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发病率全国第一,最大元凶是吸烟还是吸霾?

【有请大医生】是春雨医生重磅打造的一档直播互动栏目,力邀来自全国各领域和各大医院各科室最顶尖的专家医生,为网友答疑解惑,与大家互动交流,关注春雨医生APP,或春雨医生公众号(springraindoctor)、“春雨专家来了”公众号(chunyu-mdt)可获取最新一期专家信息。

在经历了持续3天的“跨年霾”之后,北京在新年的第2天重见蓝天。然而好景不长,根据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的消息,雾霾将于今晚卷土重来,重污染橙色预警预计延续至1月4日,北京市民也将在雾霾昭昭中迎接2017年的首个工作日。

2015年发表在美国癌症协会主办的《癌症临床医生杂志》上的调查数据指出,2015年中国有429.2万例新发肿瘤病例和281.4万例的癌症死亡病例,其中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并居癌症死因之首。

一轮又一轮的空气重污染预警使雾霾又成为了众矢之的,有关雾霾引发肺癌高发的各种传言也令公众倍感焦虑,不少烟民吓得赶紧抽口烟压压惊……等等,吸烟的致癌风险,难道不比雾霾更大吗?雾霾天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是否会“雪上加霜”?

本期【有请大医生】我们特邀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来为我们说一说吸烟和吸霾,到底哪个致癌风险高。


Q:室外雾霾严重,室内空气质量是否比室外更好?

不是这样。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室内环境监测专业人士提供数据看,在门窗关关闭良好,完全封闭的情况下,室内PM2.5浓度是室外的20-30%。如果室外PM2.5浓度是100,室内PM2.5就是20-30;假如室外空气污染指数是300,那么室内就是100左右。

这还只是门窗紧闭的情况,如果有人进来或出去,开一会儿窗户再关上,室内PM2.5指数就会迅速升高。假如雾霾天一直开着门窗,那么室内外的空气污染程度实际上没有明显差别。

绝大多数人每天工作、生活、饮食、睡眠都是在室内,至少有80%-90%的时间是待在室内的。所以我们一直在强调,室外空气污染和雾霾虽然严重,但民众更应该重视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烟草烟雾污染、厨房油烟污染,房屋装修装饰材料污染(苯、甲醛和氡污染等等),还有一个就是重视心理污染,保持愉快的心情。雾霾天儿更要重视通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采取相关的雾霾防护措施,是能够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保护我们的健康。

Q:PM2.5的致癌风险有多高?

PM2.5又称可吸入细颗粒物,是环境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准确来说不是一种污染物质,而是一种计算颗粒大小的单位描述,类似“1个厘米,2个厘米”这样的一个计量单位。这种可吸入细颗粒本身和致癌没有什么因果关系,目前我们也不可能回答“1厘米的东西能致癌,还是2厘米的东西更致癌”这种问题。

大家对PM2.5有一种恐慌情绪,主要是因为第一,这种长期漂浮在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易附着上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形象点儿说,它好比一辆开进肺泡内的出租车,是否有危害,危害有多大,主要取决于它搭载什么样的物质。

第二,PM50的颗粒可以被我们人体鼻腔中的鼻毛挡在体外,PM10颗粒则可以通过气管支气管表面的黏膜能够咳出体外。而PM2.5这种可吸入颗粒物太小,它可以通过鼻腔到达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直至肺泡组织。人体的各种防御机制,对PM2.5来讲几乎是束手无策。

如果是在机动车密集的地方,PM2.5可吸入颗粒物的表面的附着物就以二氧化氮为主;如果是在重工业基地如煤矿钢铁地区,则以二氧化硫为主;如果是在香烟烟雾缭绕的室内或布满油烟的厨房,它搭载的就会是室内空气污染的有害物质或致癌物质。

所以,真正致癌的并不是PM2.5本身,而是它的附着物,也就是环境中的有害致癌物质。

Q:新闻报道称北京雾霾空气中发现了抗生素的耐药基因,是否意味着吸霾时间长了以后再用抗生素就无效了?

在中国,PM2.5的健康危害,特别是长期的健康影响,现在下任何结论都为时尚早。首都北京也仅仅是从2014年开始才启动将PM2.5作为空气质量评估标准的试点工作,2015年才正式开始以PM2.5浓度作为衡量空气质量的标准,在这之前并没有相关的临床研究数据。

不管什么样的针对PM2.5对健康造成危害的临床研究,无论是国外的流行病调查数据,还是实验室中的科研成果,要想得到确切的研究结论都需要更长时间的跟踪调查和更大的研究样本量。我们真心希望能够像研究烟草导致肺癌高发的吸烟指数一样,尽早研究确定出影响肺癌或和COPD(慢性阻塞性等疾病相关的“雾霾指数”。

比如,等到了2020年,北京已经有了5年完整的PM2.5对疾病和健康人群的影响数据,雾霾高发地区与PM2.5相关的疾病谱变化曲线,以及所谓的雾霾导致抗生素耐药菌的形成等科学数据,也就是说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才能用流行病的数据和科学的事实去说话。

另外,含有耐药基因并不等于一定会使人类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产生耐药机制也并不等于有致病作用。所以,没必要对于雾霾产生过度恐慌。

Q:吸烟和吸霾,谁是致癌的最大元凶?

