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诺贝尔奖颁奖礼的,不只有鲍勃·迪伦!

每年这个时候,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将迎来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没错,就是盛大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看这高大上的外观,晃瞎眼

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著名歌手鲍勃·迪伦是个例外——他已明确表示不会出席颁奖礼。

不过在这100多年里(自1901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开始),鲍勃·迪伦不是第一个让诺贝尔奖遭遇尴尬的人: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法国作家、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原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越南人黎德寿,德国人库恩、布特南特、多马克......

这串长长名单里的大咖们都曾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放过诺贝尔奖的“鸽子”。

抛开文学奖、和平奖不提,作为科普圈的求知(ba gua)模范,蝌蚪君今天就带你来盘点一下那些曾放过诺贝尔奖“鸽子”的科学大神们!

>>>>

战争所累

1937年,二战阴云迫近,纳粹势力肆虐德国。

为报复此前诺贝尔文学奖颁给反纳粹作家卡尔·冯·奥西茨基,希特勒一声令下,禁止德国人领取诺贝尔奖。

于是,在1938——1939年两年间,就有三位德国科学家沦为牺牲品。

第一位“倒霉蛋”是格哈德·多马克。

▲格哈德·多马克(1895——1964),德国药物学家、病理学家、细菌学家  

他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能有效对抗细菌感染的药物——“百浪多息”,这种药物出现在青霉素之前,是第一款能够商用的抗生素。

它使链球菌败血症的死亡率从100%降低到了15%,还曾救过美国总统儿子的命!

然而,1939年,获悉得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多马克却只能违心选择拒领。

一周后,他还是被盖世太保逮捕(这妥协是多么糟心又不值)......直到1947年,他才拿着补领到的诺贝尔奖章和证书,发表了迟到了近10年的受奖演说。

当然,奖金是领不到了——因为按规定,奖金早已交回给诺贝尔基金会。

另外两位同样悲催的科学家是里夏德·库恩和阿道夫·布泰南特,他们因在化学领域的出色贡献分获1938年和193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当然,他们的遭遇和多马克如出一辙。

在同情三位科学家悲惨遭遇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感叹德国科学界的人才辈出,如果不是战争的摧残,相信他们的成就将更加不可限量。

▲德国化学家里夏德·库恩(右)和阿道夫·布泰南特库恩(左)

>>>>

被俘入狱

他的诺奖故事也与战争有关,不同的是,以悲剧开头,以喜剧结尾。

1914年7月,奥匈帝国的随军医生罗伯特·巴拉尼在沙皇俄国不幸被俘。

在战俘营里忍受饥饿、伤痛和恐惧的巴拉尼绝对想不到,就在第二年,他因在内耳前庭器官工作机制上的出色研究而荣获了1914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1914年因没有合适人选,该奖空缺)!

▲罗伯特·巴拉尼(1876年-1936年),奥地利生理学家

奖确定了,人却找不到!

作为超级敬业、超级认死理儿的“业界良心”,诺贝尔奖委员会费劲周折,花了大半年时间才从战俘营名单里追查到巴拉尼的下落。

可态度强硬的沙皇俄国就是不卖中立国瑞典的面子,就仨字儿:不!放!人!

瑞典人又执着了一把,王子卡尔亲自出马,带领红十字会远赴俄国谈判,硬是把巴拉尼从战俘营里挖了出来!1917年1月,巴拉尼终于拿到了那个救他一命的诺贝尔奖。

这不是童话,但结局同样美好:巴拉尼和妻儿团聚,在瑞典重新开始科学研究,后代也在科学界卓有成就, 巴拉尼的孙子安德斯甚至还曾任诺贝尔奖委员会的秘书。

>>>>

意外离世

1974年,诺贝尔基金会规定,诺贝尔奖原则上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但这条规矩却被加拿大生物学家拉尔夫·斯坦曼无奈地破坏了。

▲拉尔夫·斯坦曼(1943年-2011年),加拿大蒙生物学家

2011年10月3日,诺贝尔奖委员会正式宣布将当年的医学或生理学奖授予拉尔夫·斯坦曼。

可是,仅仅三天之后,剧情反转——委员会获悉了斯坦曼因胰腺癌于9月30日离世的消息。经过一系列磋商,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仍然维持授奖的决定。

这种情况在诺贝尔科学奖的历史上尚属首例。

斯坦曼是位抗击病魔的“斗士”。

他因“发现树枝状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而获得诺贝尔奖,也靠自己发明的免疫疗法顽强地与癌症斗争了4年(术后正常情况下生存时间不会超过1年)。

就在去世前几天,他还跟女儿调侃:“为了获得诺贝尔奖,我不得不坚持挺下来,因为他们不给逝世者授奖。” 虽然他没能坚持到最后,但诺贝尔奖评委会的行动也算是对他的最好告慰吧。 

>>>>

乌龙事件 

尼古拉?特斯拉和爱迪生都是科技圈不世出的天才,一生的成就都可谓光耀千古,可由于一系列纠葛,特别是直流电和交流电的发明、推广之争,他们之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攻防战,俩人至死不渝的仇怨,也为后世提供了数不清的谈资。

其中,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一则传闻就与诺贝尔奖有关:1915年,不解风情的诺贝尔奖委员会竟然同时提名这对“老冤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结果当然是惨遭拒绝。

▲关于尼古拉?特斯拉与爱迪生之间的纠葛传闻,举世皆知却也真假难辨

这则传闻的真实性有待商榷。

第一,诺贝尔奖的提名名单一直是不公开的,要在50年后才能解密。两位大神是从何知晓的呢?

第二,诺贝尔奖委员会一直秉承着“我颁我的奖,与你何干?”的超然范儿,即使他二位严词拒绝,当年的诺贝尔奖也还是会授予他们,至于是否出席颁奖礼,请自便!鲍勃·迪伦今年的经历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斯人已逝,真相却不难找到。资料显示,爱迪生一生获得过两次提名,分别为1915年物理奖、1915年化学奖;特斯拉则获得过一次提名,是1937年物理奖。

所以,至少在诺贝尔奖这个问题上,两人还真没有什么“梁子”。这两个年份的物理学奖也都按正常程序颁给了别人。

实在要找特别之处,那就是,1915年的物理学奖首次被颁给了一对父子(威廉·亨利·布拉格与其子威廉·劳伦斯·布拉格),小布拉格时年25岁,还顺带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

▲创造历史的布拉格父子

纵观诺贝尔奖的百年历史,虽然有个别人由于种种原因,放了诺贝尔奖的“鸽子”,但单就奖项本身而言,都是无一例外认可和重视的。我国的国人尤其是科学界,对于诺贝尔奖更是思之多年而不得。因此,去年的今日,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里接过诺贝尔奖牌和证书的那一刻,让大家至今难忘。

▲85岁高龄的屠奶奶以淡定优雅的举止赢得了无数点赞,也留下诺贝尔奖颁奖礼最动人的瞬间。

  • 发表于 2016-12-13 00:00
  • 阅读 ( 72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