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读博士,知道这7条,少走些弯路

到德国读博士,总结了过来人的经验,以次重要到最重要,大约进行了排序。写完了,发现大部分其实也通用性地适合所有的读博,未必是在德国读博。

7. 读博士、读什么?

如果博士毕业了,不出意外,自己进入了一个很牛逼的圈子:

在这个圈子里,成功不是以金钱为唯一衡量标准;

在这个圈子里,追求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次;

在这个圈子里,你知道科学研究是怎么回事,而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在这个圈子里,你有了批判和怀疑精神,不再为马路上所谓的“砖家”肆意忽悠;

在这个圈子里,最重要的,你有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领域成为专家,在另一个领域你也可以比常人更快速的成为专家。

(说这么多,有鸡汤的嫌疑,对不对?那么接着往下看。)

6. 读博目的其实很重要

如果你还在温饱阶段,为了生存而奔波;如果你还在小康阶段,为了归属而奋斗;那么,请扪心自问:

真的想要明星们那种表面看起来光鲜靓丽、私底下不知道啥样的生活么?

真的认为那种随随便便日进斗金才是人生的最终追求么?

如果答案都是“yes”,请及时悬崖勒马,读博士不适合你。

当然,你也许会说,我就是为了拿到最高的文凭,做敲门砖。我始终认为,目的决定心态,心态决定好坏,抱着“拿文凭”的心态去读博,会读的很辛苦。

上面的一句话,复制过来,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让会让你一生受用。

其实,谈及经济条件。对于大多数在德国读博的博士生来说,不管是拿工资还是奖学金,收入还是可以的,应该高于温饱阶段了。本科和硕士阶段,很多人总想着怎么打工来减轻经济压力;博士阶段,经济基本没有压力,全力以赴做好博士课题才是真谛。

5. 别人毕业,和你无关

很多人都喜欢看德国学生、留学生的毕业率,拿毕业率说事,本科、硕士如此,德国也依旧如此。

很多人喜欢问已经毕业的博士或者旁敲侧击问别人,博士几年毕业的?发了几篇论文?博士答辩成绩是不是ausgezeichnet(德语:极优)?

我见过的事例实在太多,有些也很残酷。

2-3年轻松毕业;

发了很牛逼的论文;

毕业后直接回国拿到教授;

中途被劝退、自己放弃的有几例;

读了很多很多年,依旧没有答辩的;

熬了很多年,艰难毕业、明显是少白头的;

……

可是,这些都是极端的例子,极端的例子总是让人更容易记住。而大多数的博士,都是4年左右毕业,发了2-3篇论文,成绩是sehr gut(德语:优秀)甚至只是gut(德语:良)。所以,到头来,你还是会明白,自己能不能毕业、几年毕业,成绩好不好,和统计数据无关,和别人无关。

德国本科和硕士需要考试,有些科目,自己考的好不好、最终成绩的绩点也要看他人。

德国读博不一样,上课、考试不是必须,毕业只看最终的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

明白了这一条,做好自己的事情,才会更好地理解下面的。

4. 英语比德语更实用

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实是,德国的科研水平要跟上潮流,走国际化是必须的;几乎所有的教授都有留学背景,英语都很好;出去开会,即使是在德国国内,作报告、海报都是英语。而且,德语的市场太小,在这里掘金,显然竞争不过德国人。

只有少部分工科的教授,为自己的研究所是纯德语而得意;还有少部分的非德国博士生,为能写一篇德语博士论文而高兴。熟不知,越来越多的德国人都是用英语写博士论文了。

另外,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发表科研论文绝大多数都是英语,而博士论文内容又是小论文的整合,如果用德语写博士论文,还要再翻译一次,对于母语是中文的我们,也是一种折磨。

3. 过程没有结果有说服力

某篇重要参考文献找不到、实验仪器有故障、样品买不到、电脑出问题资料丢失……一切的一切,尤其是对于做实验的博士生而言,你会发现,读博就是生活,一切都不会如你想象的顺利。

做好计划固然重要,但问题就是在于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但不管怎么样,做课题的过程中,遇到这些问题,自己和相关人好好处理就可以了,不要跟导师说过程如何,更不要抱怨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本科、硕士追求的成绩绩点一样,别人看到的、评价的都是你做课题的结果如何。

2. 科研分对错,做事分利弊


科学的事情只有对错,在此不赘述,关键在于后半句话。

而这后半句,是要自己在读博过程中不断摸索的;在德国,很多人都觉得做事、人与人之间很单纯,没有国内的那一套套那么复杂。其实不然,你觉得单纯,是因为你还不够牛逼,人家不带你玩而已。接触久了、层次不一样了,你也会发现,德国人也是趋利性的,如何跟德国教授、同事打交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也适用。

1. 什么是最重要的?

导师,导师,导师……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也不够。

德国称导师为“Doktorvater/Doktormutter(德语:博士父亲/博士母亲)”很形象,意味着你读博士的“出生、长大、成人”(即入学、博士工作、博士答辩)最大的决定权都在于导师。

“让导师满意”是铁律。

---------------------------

注: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德国博士毕业、旅居德国的青年学者

【德国有料】微信公众号:deguoyouliao

  • 发表于 2016-11-08 00:00
  • 阅读 ( 218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