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一个被人为误读千年的励志鸡汤

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在中国,人尽皆知。后人甚至对勾践有“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正面评价。可历史的真相的确是这样么?


(图)卧薪尝胆出自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最后果真可以苦尽甘来

卧薪尝胆说的是春秋时期,吴越大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在吴国受尽种屈辱,卧薪尝胆。回国后励精图治,最终带领越国战胜吴国,完成复国大业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中国,人尽皆知。后人甚至对其有“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正面评价。

可历史的真相的确是这样么?

1谁挑起了战争?

要明白,当年的吴越战争是越国挑起的。越国乘吴国进攻楚国之时,发兵偷袭吴国。吴王阖闾震怒,遂率兵反击,不幸死于战场。后来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誓报父仇。继而才有“夫椒之战”,吴国大败越国。

勾践看大势已去,本来想拔剑自刎。被范蠡一顿劝慰,决心苟全性命,以图他日复国,而最终主动要求成为夫差的人质,以保证越国不被吞并。

这件事情,于情于理,于道义,吴国都没有问题。吴国算是自卫反击,越国那叫咎由自取。

(图)范蠡,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

2卧薪尝胆真的好吗?

勾践入吴国为质后,就开始了“卧薪尝胆”的生活(司马迁史记中只说了尝胆,卧薪可能是后人杜撰的)。说白了就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让自己不要忘记灭国的耻辱。侧面可以看出,当年夫差给勾践的待遇还没有那么不人道,甚至还可能是相对优越的。否则勾践不用刻意“卧薪尝胆”来提醒自己。

就这样一步一步,费尽心机。在夫差面前装孙子装了十多年(甚至还主动吃了夫差的大便),终于得到夫差的同情和怜悯,将其遣送回国。勾践表示,愿意对夫差称臣,感激夫差的不杀之恩。而越国却在范蠡和文种两位贤臣的帮助下,逐渐积蓄力量。

最终越国再次乘着吴国出兵中原,与晋国争霸的机会,不宣而战,偷袭吴国。夫差震怒,千里回援,被勾践的越国军队以逸待劳,打得大败。从此,吴国覆灭。

3故事到这里完了吗?

很多人以为故事到这儿就完了。其实没有,到这里只是讲了一半而已。

要知道,一个人能隐藏自己内心的想法,处心积虑地把自己的敌人当亲爹一样侍奉,十余年不曾让人看出来,这演技绝非奥斯卡影帝所能比拟。当他的“装X大业”完成后,经过长时间心理变态发育,真实的勾践,可能连他自己都忘了。

(图)夫差,姬姓,吴氏,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阖闾之子

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因为一件事记恨一个人十多年,真的是中国崇尚的君子所为么?事实上现实中我们所认同的君子都是有仇当场报的。事儿过了还记仇,那是彻彻底底的小人。虽然这未必能套用在复国大业的行为上,但能间接说明人性在极地反击的时侯,他的手段是否仁义已经不太重要了。

内心阴暗,行径卑劣的勾践,褪去外面那层伪善的羊皮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屠戮当年的有功之臣。范蠡算是极聪明的,一早就看出勾践其人绝非善类。只能共患难,不可同富贵。所以越国复国之时,便提前开溜了。后来在齐国做生意,这就是著名的陶朱公。范蠡走的时候也劝过文种,文种不听,果然最终被勾践杀了。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历史往复,不过如此。

4成王败寇与妇人之仁

夫差算是被后人认为“妇人之仁”的典型案例之一。虽然中国人古语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在吴越争霸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却难逃成王败寇的命运。后世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夫差是个“妇人之仁”的昏君,而勾践则是“卧薪尝胆”的圣主。如果将整段历史连在一起,勾践赢了战争,却输了人性,越国亦未能长存。人们褒扬此道,很大程度上,是刻意截取的历史片段,所造就的结果。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 浪雨

  • 发表于 2016-08-15 00:00
  • 阅读 ( 87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