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兵帽子上的两块“垂布”何用?

经常看抗日题材电影电视剧的朋友,对小日本军装的恐怕最熟悉不过了,我们会发现,日本的军装帽子上有两片“垂布”,按我们今天的观念来看,军装这样设计看上去难免有失威仪,为何日军要在军装帽子上留两片垂布呢?

其实,关于“垂布”,已有多种说法。所以我们集中了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说法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这两片布片,正规的名字叫“军帽垂布”,有时也简称“帽垂”。对这种东西的用途有几种说法:

一是说这做制式源于法国军队。主要用途是为了遮阳和防止蚊虫等叮咬。据说,这种军帽最先是法国在北非军团中使用的。因北非地处沙漠地带,为了防止兵士被阳光暴晒而灼伤皮肤,而在后颈处加了布片,这布片同时还可以防止虫、蚊的叮咬。

近代日军组建于明治时期,最早效仿的即是法国军队的服装样式。因此,这种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

二是说为了防止战场上的炮震。为了防止步炮兵或专业炮兵战斗时耳朵被炮火发射的声响震聋,同时也为了减弱对方炮声。这种说法似很牵强。

三是说源自日军传统做法。日本古代士兵出征时有戴“阵笠”的习惯。“陈笠”,即士兵作战时戴的斗笠,后有布帘。这种说法认为,这即是日本帽垂的渊源。

四是说源自天皇的护祐。据有关资料,日军最早配发“帽垂”是在明治三十二年(公元1899年)。当年7月7日天皇颁布勅令,向占领台湾的日军配发“军帽垂布”,用于遮阳防暑降温。

后来,这布条被视为“护身符”,更被宣传为天皇对每个士兵的恩赐:两块布分别是“八宏一宇”和“四海一体”。这是日军宣扬“大东亚战争”正当性的用语,意为“天下一家”。这种说法作为鼓舞士气倒还说得过去,如作为渊源,似乎演义的成分过多。

钢盔,日语叫做铁帽,是侵华日军普遍配备的防护装备,我们今天看电影,鬼子如果不是戴着屁帘式的战斗帽,就是戴着钢盔,几乎成为标准形象了。

日本军事后勤研究专家青木孝治,通过研究日军的钢盔,专门写了一本书,叫《陆军铁帽物语》。

日军战斗帽后面那个屁帘儿,有人说那个“屁帘儿”是用来防中国大刀队砍脑袋的,青木的研究结果表明,这属于谣传,真正的作用是为了防晒,分成几片又可以通风,虽然寒碜,确是不错的设计。

日军的部队最初是戴钢盔,虽然威风,却给它带来过不止一次的烦恼。

日军使用钢盔的第一次战争,是什么时候?

青木告诉我们,是九一八事变。日军装备钢盔,是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欧洲观战的武官的报告,此后有装备而一直没有使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因为东北军的不抵抗政策,日军的钢盔基本没有派上什么用场。真正用上,是在黑龙江和马占山将军所部的作战。

钢盔也的确减少了日军的伤亡。马占山坚守昂昂溪之战中,日军在抢救伤员,可以看到他们佩带的钢盔。

但是,日军很快就发现制式的钢盔存在相当大的问题。

那就是钢盔的里衬太薄,在黑龙江寒冷的天气里,日兵出汗以后如果不加处理,很快脑袋就会和钢盔冻在一起,危险而又好笑。强行摘取,无意中会连皮肉扯下,而最初日军对这种古怪的情况又不会处理,用暖水浇钢盔进行救护,结果造成被冻结的头皮直接剥离。日兵形容宿营的时候,经常听到头被和钢盔冻在一起的新兵摘钢盔时发出阵阵哀号。攻占齐齐哈尔,日军阵亡三百余人,因为冻伤减员的却几乎达到两千,其中不少就是这种“钢盔头”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军士兵自发想办法,在钢盔里垫上纱布或者棉布,虽然样子不好看,但是解决了冻伤的问题,也解决装备钢盔后给日军造成的第一个大问题。

  • 发表于 2017-03-14 00:00
  • 阅读 ( 108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