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炸酱面是谁发明的?

如今,一涉及老北京饮食风俗,势必会出现“炸酱面”的字样,“炸酱面”、“大碗茶”、“烤鸭”一起构成颇具特色的老北京传统饮食文化,炸酱面做法不太难,首先将面条煮熟,放入凉水中“冷淘”,再将肉末(或是鸡蛋)、豆酱炒香,把青豆或是大豆经过焯、煮做熟,再加上几类蔬菜丝,拌在一起即可,很是美味。盛夏酷暑难耐,做一碗老北京炸酱面,既方便快捷又开胃解暑。

?不免有人好奇,炸酱面产生于哪一年代呢?

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的陈学智专家分析,炸酱面的制作离不开三个基础条件:大豆酱的产生、面条的产生和冷淘凉面条的做法,缺一不可。大豆酱的做法在汉代已产生,东汉也已出现面条的雏形,而到了唐代,“冷淘”,即过凉水面条也问世。但据史料记载,在清代前中期,北京仍没产生炸酱面,这一美味直到晚清才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盛行。


那么,是哪位有才的厨子发明的炸酱面呢?

根据北京民俗学者王永斌先生所著《杂谈老北京》,清朝时,北京的东四隆福寺街有家小有名气的饭店——隆盛饭店,在清朝道光年间开业。这家店有一种叫做凉烂肉面的特色面食,颇受欢迎,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饭店的掌柜姓温,因为炉灶搪得好,人们都称之为“灶温”。灶温所做的凉烂肉面的卤汁就是将肥瘦相间的猪肉切好煮烂,再加入黄花、木耳、蘑菇等蔬菜,拌以花椒、大料、小茴香等作料制作而成。面条则为现做的抻丝细面条,煮出锅之后,过三遍刚汲出的井水,称“三跳井”。捞出后之后倒入适量的卤汁,再放些蒜泥、黄瓜丝,卤汁鲜香,面条凉爽,令人回味。

学者推断,“灶温”的炸酱面应该是从“凉烂肉面”演化而来的。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期,1959-1961年的灾害已过,北京市民的面粉量供应渐渐充足,人们都有了可以常常煮食面条的条件,但蔬菜、肉类供应仍凭票供给,一般搭配面条的就是肉末炒酱或是菜叶子、黄豆等。由于操作简单,食物又美味,北京当时几乎每家餐饮店都卖炸酱面,炸酱面进入鼎盛时期。

?独具特色的老北京炸酱面馆(网络图)

虽然杂酱面历史仅有百年左右,但对于北京来言,它蕴含着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之所以能名扬海外,真是因为它折射出了北京特有的那种讲究的“谱儿”、“范儿”,即使是一碗普通的凉面条子,也不能直接拌上菜就吃,它的风格就在于上面条,把6种不同的蔬菜和酱分别放在小碟子中,围绕着中间的大碗面条,端上桌征求客人同意后,再娴熟地把蔬菜、酱倒入面中,伴着清脆脆的碰瓷声。食客享受到的不仅是口感,还能享受那种特有的“派头”,正是这种摆谱的食趣,让炸酱面成为北京的传统名食。

参考文献:《杂谈老北京》,王永斌(首师大历史系毕业),1996

  • 发表于 2016-08-08 00:00
  • 阅读 ( 1080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