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之后,人类将同时拥有两座空间站!

神舟11号成功发射后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空间实验室的运营,两名航天员长达1个月的在轨停留接近美国宇航局1970年代天空实验室时期的任务要求。先从空间实验室起步,然后在此基础上组装空间站,这也是美苏成功的经验。但是也有曲折的地方,比如美国在天空实验室之后研制了航天飞机,苏俄则继续推进空间站,最终苏俄建成了和平号空间站,而美国的航天飞机只成功了一半。毕竟航天飞机的重复使用性太差,最后弄成每一次发射都需要准备另一架航天飞机待命时刻准备救援。于是美国宇航局转而发展苏俄的飞船系统,但仍然需要肯定的是,如果没有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还真没法建成。

建立永久性的空间实验室

中国的载人航天以三步走战略推进,第一步是发展无人和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之后基本确定该阶段完成。第二步是突破载人航天的关键技术,比如航天员进入轨道后需要舱外行走、需要手动、自动控制与目标飞行器对接、以及多人多天在轨支持。这一步在神舟六号之后基本开始执行,目前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任务都成功实现,神舟11号对接后暗示第二步战略基本进入尾声。第三步是建立永久性的空间实验室,这就是需要有科学家进入轨道,因为航天员的专长不是做实验,而是控制飞船,空间实验室要发挥出效果就要各个领域的专家进入太空,由科学家们去主导空间实验。

天宫二号的任务已经接近空间实验室的筹备,两名航天员要停留一个月的时间,验证多人多天的轨道支持方案。一旦航天员形成长期在轨停留,这样才能让科学家进入轨道,前者负责操控飞船,后者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由此形成的体系才算是空间实验室。美国宇航局在1970年代的天空实验室任务期间还仍然使用宇航员作为科学实验的主力,但是到了国际空间站任务期间,已经实现了让科学家进入轨道,比如今年7月初升空的联盟飞船就携带了分子生物学家凯特,完成了第一次太空中DNA测序。

100吨级空间站是怎样的?

天宫二号作为空间实验室雏形的倾向已经十分明显,在逐渐验证多种轨道技术、生命保障体系之后,空间站的建造才算开始。天宫二号的质量为8.6吨,这个吨位还不及空间站核心舱,但是空间站的核心舱的制造需要建立在天宫系统飞行器上。根据中国的空间站建造方案,由三个核心构成,分别是核心舱、实验室I和实验舱II。三个舱的质量达到60吨以上,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对接两艘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形成一个100吨左右的空间站。从结构上看,与苏俄的和平号空间站相似,但并非国际空间站的桁架结构。

事实上100吨级的空间站算是一个迷你的轨道建筑,也是空间站范畴中小而精的结构,核心舱必须有,外接两个实验舱算是最低配置,和平号除了核心舱模块之外,还有量子1号、量子2号、光谱号、晶体号、自然号等功能舱,整个系统在120吨以上,可对接多艘航天器。1995年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后系统全重也增加在200吨以上,目前国际空间站的总质量为400吨左右。

未来展望:建造轨道空间站,实现登月

中国建成空间站的时间大约在2020年前后,这个时候国际空间站仍然在轨运行。根据国际空间站15年的寿命,大约2024年至2025年,但这并不代表国际空间站一旦寿命就坠入大气层烧掉。美国宇航局很可能会延长国际空间站的运行时间,毕竟和平号当初的设计寿命仅为5年,之后运行了15年之久,国际空间站的设计寿命是15至20年,只要美国宇航局解决钱的问题,国际空间站就能继续运营下去。事实上轨道上保持两座空间站对人类而言是个好事,至少存在了对接合作的可能性,从外空和平的角度看,空间站是个不错的平台。

但是到了2025年之后,轨道上可能会更加热闹,那些私人航天企业也准备建造轨道空间站,甚至还要实现登月。诸如谷歌X大奖这样的计划就是让私人航天企业发射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行走并传回图像。随着航天科技的成熟,许多原来只有国家行为才能实现的火箭发射、空间站运营开始向私人化方向转变,他们有更低的发射单价、更成熟的管理体系,将是轨道上的又一匹黑马,中国需要有针对性的规划。

编辑:纪阿黎

(专家:谢顿,川陀太空团队研究员,载人航天与天文科普专家,本文来自科普中国头条推送)

  • 发表于 2016-10-18 00:00
  • 阅读 ( 74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