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F22起飞时屁股会瞬间上翘?

常规的航空发动机,其喷管是固定的,它只负责提供一个向前的推力。而更先进的矢量发动机,喷管可上下左右偏转。很多人熟知的是,矢量发动机能让战机进行各种超强机动,实际上,它的作用远不止这个。


作用一:短距起降

战机滑行起飞时,矢量发动机通过偏转喷管,可让战机提前抬起机头,从而让战机尽快离地,缩短滑行距离。

美国的试验机F-15S/MTD,其试飞结果表明,若起飞时利用推力矢量辅助起飞,可使该机的起飞滑行距离比常规F-15短38%。

为进行战机短距起降和机动性能技术的研究,美国曾将一架F-15B加装了矢量发动机,并命名为F-15S/MTD。矢量发动机采用矩形喷口,这跟现在的F-22喷口类似。


F-22的发动机使用矢量推力技术,这里可以通过一张动图来展示,它是如何缩短滑跑距离的。

图为F-22夜间起飞。拍摄于2016年4月11日。

请注意观察上面的动图,在F-22机头拉起前,尾部长而明亮的尾焰往上翘了一下,这说明,其发动机在滑跑阶段就已经开始发挥矢量推力的作用了。

此为尾焰上翘特写。

滑跑时,当F-22到达一定速度后,矢量喷管往上翘,尾焰也向上喷,从而给机尾一个斜向下的压力,于是就把机头给翘起来了。

矢量喷管跟尾翼是联动的。

作用二:利于战机隐身

图为无尾翼的X-31试验机。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国防部资助X-31进行无尾翼控制研究。NASA使用矢量喷口控制X-31的偏航,在飞控软件的辅助下,X-31完成了1.2马赫的试飞。

矢量发动机不再只是提供推力,当其喷口偏转时,瞬间产生一个力矩,可控制飞机的俯仰、偏航、横滚等机动。如此,就能代替飞机上的一些固有结构,比如垂直尾翼。

战斗机的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就像是角反射器一样,对雷达波的反射较强,这对战机的隐身很是不利。而矢量发动机对飞机的控制能力,现阶段它能减小战机尾翼的面积,而未来,它甚至有可能完全取代尾翼。

除了X-31进行过无尾翼的尝试,NASA和波音还共同推出了X-36技术验证机。

1997年5月17日,X-36成功地完成了首飞。

1997年10月30日,X-36在美国南加州沙漠试飞。

未来,当推力矢量技术取代飞机的尾翼后,那时的战机跟现在相比将变得更轻。最后,矢量发动机对战机隐身的贡献不仅是减小战机尾翼面积,从而减少雷达波反射面积,另外,矢量发动机的喷管还能遮挡尾焰的部分红外辐射。这也有利于战机的隐身。

图为跟F-22的原型机YF-22同台竞争,最后落败的YF-23。

YF-23也使用推力矢量发动机,从上图可以看到,其发动机尾部的设计对尾焰红外辐射具有很好的遮挡作用。

作用三:减少超音速巡航时的阻力

洛克希德公司设计的概念超音速客机。

协和客机,还有未来的概念超音速客机设计,它们的机翼和尾翼跟普通客机相比都很短小,因为在超音速巡航时,机翼和尾翼越是宽大,气动阻力上升得就会越快,从而让超音速巡航变得不可能。

而对飞机飞行姿态的控制主要由机翼和尾翼完成,减少了它们的面积也就意味着减弱了对飞机稳定性的控制。矢量发动机通过偏转喷管,让一部分推力转化为对飞机的操纵力,从而部分地代替了飞机机翼和尾翼的作用。

因此,矢量推力技术可让战机的机翼和尾翼设计得更小,这能有效减小超音速巡航时的阻力。

作用四:超强机动

近距离格斗时,战机的机动性能是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你驾驶的战机转弯半径就几百米,我开的战机转弯半径却有几公里,你只用几秒就能把机头指向我,并向我开火,而我几十秒后才能掉转机头指向你,那么显然,我只有挨打的份儿。

雷达的功率和技术越来越强,空空导弹射程逐渐加大,这让超视距空战的概念深入人心,一百多公里外就能向对方发射导弹,哪里还有什么机会近距离格斗?

理论上是这样,实战中并非如此。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十年后,俄罗斯和美国两架战机在空中对决,这两架战机都能以二点几倍音速巡航,且都是很棒的隐形战机,那么此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因为两战机隐身性能很好,这决定了两架战机只有到比较近的距离时才能发现对方,又因为两战机都是超音速巡航,速度极快,所以要不了多少时间就会飞近,不得不进行缠斗。

即使在之前,其中一架战机先敌发现,先敌发射出空空导弹,但还有这样的情况,对方通过超强机动或是施放其他干扰,从而躲过了导弹,此时,两战机还是有可能出现近战的情况。

上世纪,因为导弹技术的飞速发展, 一时间,“要导弹不要机炮”的观念让美国空军没有在F-4 “鬼怪”上安装机炮。后来的实战中,F-4在米格战机前很被动,近战时属于挨打的角色。没办法,美军只好又在F-4上加上机炮。 因为这个教训,在后来的一系列先进战机设计中,都始终给机炮预留位置,连最先进的隐形战机F-22也不例外。

所以,在过去和现在还有未来一段较长的时期内,超机动性都是战机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矢量推力技术恰是解决超机动性的有力武器。

图为米格—29ovt机动性表演。

图为米格—29ovt机动性表演。

米格-29是个老家伙,1977年10月6日就首飞了,但它一路不断改进升级,上图这架比鸟儿还要灵活的米格—29ovt就是加装了矢量发动机和飞行控制系统的米格-29M。

中国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制矢量推力发动机,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战机必定会装上自己的矢量推力发动机。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寒木钓萌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2016-10-27 00:00
  • 阅读 ( 1046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