 2016-09-13 00:00
  • 阅读 ( 84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