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十问:如何用品牌讲一个故事?

我特别喜欢看王小波小说里描写的女人。性感,聪明,有时又很二。比如有一个姑娘叫小孙,每次进入医院的门诊大门,都要求骑在王二的脖子上(此王二是医院的化验员)。看到后来才明白,小孙是有心帮王二治疗阳痿。大姑娘骑驴的闹剧,也是闹给王二的前妻看。小孙的目的就是想证明给王二看,王二的大脑袋和小脑袋都没问题。女人很可怕,塑造一个男人或者摧毁一个男人,对她们来说都易如反掌。所以说,所谓的撩妹,到底是谁撩谁,还真不好说。

最近接了一个项目,一款酒心巧克力。用了七大知名烈酒:白兰地、威士忌、龙舌兰、杜松子、朗姆、伏特加、鸡尾酒。酒的度数高,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吃这个巧克力都会醉。这个迷人的产品来自创投 Club“春光里”。楚小白给它起了一个撩人的名字“七宗醉”。在电话里,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就被吸引了。

“真的会醉,吃上一颗就不要开车了,遇到交警会被查出来。”在春光里的酒吧,我含了一颗巧克力,小心翼翼咬开,一股烟熏泥煤味的威士忌酒液,穿过巧克力和糖的裂缝,流到口腔里。巧克力的发明人罗浩洋盯着我的表情变化,接着说“一会说话的时候都会有一股男人的烟熏味道。”长混夜店的人,对各种气息传递的威力都是很懂的样子。

我的惯例,是先给每一个品牌设想一种性格。我问这个品牌是谁?是硬汉海明威吗?“嗯~~海明威太硬了。”楚小白说“这是一个善于跟女人打交道的男人,幽默体贴……”

“我知道了,这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我说。

  • 品牌故事的第一阶段:洞察产品的本质是什么,谁是使用者,要完成什么目的。

在酒吧里,你把这样一颗埋着甜蜜阴谋的巧克力,递给女人的时候。这就是一条披着羊皮的大尾巴狼,一个半推半就的暧昧游戏。

男人、女人、巧克力。七种烈酒,一个心知肚明,不好直说的目的。

确定好消费者,以及他们的目的。然后,我在心里开始塑造一个角色:“狼先生”。他像一只羊,很优雅,衣着得体,风趣而且多金,坐在一把华丽的沙发上,有一条垂下来的大尾巴。

他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 品牌故事的第二阶段:找到故事。

任何一种商品,本质上都必须满足两种需求: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品牌故事要考虑的,也无非是这两个需求。

我们在解释消费升级的时候,经常会把消费升级称之为从物质需求上升到心理需求。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饱暖满足之后,人对声色的需求就提升了。但是从进化论来看,心理需求可能也是让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手段。社会发展越高级,物质需求越是隐藏在精神需求里。

我们的内心有各种需求,我们需要群体的温暖,需要标新立异,需要叛逃,需要优越感,需要一份安全,需要自我救赎……。七宗醉的内心需求是什么?我觉得,是说出心里话。什么话呢?

“我想撩你。”“来撩啊。”

既然确定了要撩,那好了,不要什么羊皮了。现成最著名的故事:小红帽和大灰狼的故事。

第一个场景:鸡尾酒,一个社交的场景,两个角色的相遇。

改一下结构,从大灰狼主动,变成小红帽主动。这是一个看上去有风险的故事,因为故事背后是一个听上去就有风险的品牌。烈酒,需要一点硬朗和柔软的冲突感。用小红帽和大灰狼的关系,把故事分成七个场景,对应七种不同的烈酒。

第二个场景:浪漫的法国白兰地,破除陌生感,两个人的关系拉近。

  • 品牌故事的第三阶段:故事的四个要素。

角色、情绪、细节、悬念。

一、角色。

我很喜欢用动物做角色。不仅是因为动物的造型更丰富,还因为动物比人类更纯粹。人太复杂,看不清目的。你没看能流行起来的人类形象的 IP,多少都有点精神不正常。正常人你往往是看不透的,看不透就没法承载信息。动物,就像一个实力派演员,不表演,都有戏。

