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学家托尔斯坦·维布伦(Thorstein Veblen)1899年写了一本书《闲暇阶层理论》(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他在书中提出并定义了炫耀性消费一词,他指的是那些不遗余力地大手大脚花钱的暴发户,他们为了进入一个受人...
美国社会学家托尔斯坦·维布伦(Thorstein Veblen)1899年写了一本书《闲暇阶层理论》(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他在书中提出并定义了炫耀性消费一词,他指的是那些不遗余力地大手大脚花钱的暴发户,他们为了进入一个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而不遗余力地花钱上流社会的家庭。

新车往往是炫耀性消费的标志炫耀性消费在1899年并不是一种新的消费方式。事实上,在工业革命期间以及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里,那些已经赚钱的家庭常常试图通过过度和不必要的购买而跃升到更高的阶层。狄更斯在《我们共同的朋友》一书中发展了装潢,一个未知的家庭一切都是"全新的"。为了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而购买昂贵和不必要的物品是一种炫耀性消费"贴面先生和太太都是全新的人,住在伦敦一个全新的小区里一栋全新的房子里,所有的装潢都是崭新的他们的家具都是新的,朋友都是新的,仆人都是新的,盘子是新的,马车是新的,马具也是新的,他们的马是新的……"炫耀性消费的一个目标是与上层阶级结婚。事实上,婚姻通常是在体面的老富人和新富之间安排的,目的是为上层阶级的成员再融资,美国内战结束后,通常意味着在南部腹地,炫耀性消费是大手大脚的人的标志。人们对新的贫困一视同仁还有,在大萧条时期,这种消费方式被视为粗鲁无礼的消费方式。几乎要饿死的人根本就是在碰鼻子。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炫耀性消费视为"攀比"如果邻居有新车,那么就应该自己买辆新车,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的地位。一个人是否需要一辆新车并不重要,事实上,这种现象的特点是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经常将20世纪80年代称为极度消费的时代。雅皮士成为美国炫耀性消费的主要推动者。例如,雅皮士不需要购买宝马或梅赛德斯的汽车,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在炫耀性消费中,一个目的是为财富服务。财富和财富的展示成为衡量一个人地位的试金石。在某些圈子里,为了保持他人的好感,消费几乎是必须的。

那些进行炫耀性消费的人可能会依赖他人来资助他们的消费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