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猫子们,疾病到底离你有多远?

前段时间,26岁投资人周西的一段题为《滚蛋吧,肿瘤君》的演讲视频感动了亿万网友,她声泪俱下地阐明了一个观点:熬夜就是作死!15年1月,女警杨先文因患肠癌去世,留下遗言劝诫世人少熬夜。同年3月,刚刚毕业的程序师林海涛因连续工作48小时而猝死梦中。近年来,诸如此类事件屡见不鲜。随着人工光源的发明、电子产品的普及,熬夜工作(或者娱乐)越来越普遍。并由此导致的觉醒-睡眠、激素分泌、代谢水平、社交关系、个人饮食习惯等等的改变均对健康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精神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肥胖、糖尿病甚至癌症等等均与不正常的睡眠习惯息息相关。那么,为什么熬夜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这些变化呢?

正如植物的开花结果,动物的洄游迁徙,古代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代人早出晚归。事实上,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身体的一些规律:早上记忆力较好,午饭后容易犯困,下午体温较高等等,我们形象地称其为生物钟。生物钟作为一种内在的调控机制控制着我们身体规律地运行着,人体内生物钟最初发现于长期在地下工作的矿工,不见天日的他们依然按时吃饭、睡觉与常人无异。生物钟在控制着我们的觉醒睡眠的同时,也在调节着我们的体温变化、智力情况、精神状态等等。这是由于生物钟基因及其下游基因以24小时为周期呈现节律性地波动表达,并由此导致各个脏器活动以及多种激素分泌的节律性波动(图一)。

以一天24小时来讲,凌晨2点为肝脏排毒的高峰期;4点时血压最低,脑部的供血量最少,肌肉处于最微弱的循环状态,呼吸很弱,此时人容易死亡;6点钟血压开始升高,心跳加快,体温上升,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此时机体已经苏醒,为第一次最佳记忆时期;10点钟积极性上升,人体处于第一次最佳状态;13点钟:午饭后,精神困倦,白天第一阶段的兴奋期已过,此时感到有些疲劳,宜适当休息;15点:身体重新改善,感觉器官此时尤其敏感,人体重新走入正轨;20点:当天的食物、水分都已充分贮备,体重最重等等。因此,根据人体精神、智力水平的节律性合理安排学习工作时间可大大提高效率,也可减少意外的发生。


图一:人体生物钟(图片摘自尚书坊)

生物钟几乎参与了人体所有生理活动的调节,可想而知,其紊乱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其实,生物钟紊乱与我们熟知的多种疾病都息息相关,包括肥胖、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肿瘤等。

肥胖及其相关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研究表明,生物钟基因突变小鼠在同样高脂喂食的情况下较正常小鼠更易肥胖,这是由于大量脂肪代谢相关的酶类均受到生物钟的调控,此外,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也不例外。

美国科学家Panda.S的实验表明,强迫大鼠在白天进食会对其代谢和健康水平带来明显的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肥胖。这一实验在小鼠和人类中也得到相同的结果。因此,由不规律的作息引起的不当饮食习惯是导致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想减肥的胖子们,不要再运动、节食之后熬夜到天亮了,按时吃饭睡觉才是硬道理!

除熬夜外,现代很多职业还面临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倒班。瑞典学者研究表明:倒班工人血清中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水平,且非肥胖、吸烟、饮酒等因素造成,从而大大增加了其患冠心病的概率。很显然,这是由于倒班工人因不规律的工作而导致了不规律的饮食、睡眠,生物节律发生紊乱。事实上,包括血压、血管平滑肌的收缩等多种心血管的活动和指标都表现出明显的生物节律,除此之外,很多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都高发于清晨,这提示了生物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不可分。对于其中的机制,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目前有研究表明这可能与调节心血管的激素分泌以及凝血相关的酶类的合成和活性的节律性波动有关。

基于此,科学家提出时间治疗学,即根据疾病发生或发作的节律特征,通过调整给药时间和(或)剂量或应用特殊制剂,调整相应时段内血液或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从而增加疗效并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另外一种与生物钟密切相关并且大家避之不及的疾病就是肿瘤。经过对非正常工作时间导致生理功能紊乱的飞行员,乘务员和上夜班的工人的研究调查表明:长期夜班工作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跨时区飞行的男飞行员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前列腺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加。类似地,在对日本轮班的男性工人研究结果也发现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另外有报道指出妇女每个月工作三个夜班达15 年或更久其患大肠癌的危险性增加。此外,结直肠癌、卵巢癌、食管癌等等听起来就很遥远(其实并没有)的癌症都无法与生物钟划清界限。究其根本,是由于与肿瘤发生相关的细胞增殖、凋亡、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均受到生物钟的调控。因此,对肿瘤的时间治疗学也开始备受关注,实验室及临床研究表明:在恰当时间给予化疗或者放疗,可显著增加疗效的同时大大降低副作用的发生。

事实上,根据人体睡眠-觉醒周期可将人体的生物钟型分为两种类型:百灵鸟型和猫头鹰型。百灵鸟型的人,早晨大脑活跃,精力充沛,办事效率高;而猫头鹰型的人则表现为上午无精打采,晚上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夜猫子”们不要得意,研究表明:在经常熬夜的人群中,只有约20%的人为真正的“ 猫头鹰”,其余均为后天形成的假“猫头鹰”。其实这部分“猫头鹰”的呼吸、代谢消耗及许多激素的分泌量、酶类的活性与百灵鸟型的人基本相同,但是由于其不正当的作息、饮食习惯强行扭转,使内外生物钟失去同步性,因此精神系统疾病、内分泌失调、胃肠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疾病均易发生。目前看来,对于这些疾病最简单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也就是规律饮食、规律作息!合理安排工作娱乐时间,不要让身体为你的一时放纵买账!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许利荣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2016-12-02 00:00
  • 阅读 ( 1448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