第三个场景:威士忌,烟熏泥煤风味的男人味道,女人有了一些想念在内心滋生。

二、情绪。

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情绪是我们记忆里保存时间最久的东西。随着时间流逝,一件事物的定义,名字,样貌都会慢慢从人的记忆中消失,等你努力去找的时候,发现唯一的线索只剩下情绪。没有情绪,故事就不成其为故事。而故事的架构、铺垫,最终也是为了情绪。情绪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其实是记忆的骨头。

第四个场景:热情的龙舌兰,女人的挑逗升级了。我们的狼先生,既期待又尴尬,心跳加速。

大灰狼和小红帽的故事里,我打算让小红帽的情绪更突出一些。就像王小波笔下的女人。敢撩,敢爱,其实也会让她更危险。大灰狼的情绪要低调,一幅善于装傻的德行。七种情绪像潮水一样,伴随着关系的变化起承转折。

第五个场景:源自北欧的杜松子,狼先生的野性开始显现,但是他还是表现的很乖。

三、细节。

首先,细节是情绪的载体。情绪是一种感受,是无形的,情绪的表达,完全要靠细节。情绪也许是热火朝天的,也许是隐忍含蓄的。取决于细节给情绪搭建的气氛。同样一只手,捂住对方眼睛,捂住自己的嘴,或者轻轻搭在对方的肩上,表达的情感都完全不同。

第六个场景:甘蔗酿制的朗姆酒,小红帽已经完全信任了狼先生。

其次,细节的取舍决定了入侵能力。细节过多会干扰传播效果;细节不到位也会让受众感受不到你要传达的内容。这个方案我保留的最后一点细节底线就是小红帽的手型和脚型,狼的皮毛以及小红帽的面孔全部都舍弃了。有动作就可以完全表达出两个角色的情感。但是小红帽的手型决定情绪,脚型决定性感和心态,所以没有舍弃。狼嘴最开始是准备用线来表现,后来也决定去掉,直接把外形做出来犬牙交错的嘴型。一是可以去掉不必要的细节,另外稍微强烈一点风险感很适合这个品牌。

统一性可以带来美感,但是我不赞成过于统一,比如国内成熟的设计师很流行学日本人的风格。和谐度太高了,反倒入侵度不够。

四、悬念。

悬念是折磨读者的利器。本来我给七宗醉安排了一个童话般的结尾。小红帽在狼先生的怀里睡去,搂着他的脖子,说着梦话,一个狼先生的背影。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这只是构思角色关系的惯性想法。等到我画到最后一个场景的时候,我知道不能这样干。我必须要加一个逆转的结尾。

第七个场景:来自战斗民族的伏特加,剧情反转,小红帽已成了大尾巴狼的猎物,直接扛回家。

狼先生兽性毕露,小红帽终归还是他的猎物。本文的开始,我说了女人翻手云覆手雨。但是女人在两性交往上承担的后果更多,所谓易如反掌也是要搭上自己的全部为前提。

但是,这何尝又不是女人想要的呢。两性间,没有绝对的优势一方,不过是造物和进化的必然。

  • 故事让品牌与消费者同频。

七宗醉这个品牌故事,并没有直接把酒表现出来。我刻画的是另一种醉,爱情也是一种醉。人只有在醉的状态下才会出现幻觉,才会看不清事实。我们都看到了小红帽站在一只凶恶的狼旁边,但是她看不到,她看到的是心仪的男人。狼先生也是一样,小小的小红帽让他痴迷,使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这个故事是一个幻觉,我知道,像小白老师那样的大灰狼,一看就懂。

营销在传播上的目的,决定了内容。教育市场是一个事倍功半的事,搞不好要倒在自己开辟的战场上。所以营销从来不是说什么高深的道理和陌生的概念,说的都是大家知道的事。定位理论找到一个简单易行的路径,找到人类认知的缝隙,然后用大量广告砸进去。从物质需求来看,缝隙必须是已经存在的,轻松就可以撬动的,容不得偏差。那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有,就是利用故事来与消费者同频。我们并不锁定在认知缝隙里,但是那些所谓的缝隙都在同频段的需求里。就像杜蕾斯,你能整天跟消费者说:怕怀孕用杜蕾斯吗?


  • 作者:王东魁,百度问咖认证大咖,知名品牌设计师  新浪微博:王二不是腕儿

  • 发表于 2016-12-01 00:00
  • 阅读 ( 76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