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流传的爱情故事为什么总以悲剧结尾?

细细数来,中国历史上流传的爱情故事似乎总是以悲剧结尾,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到项羽虞姬、王宝钏与薛平贵,再到焦仲卿与刘兰芝、林黛玉与贾宝玉,每一段爱情都是起于心动,终于别离,这其中或是生离,或是死别,均让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这和中国历史上流传的其他故事有着非常大的不同:《窦娥冤》中,窦娥最后沉冤得雪、《赵氏孤儿》中,孤儿最终大仇得报,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一书中提到:“仅仅元代(即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就有五百多部剧作,但其中没有一部可以真正算悲剧。”那么我们不禁会疑惑,为什么爱情故事总是倾向于悲剧,而其他类型的故事则大团圆偏多呢?

这其中,最主要有以下两种原因:

1、对不切实际的爱情的警醒

不切实际的爱情无论开场再美,都会以悲剧结尾

七仙女和董永之间的爱情故事有一个美丽的开场,玉帝之女七仙女因感天宫孤独寂寞而思慕人间生活,一日随六位姐姐往凌虚台游玩,偶见下界卖身葬父的青年农民董永,被他的忠厚老实所打动而萌发爱慕之情。然而这一段美丽的开场并没有带来团圆的结局,在故事的最后,董永发现妻子已怀孕在身,赶忙去讨水为她解渴。突然,狂风骤起,空中出现天兵天将,传下玉帝圣旨,限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宫,违命则将董永碎尸万段。七仙女不忍丈夫无辜受害,只得将自己的来历向董永说明,并在槐荫树上刻下“天上人间心一条”的誓言,怀着悲愤的心情,返回天庭,再不相见。

七仙女是玉帝的小女儿,而董永只是一届凡夫俗子,两人之间的差距连起来要绕地球N圈,他们突破了距离相爱了,却没有办法突破隔在两人之间的身份、地位所带来的障碍,这段不切实际的“美好”爱情,最后在玉帝的阻挠下走到了尽头。

在现实面前,爱情没有想象中坚固

书生张生对莺莺一见钟情,爬树跳墙到西厢房去会莺莺,被莺莺严辞责斥,但几天以后莺莺又自己主动去见张生,后来张生暮来朝去,一月有余,等张生进京赶考时就抛弃了莺莺,张生还把莺莺比喻成妲己、褒姒那样的人,说自己的德行不能胜妖孽,所以“忍情”。

戏文中,张生将自己抛弃崔莺莺的原因归结为崔莺莺是妖孽,显然,这是很明显的托词,在戏文中,我们分析发现,张生抛弃崔莺莺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在长安期望获得的一切崔莺莺根本给不了,甚至会变成累赘,所以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两人之间的感情,踏上进京赶考之路。

在陷入爱情之中,每个人都期望这一段感情能够海枯石烂,至死不渝。可是当爱情变成梦想的拦路石之时,又有多少人能够坚定的走下去呢?这是古人对我们敲响的警钟——你可以相信爱情,但不能尽信爱情。

2、悲剧更有戏剧效果,更加震撼人性

亚里士多德说,悲剧可以净化感情。

相比来说,喜剧很难达到与悲剧同等效果,笑一笑,乐一乐,放松一下,转头就忘了,而悲剧可以引起观众心中怜悯和恐惧的情绪,然后借助怜悯和恐惧来使观众的这种感情得到净化。

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在看过《蓝色生死恋》《天国的阶梯》这一类经典的爱情悲剧之后,爱情会被你放在心中的神坛之上,期盼着自己也能够有一段如此轰轰烈烈的感情。然而事实上,爱情并不如电视剧中那样的美好,不过是在悲剧的作用下,这些爱情在观众心中被净化,上升到了新的高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而这也正是悲剧作者们想要达到的效果——被铭记。


了解女人,剖析男人,遇到情感问题,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伊思爱情顾问(yisilovehunter)

  • 发表于 2016-11-18 00:00
  • 阅读 ( 90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