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毒师”的亡命生涯,在现实中有多难实现?

于2008年开播的美剧《绝命毒师》,在引发全球范围的收视热潮的同时,也给不少“剧迷”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该剧所讲述的“普通人因生活所迫而走上犯罪之路”的故事容易引起深刻共鸣,也和剧中对于原本并不受普通人注意的“私人制毒作坊”的细致描写不无关系。不过,相信有些人在被该剧所折服的同时,内心之中也会有着小小的疑问:在电视剧中时常出现的一个情景——对化学有一定了解的人,能够在简单搜集材料之后,于家中轻易制出毒品,这样的故事在现实中能否上演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绝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不同的毒品,其制造难度和对生产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有些毒品确实可以做到凭借常见原料和简单反应制得,但相当一部分毒品的制造,离不开复杂、繁琐的植物种植和原料加工,个人制作并不现实。

那红色的海洋,却身背数重罪?

众所周知,作为一种有名的观赏植物,虞美人在诸多国家都受到了民众的广泛欢迎。然而,虞美人的几种同样姿色艳丽的“近亲”,可就没那么美好了,例如罂粟。事实上,全球范围内几乎所有的罂粟种植,都是为了提取其中含有的阿片类生物碱,而无论是制作止痛良药还是害人的毒品,我们在短时间内都难以摆脱罂粟的依赖。

阿片类生物碱的作用,早在很久很久以前便已被人们察觉,然而它发展成毒品,倒只是近现代的事。这类物质通过“打开”遍布神经系统的特殊的“锁”(即阿片受体),来发挥包括镇痛、镇静、止泻在内的生理效应。不过,它们在发挥有益效应的同时,也难免展露出其“恶魔”的一面——阿片类生物碱会刺激神经系统产生欣快感(也就是俗称的“High”),以使人们不断服用这类物质,而长期服用它们的最终结果,则是产生心理和身体的双重依赖。

早在20世纪,世界各国便意识到了各种阿片类生物碱(例如吗啡、海洛因)不当使用对人体的巨大危害,此类物质也随即被列入管制范围。当然,法律层面上的管制,自然抵挡不住为了巨大利益铤而走险的“亡命之徒”,全球范围内非法的阿片类生物碱生产一直具有相当可观的规模,但从技术角度来说,生产这类毒品,无疑是一项“烧钱”的“买卖”。

三种常见的阿片类毒品(1-羟考酮,2-海洛因,4-芬太尼),以及吗啡烷基团(3)的结构(图:Wikipedia)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目前最为流行的几种阿片类毒品的化学结构,两种经典的阿片类毒品——海洛因和羟考酮,结构之中均含有红框所示的一个复杂基团(化学之中一类具有典型特征的分子团)吗啡烷(结构见3),而不幸的是,目前的化学水平仍很难将吗啡烷合成出来,因此生产含有此类基团的物质,只能以天然含有该基团的物质(如吗啡)为基础进行合成。这样一来,我们便不难发现一点:毒贩若想制造海洛因等毒品,只能先种植罂粟,再考虑进一步的合成问题。然而,由于罂粟科植物大多具有耀眼的红花,除非毒贩能够在人迹罕至、管理松懈的地方种植,否则这简直是在向缉毒警察示威…….

不过,这一问题也并非绝对。芬太尼类物质(一种阿片类药物,常用于全身麻醉)在最近即成为了北美和欧洲“地下制毒作坊”的“宠儿”,这可能是因为,芬太尼类物质可以完全通过有机合成手段来制得,其生产过程不需要任何复杂的原材料,被警方发现的难度也更高。当然,实话说,凭一己之力制作芬太尼,无疑是一项“烧脑运动”,这也往往需要制毒者有着极其丰富的化学知识,并接受过有机合成相关的专业教育,一般只有在名牌大学之中读到研究生阶段的人才能做到。(所以谁说制毒贩毒不需要智商?明明搞这个的都是天才!)

