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旅行前,有哪些致病风险不可不防?

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趁假期来一次出境旅行,这可能既是因为异国风光往往更能吸引人的眼球,也和出境旅行的成本不断下降有一定的关系。不过话说回来,未知的国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怡人景色,各种传染性疾病也有可能潜伏在角落之中,这样一来,在出境旅行之前,了解目的地的疾病流行情况和相应的预防措施,自然也是很有必要的。今天的这篇文章将会通过对近些年常见的和旅游相关的传染性疾病进行介绍,帮助大家在旅行之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令人苦恼的旅行者腹泻

估计不少人在旅游时都会有这样的痛苦回忆:本来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在外游玩,结果因为一顿不洁的晚餐,随后的几天就变成了和卫生间的“亲密接触”…….这一段看似无奈的回忆,其实所描述的正是旅行之中最常见、最令人苦恼,却又最难以预防的传染性疾病——旅行者腹泻,而若是不想在旅行途中被它骚扰,在饮食上多加注意还是很有必要的。

顾名思义,旅行者腹泻主要发生在出外旅行的人身上,这很可能是因为人们在旅行时经常会对食品安全掉以轻心。而在全球范围内,近年来旅行者腹泻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在一些卫生条件欠发达的地区(例如非洲、中南美、印度)更是如此。一般情况下,旅行者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大肠埃希菌(即“大肠杆菌”),其他的一些能够导致肠炎的细菌(如弯曲菌属、沙门菌属和志贺菌)、病毒(主要为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和寄生虫(比如贾地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有时也会引发旅行者腹泻,且在部分地区大有取代大肠埃希菌的趋势。

全球旅行者腹泻的发病率汇总图,颜色从浅到深分别为无数据、发病率低(<8%)、发病率中等(8-20%)和发病率高(≥20%)。图:《JAMA》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腹泻(例如乳糖不耐受引发的功能性腹泻),旅行者腹泻一般发病更急,且有着更为严重的症状。如果在旅行之中恰好进食了可疑的不洁食物,此后又发生了腹泻、发热、血便等症状,即可基本确定为旅行者腹泻。通常情况下,旅行者腹泻需要接受抗生素(环丙沙星、利福昔明或阿奇霉素)治疗,一些辅助性疗法(例如水杨酸铋)也可考虑采用,如果你将要前往旅行者腹泻的高发区域,那么自行准备抗生素类药物还是有必要的(以防在当地买到假药)。

疟疾:肆虐热带的毒瘤

2015年年末,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明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类药物而荣获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过,她之所以能够凭借这一成就成功获得诺奖,还是因为疟疾的流行趋势在如今已经愈发严峻,而青蒿素类药物又为人类与疟疾的战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事实上,疟疾不仅仅困扰着热带地区(如非洲、东南亚、中北美和湄公河流域)的居民,发达国家的人们也经常在旅行之中频频中招,更加令人担心的是,疟疾流行区域往往难以获得抗疟药物(这主要是因为假药横行,以及当地的经济条件落后),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在前往疟疾流行地区之前做好准备。

作为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疟疾感染和当地的气候、卫生条件紧密相关,而尽管旅游景点和住所往往都会有着较好的卫生条件,但也难免会在此遇到含有疟原虫的蚊子,从而感染疟疾。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在感染疟原虫后的7-15天内出现包括发热、寒战、头痛和呕吐在内的症状,而由于疟疾的早期症状一般轻微且难以引人注意,因此相当一部分患者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病情也会在此后更为严重,少部分患者(例如儿童、老人和免疫系统异常的人群)甚至可能会发生疟疾的严重并发症——重症疟疾,此时治疗会变得更加困难,可用的药物也会更少。

疟疾耐药性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图,颜色从浅到深分别为无疟原虫分布、分布有普通非耐药疟原虫、分布有耐氯喹(疟疾治疗的重要药物)疟原虫和分布有多重耐药疟原虫。图:CDC

