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变得有气质”是一个伪命题?

很多人都在关注一个问题,如何改变自己的气质,换句话,如何变得有气质。每次看到这个问题,我都非常高兴,这个太简单了,我来回答。

被誉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了体液学说,认为不同人的气质类型是源自每个人的体质,即大家所熟知的体液说:包括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和抑郁质。这个学说后被古罗马医学家盖伦修正为气质学说后,气质的概念便一直在心理学中占据一席之地。(小编测出来是胆汁质噢,你呢→_→http://www.xinli001.com/ceshi/535/)

气质这个词,主要是指每个人的心理个性,但是它的具体定义,在很长时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渐渐地,大家基本达成一个共识,气质是每个人个性当中相对稳定的那部分。以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为例,里面对于气质的定义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同时,书中提到了气质的两个特点,第一,它没有好坏之分。第二,它更多是天生的、相对稳定的。

既然没好坏之分,何必改它呢?当然,即使你想改它,也未必能改得了。

咳咳,如果说到这里就不是负责的好科普。既然说要改变气质,就一定要教会大家怎么改变气质。实际上,在许多人提出改变自己的气质的时候,一直有一个问题是大家所忽视的,大家口中说的气质,究竟是什么?

大家先来看一下平时我们说到的气质。

A.“我想改变自己的气质”

B.“读书人特有的气质”

C.“气质美女”

D.“他是一个特别有气质的人”

A看上去和心理学上的定义比较接近,如果他真的是心理学上的气质的话,那刚才已经告诉大家了,然并卵。

B则代表了某一种人特有的特征,这个词很中性,更多的来说它像是大家所说的刻板印象。

C和D明显有褒义,代表了好的品质特征那么。他们应该是什么呢?心理学上对于人格中,和气质相辅相成的一个定义是性格。他指的是个人对显示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为啥说它和气质相辅相成呢?第一,它有好坏之分,第二,它更多受后天社会环境影响,想改也要容易许多。B和C中听上去很美好的“气质”,实际上应该是性格,而真能改变的A也应该是性格,B则应是刻板印象的性格。

既然大家知道要改的东西是性格,那这下子该有具体办法了吧?

抱歉,还不行!现在你知道要改性格了,先得确定你想改的这个东西是不是性格。比如,你嫌弃自己太安静稳重了,羡慕人家灵活迅速的。不好意思,这个太难了,因为它们属于气质,林妹妹永远成不了猛张飞的。如果你看人家豪爽大方,觉得自己太斤斤计较了,这个就可以改了,因为这对金钱的态度,是属于性格的。

总之,想要改变,一定一定要确定自己要改变的什么。这是改变的基础。那么,具体怎么做呢?对不起,这个也教不了,性格特点细分的话,能有百十来种。每种性格都有自己的特征,哪儿有一刀切的绝招啊。真想找具体方法,可以去心理问答提问,看热心网友的支招。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个人想变得有气质,但是不知道具体要的是什么,只是看到身边某个人很有气质,想变得和TA一样,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好办,接近TA,观察TA,模仿学习,从举止行为到说话思考,学习的多了,慢慢就改变了。

P.S:对“改变自己”的建议的几句碎碎念:

1.见到用“多读书”几个字搪塞你的人,可以考虑拉黑他了,书的种类多的是,不具体给出阅读方向的都是敷衍人,小明看了这么多禁书了,也没见有人夸我有气质啊?

2.指望遇到一件大事件就能改变的,还是别做梦了。性格改变是个慢功夫。作为人格渐渐稳定的成年人,一件大事儿所的确能有所改变,但是过一段时间后多数都会回归事发前,变化都不大。但如果原本开朗的你,在遭遇一个特别痛苦的事情半年后,还是郁郁寡欢,赶快找医生治疗,你可能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了。

3.这一点刚刚提到过,精神疾病很容易改变人的性格。身边有人性格变得很突兀,记得多关心他。


文:明心见性 | 壹心理专栏作者

  • 发表于 2016-09-08 00:00
  • 阅读 ( 73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