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探秘宋代养兵到底花了多少钱

宋代军队官兵所领取的薪俸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但有铜钱、铁钱、绢帛,还包括成衣、粟米,绵等。以禁军为例,据《宋史?兵志》记载中的“禄格”来看,每个禁军士兵除了三百至一千文不等的月俸钱,还包括一石七斗至二石不等的月粮,春衣、冬衣给的绢、棉、布,数目也不尽相同。如熙宁四年(1071年):河北、河东等六路军每人春衣包括绢二匹,布半匹,钱一千文;冬衣为绢二匹,布半匹,钱一千文,棉十二两。

据汪圣铎先生的观点,每名士兵每年的费用,大约禁军需要五十贯,厢军三十多贯。薪俸中以实物支付的部分一般采取驻地或就近供应。比如在对西夏作战时,陕西作为边防重地,驻军众多,军队“四五十万之人,坐而仰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九)。仁宗朝程琳上疏说,陕西岁赋收入,仅相当于本地屯军所费的十分之五,不足的部分都需要京师从其他地方调运。“自西边用兵,军需绢多出益、利、梓三路,岁增扎输之数,兵罢,其费乃减”( 《宋史?食货志》)。

在宋代,实物与货币在薪俸各占多少比重并无定值。北宋时期薪俸实物所占比例较大,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到了南宋,货币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甚至出现过“止有雇钱,无米”的薪俸形式。

▲中兴四将图

宋朝最重要,也最广泛的赏赐莫过于郊赉。郊赉是指进行祭天大礼或进行祭祖南郊大礼后的进行的赏赐。“国家旧制,每遇郊礼,大赍四海,下逮行伍,无不沾洽”(司马光《上神宗乞听宰臣辞免郊赐》)。《宋史》卷一七九:“天圣以后,兵师、水旱费无常数,三岁一赉军士,出钱百万缗,绸绢百万匹,银三十万两,锦绮、鹿胎、透背、绫罗纱縠合五十万匹,以佐三司。”在军队中,郊赉的赏赐金额依入伍时间、兵种、驻地而各有不同。据清代徐松辑《宋会要辑稿》中记载,皇祐四年(1052年),规定禁军、厢军中新兵郊赉为老兵半数.在京排岸司管辖水军,奉化、广牧及开封府界递铺,自指挥使至长行,郊赉级别分为四等,最高七贯,最低二贯。郊赉的发放范围和额度随着郊祀的规模有所增减,但从北宋到南宋都始终存在。

宋朝皇室每逢丧喜事,都有赏赐官兵的惯例。在皇帝登基、皇子出生、皇帝驾崩等重大事件发生时,官兵都可获得数量不等的钱物。

1.皇帝登基。皇帝登基时按照惯例要大赦天下,大加恩赏。如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发布登基赦,赐宰相、枢密使、诸军校袭衣、犀玉带、鞍马等。“其内外马步兵士,各与第等优给”(《宋朝事实》卷二)。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赐在京班直诸军并诸路驻泊禁军军员衣带有差……赐内直长上诸班缗钱有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百二十)。

2.诞圣节。宋朝将皇帝诞日设立诞圣节,并在这一天赐宴百官,赏赐天下。如淳熙十三年(1186年)宋孝宗率群臣在德寿宫行庆寿礼,“免贫民丁身钱之半为一百一十余万缗,内外诸军犒赐共一百六十万缗”(《宋史》卷三五《孝宗纪三》)。

3.皇子(女)诞生。皇子皇女的降生是宋廷的重大喜事。蔡绦在《铁围山丛谈》卷四里说:“祖宗故事,诞育皇子、公主,每侈其庆。”除了赏赐接生龙子龙女的相关人员和皇戚重臣,诸军也在受赏之列。如宝元二年(1039年)“甲戌,美人苗氏生皇子。丙子,德音降三京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赐诸军缗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四)。

4.册立太子、皇后。确定政权接班人是国家头等大事,太子确立后往往要举国欢庆,大赦天下,犒赏诸军。如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册立太子:“庚午,诏旧制赐诸军物,外戍者减半,今听全给”。天禧四年(1020年)太子亲政时:“又赐殿前副都指挥使蔚昭敏钱四百万,步军副都指挥使冯守信三百五十万,殿前都虞候夏守恩、马军都虞候刘美各三百万,四厢都指挥使、诸班、诸军都虞候而下,视月俸给之,以皇太子亲政行庆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二、卷九四)。

册立皇后时赏赐范围较小,只有在京诸军方可受赐:“册皇后故事,在京诸军各有小特支,依端午例”。元祐七年(1092年)册立皇后时,太皇太后提出内外诸军均受特支钱,遭到群臣反对,最后仍只赐在京诸军。其中禁军特支钱为五百文,厢军特支钱为三百文。(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二)。

5.皇帝巡幸。宋朝皇帝在巡阅军营,观看竞渡后,也会给予被检阅军士钱物赏赐。如宋太祖曾在乾德六年(968年)“秋七月丙申,幸铁骑营,赐军钱羊酒有差”。咸平三年(1000年),宋真宗幸金明池观竞渡,“善游军士及诸献技者赐物有差”(《宋会要辑稿》52)。