对于绝大多数在疟疾流行地区短暂停留的旅客而言,简单的预防手段就能够帮助他们最大程度免于患上疟疾。首先,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户外,都一定要做好严谨的防蚊措施,例如在户外穿上尽可能覆盖身体的衣物,并适时喷洒驱蚊剂(关于驱蚊剂的选择,可参考文章《夏天到来,什么样的驱蚊产品才靠谱?》),在室内使用杀虫剂(包括电蚊香、杀虫喷雾剂、浸药蚊帐等)等。其次,如果所前往的地区疟疾发病率过高(例如非洲部分地区、湄公河流域和东南亚),可以在旅行之前和旅行途中服用预防药物,比如伯氨喹(适用于预防非耐药性疟疾)、多西环素(适用于预防耐药性疟疾)或甲氟喹(同样适用于预防耐药性疟疾,孕妇服用安全,但国内无药),在各地的出入境卫生服务部门通常有此类药物出售。

最容易被忽视的杀手是什么?

除了疟疾和旅行者腹泻,在出境旅游期间,同样有很多值得我们注意的传染性疾病,例如分布于非洲的非洲锥虫病(由锥虫引起,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分布于东南亚/非洲/地中海区域的利什曼病(由利什曼原虫引起,依类型不同可影响皮肤、黏膜或内脏)和分布于南美的恰加斯病(由锥虫引起,主要影响心血管系统)。这些疾病均可以在短期停留期间被传染,并会对身体造成长期的影响,甚至于置人于死地。

为了应对这些“最容易被忽视的杀手”,我们在出境旅行期间,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通常情况下,在出境旅游之前,下列数据和新闻动态值得关注:

诱蚊产卵器指数:在热带,很多传染病(例如疟疾、登革热)均可通过蚊子来传播,而热带地区的卫生部门为了监测此类疾病,往往会在标志性地点放置诱蚊产卵器(一种通过引诱蚊子在容器内产卵,从而统计当地蚊子数目的装置),并会根据装置记录的数值来制定诱蚊产卵器指数。诱蚊产卵器指数越高,意味着当地的蚊虫活动越广泛,在诱蚊产卵器指数过高(≥15%)的地区,应该谨慎出行、做好防蚊措施,必要时可以取消赴当地的行程。

关于疫情的实时报道:若想关注出游目的地的疾病流行情况,可以访问包括中国疾控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机构网站,此类机构一般会实时更新各地疾病流行的相关报道。而倘若某地的疾病流行已经达到了需要谨慎前往或是取消行程的程度,外交部赴外旅游警示系统也会对此提出警示并更新其详情。

对于前往绝大多数地区的游客而言,按照下列步骤进行传染病预防,可以有效防止感染绝大多数传染病:

  • 及时接种疫苗,这一点在前往人流密集地区(例如宗教场所、热门景点)时非常重要,因为几乎每年都会有人流密集地区爆发普通传染病(如脑膜炎、军团病)的报道,而染病人士绝大多数都没有及时接种疫苗。此外,某些地区性传染病(例如黄热病)已经有成熟可靠的疫苗可用,此类地区的签证申请也可能需要疫苗接种证明。

  • 做好蚊虫防护措施,由于很多传染病均通过蚊子或其他昆虫(如白蛉、臭虫、蜱)传播,所以如能有效防止被昆虫叮咬,即可避免患病。有效的蚊虫防护措施包括穿着覆盖面积大的衣物(长袖、带帽子衣服及长裤)、使用驱蚊产品(如含有避蚊胺、驱蚊酯的花露水)、在外露营时使用浸药蚊帐,以及必要时给房间喷洒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

  • 必要时使用预防药物,这一点对疟疾尤为重要,因疟疾一旦患上治疗往往困难,但预防却较为容易。预防药物可以在医院开具处方后购买,或是在疾控中心等部门领取。值得注意的是,预防药物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孕妇、儿童等人群在服用预防用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

  • 发表于 2016-10-31 00:00
  • 阅读 ( 72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