(图片来源:123rf.com.cn图库)

以北京为例,2015年雾霾天气仅占全年的15%左右,也就是说一年有接近有85%的时间没有出现雾霾或出现重度的空气污染;而在浙江杭州,出现雾霾或重度污染天气的时间和频率更少。

现在全国各级各地政府针对雾霾的各种预警机制非常完善,重度污染期间涉及排污的相关企业要停产,建筑工地要停工,汽车要限行,小学和幼儿园会采取停课、限制中小学学生户外活动等各种防护措施,这些措施都大大减少了雾霾天气对健康的影响,尤其对于那些已经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以及老人、儿童、孕妇等需要着重保护的特殊人群。

至于室内烟霾的健康危害,烟草中有上千种化学物质,几百种有害物质,现已明确的致癌物有69种。几十年来,已经有几十项流行病和临床研究证据证实烟草对健康的危害,特别是对肺癌发病的影响,并确定了肺癌的吸烟指数即每天吸烟超过20支,连续吸烟超过20年,吸烟指数超过了400(20×20),就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另外,想提醒烟民朋友和长期遭受二手烟暴露的朋友,二手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颗粒的直径仅仅是0.35-0.45微米,如果说PM2.5可吸入颗粒物可以“一路畅通”地进入肺泡组织,那么更小的二手烟颗粒物所侵袭的部位就绝不会仅仅局限在肺泡,而是深入至全身的血管和血液中。

其实,烟民吸烟几十年以后,肺的弹性,肺的颜色要比不吸烟的人要差许多,肺泡组织的功能也会受到严重损害。

目前,由于雾霾与疾病发病机制和流行病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类似的“雾霾指数”及雾霾和肺癌发病关系研究的确切数据。

不过,可以确定的告诉大家,如果在雾霾天气还同时吸烟,尤其是在室内吸烟让别人遭受二手烟的暴露,对于烟民和遭受二手烟的人群的健康伤害一定会成倍增加,如果再加上厨房的油烟污染和室内VOC(氮、甲醛、苯等)的污染,室内的“PM2.5爆表”的程度肯定比室外还严重。所以说,室外的雾霾+室内的烟霾造成的健康危害更大。

Q:柴静在《穹顶之下》中称其女儿的良性肿瘤由雾霾所致,雾霾真的会引发儿童癌症吗?

北京地区,以及我国的华北地区属于雾霾频发或者是高发地区,目前尚没有雾霾和良、恶性肿瘤发病关系的临床研究结论和相关统计数据。因此,不能说雾霾一定会引发儿童肿瘤,包括良性和或恶性肿瘤。

作为媒体人,原CCTV主持人柴静制作的《穹顶之下》唤起政府和社会公众对雾霾的关注,对空气污染防治的关注,值得称赞,希望国家有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有效中长期措施。在没有获得雾霾与疾病发病关系的科学数据前,也不要过分夸大雾霾疾病发生的影响和健康危害,公众和百姓没必要看了此片后就过度担忧,要相信政府会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住不断加重的空气污染趋势。

Q:“红色预警”期间咳嗽感冒发烧的孩子增多,是因为雾霾吗?

其实,每年即使没有雾霾和“红色预警”,冬季也是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时段,所以要加大加速这方面的临床研究。目前尚没有北京地区雾霾和儿童呼吸道疾病关系的确切研究数据和专家结论。所以,很难说清孩子出现咳嗽发烧嗓子疼等呼吸道症状是否由雾霾所致。

不过,可以肯定的建议是,雾霾或空气污染指数提示严重污染的天气里,尽量让孩子减少外出,尽可能地减少开门窗的次数。如果一定要出门,也必须要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重度空气污染对儿童健康的伤害。

Q:吃萝卜吃木耳清清肺,能抵消雾霾对肺的伤害吗?

我们吃的食物通过消化系统进行消化吸收,而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是通过鼻腔进入了呼吸道和呼吸系统,二者没有任何交叉,要期盼靠吃东西把呼吸道中的有害物质“清出去”肯定是不可能的。

减少雾霾对身体的伤害,必须要从预防做起,最大程度减少外出,减少雾霾的吸入量,包括雾霾天减少在室外停留的时间,雾霾天气在室内时要尽量避免开窗,中老年朋友更不要在雾霾天做晨练或户外运动,必须外出时保证做好戴口罩防护措施等等。

主讲人:支修益

支修益教授,主任医师,河北衡水人。1983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从事肺癌外科33年余,在控烟与肺癌防治,肺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肺癌微创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领域经验丰富,是我国控烟与肺癌防治和胸外科领域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和胸外科肺癌临床路径的专家组组长。

目前担任: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

其他荣誉:

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副主席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兼控烟与肺癌防治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兼肺癌胸外科学组组长

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兼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部长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兼科普宣传部部长

《中华胸部外科杂志》(电子版)副主编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副主编

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专家组组长

题图来源:123rf.com.cn图库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

  • 发表于 2017-01-03 00:00
  • 阅读 ( 756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