6.皇帝驾崩。宋朝有皇帝驾崩后赐臣下遗留物的惯例,但赏赐范围有限,军职赏赐限于都虞候以上。如宋真宗驾崩之后,“内出遗留物赐近臣学士以上,军职都虞候以上,袭衣、金带、鞍马、器币有差。遣使分往十六路告谕”(《宋会要辑稿》29)。

上述皇室重大事件、活动中所用钱物数量庞大,内外诸军在庆典中也多有赏赐。每逢朝廷重大事件,士兵们私下议论不已,希望能得到更多赏赉。比如在宋仁宗驾崩,英宗即位以后,曾按照乾兴年间旧例赏赐诸军。当时的禁卫们传言乾兴年间赐赏的食物中有金,不久后宫中果然赐食,但其中并没有金币赏赐,于是众人议论纷纷,后来由殿前副都指挥使李璋出面发话弹压才得以平息。“癸酉,大赦。优赏诸军,如乾兴故事。时禁卫或相告,乾兴内给食物中有金。既而宫中果赐食,众视食中无有,纷纷以为言。殿前副都指挥使李璋呼什长谓曰:「尔曹平居衣食县官,主上未临政,已优赏,尔何功,复云云?敢喧者斩!」众乃定”(《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八)。

军功赏赐是我国古代军费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个朝代激励将士奋勇杀敌的重要手段。宋朝常年战事不断,十分重视军功赏赐在保卫领土中的作用,其赏赐的规模和次数远超前朝,赏格标准和军功评价系统也更加详细和完善。宋朝的军功赏赐具有有以下特点:

1.赏格标准较为合理。宋朝重视对军功赏格的制度和修改,据《武经总要?赏格罚条》的首段文字记载:“景德初,真宗垂意边务,始增著赏格罚条。庆历之后,陕西用师,上复诏近臣参定,比旧文益为详密,颁于边鄙,可为永式。”《武经总要》对于斩获首级、生擒、缴获物资、刺探军情乃至募兵、招降等不同军功都制定了相应的赏格,还根据不同兵种把军功分为五等或四等,并详细规定了每一等赏赐钱物的数量。以缴获物资为例,马匹作为重要战略物资,宋朝对缴获物资赏赐最重者莫过于此。雍熙三年(986年),北宋分三路攻辽,宋太宗曾下诏:“募民有能纠合应援王师者……获生口者人赏钱五千,得首级三千;马上等十千,中七千,下五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

▲宋代“石元郎”一两金叶子

2.军功评定的体系较为完备。战事结束,论功行赏,官兵们最关心的是功赏的推行,朝廷所关注的则是如何获得准确战果,赏罚得当。宋朝在军功评定方面逐步形成了一套包括上报、确认、审核、复议等各个环节的军功评定机制:在每次战役结束后,由地方上报中央或中央派遣朝臣搜集战况,得出功状;功状由相关人员进行担保,“结罪保明以闻”,再上报朝廷;如果遇到举报冒赏,朝廷将派人戡验核查,并允许被告人申诉。宋朝从地方到中央设置了多重监察军功的环节,这对于保障军功真实可靠,赏罚分明起到了一定作用。

宋朝的军功赏赐在保障军队士气,维系军队战斗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据《武经总要》记载,宋军出战时多设有“随军赏给库”,为保障战争胜利而施以物质诱惑。而战场上的将士们为了获得军功和相应的物质收益也可以不顾生死,“夫犯强敌,冒白刃,士卒不顾死者,利厚赏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三)。

▲岳飞郾城大捷

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军功赏赐给宋朝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两宋战事不断,军功赏赉花费极大,宋孝宗时仅教阅部队就“凡支犒金银钱帛以巨万计”(《武林旧事》卷二《御教》)。宋孝宗是位心怀大志,锐意进取的皇帝,曾经力图收复中原。当时的祭酒芮国器上奏,应该先盘算一下目前朝廷的积蓄能够支付多少次犒赏,便可知道财力是否能够支撑北伐作战。结果盘点下来府库的财产只够支付十三次犒赏的费用,宋孝宗只得打消了用兵的念头。“孝宗初年,规恢之志甚锐,而卒不得逞者,非特当时谋臣猛将凋丧略尽,财屈兵弱未可展布,亦以德寿圣志主于安静,不思违也。厥后蓄积稍羡,又尝有意用兵,祭酒芮国器奏曰:「陛下只是被数文腥钱使作, 何不试打算了得几番犒赏。」上曰:「朕未知计也,待打算报卿。」后打算只了得十三番犒赏,于是用兵之意又寝”(《鹤林玉露》丙编卷四《中兴讲和》)。

赙赠之礼源于周代,是指官兵死亡后政府支付给丧家助葬的抚恤金。宋朝的赙赠制度详尽而完善,针对军队将士也出台了专门的赙赠法。如庆历二年(1042年)规定“自今阵亡军校无子孙者,赐其家钱,指挥使七万,副指挥使六万,军使、都头、副兵马使、副都头五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三十七)。除了正规军人外,民兵也可以获得赙赠。“应诸军阵亡赙绢:阵胜,将校三十匹,兵二十匹;不胜,各减半。民兵准此”(《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八十八)。另外,对于军士中修河溺死者、因瘴疠致死者等非战斗减员,赙赠制度中也有相关的规定。宋朝对于抚恤工作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军队的战斗力。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对刀剑有兴趣可加龙泉刀匠老刘weixin:Lqbj689

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公众号:LBQYJS

  • 发表于 2016-12-23 00:00
  • 阅读 ( 108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