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眼睛,完全泄露你的身体秘密?

它们是两个充满胶状体的小丸,直径2.5厘米,重8克。虽然只是两个小器官,却是我们人体上最富有表现力的两个器官。因为眼睛会“说话”,有时候比嘴巴还会说。“面孔是心灵的镜子,但是眼睛是面孔的泄密者”,科学证明此话一点不错。

我们的面孔是一架精致的说谎机,由于脸部的20多块肌肉控制着我们的表情,因此我们可以借以编织出假面具,例如开会时我们心里感到无聊,可是脸上却装出高兴的表情。但是这一功能可能因为眼睛而失灵。

心灵的窗口

常言道“嘴巴骗人,眼睛不骗人”。此话是有科学根据的,它已经为神经学家卡林·普罗丹主持的一个研究项目所证明。普罗丹教30名志愿者学习喜怒哀乐等脸部表情摄影,同时用一部扫描仪记录他们的脑部活动。

磁共振扫描图显示,当他们在处理脸部中间线以下(嘴和鼻)的表情所传递的信息时,他们大脑的左半球启动,专家把左半球同逻辑联系在一起。相反,在信息是由脸的上半部(眼睛和眉毛)表情传达时,信息是在大脑的右半球处理的,右半球同人的情绪联系在一起。

普罗丹得出的结论是明显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们真正的情绪透过这个窗口与外部世界沟通。这项试验还证明,当嘴巴和眼睛传递着相互矛盾的信息(脸上的微笑和伤感的眼神)时,志愿者们更相信眼睛的“诉说”。

目光接触

1975年,英国人西蒙用“心盲”一词来形容那些对眼神语言缺乏解读能力的人。这种能力的缺失是严重脑创伤和爱斯伯格症候群等疾病引起的。

除了少数人以外,大家都知道在目光与其他人的眼神接触时应该做出什么反应。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都认为这种能力是天生的。

伦敦大学所做的一项试验证明,使婴儿最先做出反应的刺激之一就是目光接触。研究人员利用传感系统来记录新生婴儿的脑部活动情况,他们发现婴儿从出生第二天开始,对目光与其他人目光接触就很敏感。

  

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弗里德曼列举了一种内容为目光对决的儿童游戏。参加对决的两个孩子相互看着对方的眼睛,先眨眼睛或转移目光者为输的一方。

人们普遍认为,在目光接触中能保持坚定而明亮的目光,是坚强有力和具有领导能力的一种表现,也是我们在社会上获得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

纽约大学罗埃尔·韦尔特加尔教授做的另一项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两个陌生人参加一个热闹的聚会,其中一人在聚会中同其他人有目光接触,另一人的目光则回避与他人接触。结果是在晚会结束时,前者有了新朋友,后者还是同晚会开始时一样形单影只,孤身一人。 

坦露的目光

弗洛拉·戴维斯在她的《非语言交流》一书的前言中写道:“我讨厌电话交谈,谈话中看不到交谈者的面孔使我感到不舒服。”她的这番话说明一个真理:谈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使我们充满信心。有一部电影名叫《马布斯博士》,电影里有一个粗鲁的家伙审讯他的囚犯时总是戴着墨镜。为什么?丹尼尔·弗里德曼解释说:“同一个戴着太阳镜的人谈话,会使我们心慌不安。”

但是目光传递的是什么信息呢?事实是没有普遍的规则,它的含义因环境不同而相差甚远。但是对目光的含义,有些规则或多或少是相同的。如果同一个人谈话,这个人老是眨眼睛或眼睛总是看着别处,这说明他对谈话感到厌烦。同样,目光躲闪,回避接触,则是内心秘密的表露。在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丈夫发现自己的妻子爱上了渥伦斯基,因为她在同渥伦斯基相遇时,用眼角瞟他。

大仲马在《基度山伯爵》中描写了一个命运奇特的人物——四肢瘫痪的诺梯埃·维尔福,他的肌肉不能活动,也不能讲话,只能用眼睛与人交流。大仲马对他的描写是:“他用他的眼睛来发号施令,他用他的眼睛来表示感激——总之,他用一对活的眼睛表示一具尸体脑子里的全部。”大仲马并不知道,他所描写的是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在1966年时被神经学家普拉姆和波斯纳称为“闭锁综合征”。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疾病,病人身体完全瘫痪,只有眼睛还可以活动。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它证明眼睛是一种交流的有效工具。

眼球中最富表现力的部位之一是虹膜中心的圆孔:瞳孔。瞳孔在强光下缩成一个小黑点,在光线暗淡时则放大为一个直径8毫米的圆孔。

然而不是只有光线暗淡才能使瞳孔放大。心理学家埃克哈德·赫斯1975年用瞳孔大小来描述一个人的情绪变化时瞳孔的放大与收缩。

据赫斯说,一个人在看到使他高兴的事物时,瞳孔就会放大;相反,在感到讨厌时,他的瞳孔就会收缩。他还做了一个试验,让男性志愿者看女模特的照片,然后又让他们看同一批模特的照片,但这些照片中模特的瞳孔被故意放大了。瞳孔被放大的女模特照片对他们更有吸引力。

几个世纪前的大众文化就知道这种方法了。法国作家拉伯雷在《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一书中描写道,巴黎的妓女用一种植物的蒸馏物来洗眼睛,扩大她们的瞳孔,为什么?因为大瞳孔显得真诚,更迷人。但是瞳孔的放大与收缩是不由自主的,因此它透露出我们的真情实意。所以,当一个人看到令他喜欢的人时,可以装出无所谓的样子,但是眼睛露出的神色却是相反的。   

眼神中的害怕

人眼中最有吸引力的部位是虹膜,但是在表现力方面,还有另外一个部位:巩膜,也被称为“眼白”。它是眼球最外层的纤维膜,那里有6块负责眼睛运动的肌肉。大家都可能听说过,人在特别危险的情况下,可从他的眼神中“读出”害怕。神经学家保罗·惠伦已经证明确实如此,眼球中表现害怕心情的部位就是巩膜。

引起害怕心情的刺激使眼睛睁大,巩膜露出的面积较大,而人在平静时,眼睛放松,眼白露出的面积较小。于是得出结论:“眼白”就是我们害怕心情的泄密者。

医生善于从眼睛中“读出”问题来,因为有些疾病会在眼球上露出症状。

糖尿病:当血糖升高时,动脉压力失控,视网膜血管就会扩胀。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疾病导致眼睛肌肉肿胀,对眼球形成压力,眼球就会肿大。

贫血:导致血液中红血球减少,红血球向细胞输送的氧也减少,造成眼睛组织中血糖和乳酸减少,眼睛巩膜变黄。

高血压:静脉和动脉血管壁增厚,引起眼神经肿胀发炎。

肝炎:肝炎的后果之一是红血球遭到破坏,使皮肤和眼睛巩膜变黄。

  • 发表于 2017-01-03 00:00
  • 阅读 ( 820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