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获胜的关键!三千虎贲军

周文王受命于天六年,周文王灭崇之战到了最紧要的关头。灭崇是周国征伐商朝前的最后一战。拿下殷商重要属国——崇国(今陕西户县附近),周国就获得了灭商的前进基地。

这已经是周文王亲率大军第二次来攻了。之前,崇国凭借着高大的城墙,整整抵抗了三十天,“军三旬而不降”。这次,周文王率军堆起了土山,形成登城垒道。周军冲上了崇国的城墙。在《左传》的记载中,崇国最后的结局仅仅是四个字——“因垒而降”。

难道曾经顽强抵抗过的崇国军人就这么轻易的投降了?《诗经·大雅·皇矣》记载下了历史背后的血腥和残酷:“以伐崇墉……攸馘安安”。可见周军冲上了城墙之后,顽强的崇国军人仍然不打算屈服,到处都是殊死的搏斗,鲜血涂满了城墙。最后,周军杀死的崇国军人如此之多,以至于搜集首级都力不从心,只能搜集敌人左边的耳朵来献功。

甚至连《周易》中都留下类似的场景描写:“乘其墉,弗克。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能承担先锋登城任务的士兵历来都是敢战之士。他们登上了城墙,没有获得胜利,甚至有的士兵被吓得号啕大哭。也就说,战斗的激烈和残酷、场面的恐怖和血腥将先登士兵的意志压垮了。直到有一支后续精锐部队的投入战斗,攻城方面才破涕而笑,最终战胜了顽强的敌人。

很遗憾的是,后续那些骁勇豪气、拥有青铜般意志的精锐军人,虽然能够无视眼前的恐怖杀场,用纵情大笑来表达对于死亡的蔑视,却没有能在历史里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是,精锐战士的奋战并不总会被湮灭于历史尘埃当中。周文王灭崇之战的十六年后,一支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部队出现于历史舞台上。

周武王十三年二月甲子日,在商郊的牧野(现河南淇县附近),一方是如林的十七万殷商军队,“殷商之旅,其会如林”;一方是规模小得多的周军,“戎车三百五十乘,士卒二万六千二百五十人”。(注:关于牧野之战的双方兵力多有争议,此处选取的是最通常的记载)

此前,周武王与诸侯会兵,有战车四千乘。现在以这么少的前兵力来攻打殷商。是什么给了他以此等胆量?曾有人试图以君王的仁德来作为解读。仿佛周武王的义兵一到,殷商军队就纷纷倒戈了,可孟子都对此嗤之以鼻。孟子曰:“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那周武王的勇和信心到底来自什么?来自他的精锐部队——“六师未至,以锐兵克之於牧野”。《史记·周本纪》则记载下了这支精锐的名字——“虎贲三千”。对于“虎贲”两个字,汉代经学家孔安国有如下的解释:“虎贲,勇士称也。若虎贲兽,言其猛也。”奔驰中的猛虎,是力量和速度的最完美结合体,大自然中最强悍的杀戮机器。

用虎贲来形容这支精锐部队,即说明了其骁勇无比,也隐喻了其作战方式:担任全军的开路先锋,如猛虎般咆哮着直冲敌阵,“进厥虎臣,阚如虓虎”(虎臣,虎贲之统帅)。

牧野之战中就是如此。周武王先派姜尚率领一百人去试探商军阵型的薄弱之处,“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这就如同一只啄木鸟轻啄树皮来试探一棵大树哪里有蛀虫的孔洞,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猛虎的致命一击,“以虎贲戎车驰商师,商师大崩。”

这一击一举摧了17万殷商大军,奠定了周王朝30代37王,791年的基业。这样的雄伟功绩,也让虎贲成为所有中国精锐军队的代称。在中国历史上,与兵圣孙武齐名的军事家——吴起曾经说过,军队当中,必定要有能被称作虎贲的勇士。他们力能举鼎,腿脚轻捷能追上战马,斩将夺旗,就要靠这些人,他们是军队的命脉。这样的精锐力量更让历代周王放心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予他们来保卫,将其作为“重兵之卫”的精锐禁卫军。

周代的禁卫体系由腹心之卫、重兵之卫、环列之卫三部分组成,被形容为“周庐千列,设戟百重,入守虎关,出陪豹尾”。其中,“腹心之卫”由贵族子弟所组成,负责宫殿里的宿卫。“环列之卫”由五隶(主要是被征服的外族奴隶)所组成,负责宫城大门外的保卫工作。

“重兵之卫”的重担则被交付给了虎贲军。掌领这支禁军的官员被叫做虎贲氏(虎臣),其下有下大夫二十人,中士十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小吏)八十人,常设虎贲士八百人。平时,虎贲军驻扎在宫廷内外,保卫周天子及宫廷安全。周天子出行或出征时,虎贲军在前后护卫或充当决定性精锐力量。虎贲军的职责中,还包括跟随大夫出使四方;倘遇道路不通、或有征召师役之事,虎贲士则可以直接手持征令简书出使四方。

国家如遇重大变故,比如周天子亡故,虎贲军还要负责严密把守王宫的各个宫门,并在送葬时,组成出殡队列,护送周王的灵柩,并一路哀哭。虎贲军甚至在新天子即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金文中屡屡出现册命虎贲长官的铭文,而且往往是新王即位后的立即行为。如师酉簋铭文:“唯王元年正月,王才(在)吴”,册命师酉“司乃祖啻官邑人、虎臣”等。这是西周中期一位新王即位后立即掌握虎贲军的典型事例。《尚书·顾命》也曾记载,“成王崩。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迎太子钊继承天子位)于南门之外。”

从这里可以看出,虎贲军在强化王权方面是何等重要,是周天子须臾不可掉以轻心的重要军事力量。因此,历代周王对他们自然极为重视,并给予虎贲军崇高的地位。在周代,普通的“虎贲士”身份排在“千夫长、百夫长”之后、“甲士”之前,普通一兵的身份就已经相当于下级军官。

这种将精锐力量作为禁卫军的制度,也却为周王朝的各个诸侯国所继承和复制。特别是进入东周之后,诸侯国之间战乱不断,“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因此各国国君自然需要一支可以依靠的精锐军事力量。所以,“天子有虎贲,习武训也;诸侯有旅贲,御灾害也”,旅贲就是属于各诸侯国的禁卫力量。连被视作南蛮的楚国也建立自己禁卫军“乘广”。这些军队同样以勇气、力量、忠诚成为了国君最可依靠的力量,并多次投入到关键性会战之中。

本文经指纹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龙泉铸剑师沈师傅的私人微信:LQLSSFB,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BQYJS

  • 发表于 2016-09-27 00:00
  • 阅读 ( 94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