迷幻世界与感冒药:风马牛不相及却又紧密相连

在我国,诸多感冒药目前已经采取了限制销售的措施(包括凭处方购买、设置单次购买限量,甚至于登记购买者姓名),而在“感冒药限令”刚推出之时,相当一部分人还十分不了解国家对感冒药实施限购的原因,由此造成的各种误解一时间甚嚣尘上。实际上,这些被限购的感冒药,无一例外均含有伪麻黄碱,而鲜有人知的是,伪麻黄碱是制造苯丙胺类毒品的重要材料,《绝命毒师》主角在家中的毒品作坊,很可能就是靠着堆积如山的各类感冒药才得以运转的。

苯丙胺类毒品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图1)和MDMA(俗称“摇头丸”,图2)的结构与伪麻黄碱(图3)极其相似,因此拿伪麻黄碱生产这两种毒品并不困难(图:Wikipedia)

相信绝大多数人对“冰毒”(即甲基苯丙胺)和“摇头丸”(即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这两种毒品并不陌生,因为如今在很多国家,这两种毒品在黑市上均十分常见,而且它们往往更受年轻人“欢迎”,造成的危害也更大。在前面提到的美剧《绝命毒师》之中,男主角沃尔特·怀特第一次尝试制造的毒品,正是甲基苯丙胺。

而从上面给出的结构式中,我们不难察觉一点——无论是甲基苯丙胺还是MDMA,它们的结构均不复杂,即使制毒者手中并没有任何稍稍复杂一点的前体物质(也就是和待合成物质结构相似,仅仅通过一系列化学手段即可转化成待合成物质的化学物质),通过有机合成来制得是完全有可能的。更加要命的是,伪麻黄碱这种常用于减轻鼻塞的药物,恰恰就是苯丙胺类毒品的前体物质!制毒者一旦通过感冒药提取到纯度较高的伪麻黄碱,只需要经过几部十分简单的“傻瓜级”化学反应,就可以轻易制出大量的此类毒品。当然,毒贩若想制造足以出售的剂量的苯丙胺类毒品,估计买下的感冒药可以堆满一个房间了。

鉴于苯丙胺类毒品容易合成的特点,各国目前都大幅加强了针对伪麻黄碱和其他易制毒材料的管制,我国对感冒药的限购,也实属此类制毒案例频发的背景之下(搜索一下“感冒药毒品”,这样的案件在近些年并不少见,尤其是在“感冒药限令”之前更是猖獗),公安部门做出的无奈之举。

升腾的烟雾背后,是电费在燃烧

在看了前面针对两种毒品的介绍之后,你是否觉得制毒也绝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正如其他行业一样,制毒这种见不得光的勾当,也分为三六九等。而其中较为“傻瓜”的一种,倒不需要有着多丰富的专业知识,只要…….能交得起流水一般消逝的电费就好。这并不是段子,“电费在燃烧”这句话,说的正是大麻这种毒品制造的典型特点。

大麻中的有效物质Δ-9-四氢大麻酚(THC,图1),就是一种典型的大麻酚(图2)类化合物,如此复杂的结构也决定了,人工合成THC非常困难(图:Wikipedia)

在探讨大麻生产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上图所示的THC结构式。作为大麻之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THC几乎“一手包办”了吸食大麻后带来的生理反应,因此对于制毒者而言,制造THC无疑就彻底制造出了大麻。然而,THC所基于的大麻酚结构实在是太过复杂,非法化学作坊目前全合成它们的难度依然非常大(但是制药企业还是研究出了全合成THC的方法)。因此,全球范围内所有的非法THC,无一例外都是从大麻之中提取出来的。(当然有一种情况例外,一些国家目前正流行一种“合成大麻”,该产品为喷洒上了合成大麻素类化合物(一类能够模拟THC作用、但可以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的普通干草)

既然提取THC需要大麻,那么种植大麻无疑成为了最重要的环节。相比于前面提到过的罂粟,大麻的一个“好处”就在于,这种植物完全可以在房间之内种植,而不需要种在大面积的开阔土壤上。不过,大麻虽然对种植地点并不挑剔,却有一个“怪癖”:需要光照!所以在房间之内种植大麻,通常需要大量的灯具来为其提供足以支撑生长的光,而如此强的照明,自然也会需要大量的电费,毫不夸张的说,种植大麻的过程,纯粹就是“电费在燃烧”。基于这一点,有经验的缉毒警察在排查可疑的大麻种植窝点之时,往往会先对房间的电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一旦出现了一个消耗了可观电费、但几乎无人居住的房间,即可有很大把握认为,房间内是在种植大麻。

  • 发表于 2016-09-29 00:00
  • 阅读 ( 800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