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所谓的“切腹”是为了美化侵略?

切腹,这是一种日本武士特有的自杀方式。在一般的说法里,看起来残忍的切腹在武士眼中犹如徐徐飘落的樱花般凄美艳绝。武士们用刀切出一条生死分界线,使自己超越了死亡。根据日本人自己的宣传,切腹的起源相传为公元989年的一个叫藤原义的恶棍,当其恶行败露遭到官兵围捕时,选择了用刀插入腹部,将腹部一字切开,用刀尖挑出内脏扔向官兵倒地而死,这可能是日本第一个死于切腹之人。

切腹的盛行则是在镰仓幕府以后,通常为作战中丢失阵地而引咎自杀,或不想被俘虏而采取切腹自杀。到了江户德川幕府以后,在幕府的推动下,切腹亦制度化,成为了武士的特权。除了自杀以外,切腹也用作犯了罪的武士的“赐死”,与其他刑罚相比,“赐死”的自杀可以维护死者的名誉和尊严,较为体面。

近代以来,切腹更被日本人赋予了神话般的宗教地位。

“我将打开我的灵魂,是污浊,是清白,请您自己看。”在古代日本人的信仰中,腹部是人类灵魂和爱情的居所,剖开自己的腹部,就意味着把自己坦荡的灵魂展示给他人。甚至有人声称,以觅死之道诠释的武士道,自然而然的推崇切腹这种方式。

对于一个有雄心壮志的武士而言,自然的死亡似乎很平庸,不够热诚,唯有切腹才是最高尚的行为,也是最动人的哀伤。理论上,武士在切腹之前要先剃须理发,沐浴更衣,穿着白色和服在装饰肃穆的寺庙中进行。

▲日本寺庙

切腹的手法有“一字腹、二字腹、三字腹”,还有“十字腹”。切的时候刀法要细致,不允许肠子流出体外,否则就不够美学,被称为“遗憾腹”,有失武士的体面。就是临死前也得让自己向前俯倒,不可仰面朝天以免失仪。当然,因为切腹死亡的过程较长,为了让武士减少痛苦,还有所谓的“介错人”补刀将武士的头砍下来。

那么日本武士的切腹真的是如此神圣和出于维护尊严吗?答案是否定的!

其实稍微了解日本历史的人都知道,武士道所宣扬的忠义、名誉,追求死亡等理念,与日本历史上真实的武士是根本不沾边的。以“下克上”为风潮的中世日本,武士换主子如换衣服一样随意,作为侍从家臣的武士甚至会推翻他们所侍奉的主家。比如著名武士藤堂高虎,与被称为"天下的副将军"的伊达政宗并列为"外样大名中的双璧",居然侍奉过九个主人!

▲藤堂高虎

仔细研究史料,历史上的那些武士切腹也有相当部分是虚假的宣传。例如日本著名的赤穗事件,四十七名义士被下令切腹,实际上他们只是被斩首的,对外则宣称是切腹自尽。大多数时候的所谓切腹,是用木刀、竹刀或者扇子,在腹部象征性的划拉一下,肚皮都没破介错人就手起刀落将切腹者斩首了。当然,对外自然是要宣称切腹自尽的。这种方式叫做“扇腹”。到了江户后期,发展到武士直接服药自杀,死后再介错,然后对外宣称是切腹。

由于切腹的过程过于痛苦,所以大部分人根本忍受不了,而如果切腹过程中大喊大叫实在丢尽脸面,于是既能保留切腹的形式和武士的面子,又能减轻痛苦的假切腹就大行其道。随着德川幕府为了中央集权,不断动用各种手段削弱各地大名,豪门开始衰败,服务于领主的武士也开始无家可归,很多武士沦落为浪人,更有武士为了生存,以切腹为名骗取钱财。

▲赤穗义士

周作人先生曾一针见血的指出“武士的行为,无论在小说与戏剧里如何壮烈,如何华丽,总掩盖不住一个事实,武士是卖命的奴隶。”作为封建主的侍从身份的武士,要对自己的主人言听计从,保持忠诚,并无多少尊严可言。那些因切腹而死的武士,无论是自行切腹还是被赐“切腹”,也不过是对封建主的食禄报恩罢了。1963年戛纳评委会特别大奖,由日本导演小林正树拍的电影《切腹》中的台词更毫不留情的说:“武士的尊严,只是装饰的门面”。

▲电影《切腹》海报

镰仓到战国时代,武士道不过强调主从的情谊,江户时代也不过强调武士的仁义。到了近代日本,武士道才发展出忠义、光荣、追求死亡这些核心精神。宣称忠义、以死为荣誉的所谓武士道不过是日本明治以来为了宣扬“愚忠”“盲从”,毒化控制国民思想而发明创造的一种思想。其代表作就是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此书于1899年出版了英文版。这本书已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为世界各地人们所阅读。包括日本人在内,今天人们对于日本武士道的理解和认识大多源于此书。可以说,新渡户稻造所创造的“武士道”就成了今天日本人所信奉的武士道。

▲新渡户稻造

很多学者指出,《武士道》一书似乎并没有真实地反映出武士的本来面目:“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是与以往的历史断绝的一种新武士道”。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新渡户稻造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向当时的西方“辩护”自己的国家。

▲乃木希典

明治三四十年代,特别是甲午战争后,西方世界对日本抱有相当多负面评价和印象。

1894年11月21日至24日,日本侵略军在旅顺口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大屠杀,两万余无辜中国平民丧生。美国记者以《日军大屠杀—〈世界报〉随军记者关于旅顺屠杀事件的报道》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日本军队于11 月21 日进入旅顺口,全市居民遭到冷酷无情的屠杀。手无寸铁的和平居民在他们的家中遭到杀戮,而且断肢残体不堪言状。连续不断的恣意滥杀一直持续了3 天。整个城市伴随着骇人听闻的屠戮和抢掠。

这是日本又退回到野蛮的例证。所有为屠杀事实辩解的借口都是虚构的。文明世界将会随着对屠杀详情的了解而感到震惊。”这篇报道在西方世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克里尔曼在文章的一开头便指出:“这决不像日本所宣传那样是‘文明与野蛮之间的冲突’,而是一场‘野蛮的征服战争’;日本已经撕下了它所蒙的面纱,在刚刚过去的四天里把文明踏在了它的征服军脚下。攻取旅顺的故事将成为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旅顺大屠杀导致西方世界对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向外界传达的文明形象产生了怀疑,从而认为日本是“披着文明外衣有着野蛮筋骨的怪兽”。

▲旅顺大屠杀照片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明治日本的一些知识分子纷纷以英文著书辩解,希望向西方介绍日本“优秀特质”。《武士道》一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的,同时期还有《茶之书》、《代表的日本人》等书,无一不是向外界宣扬日本人的“优秀特质”和“大和魂”。

到了日俄战争期间,乃木希典率军进攻旅顺口时,强迫士兵进行自杀式的“肉弹攻击”,用士兵的鲜血和尸体为日军的胜利铺平了道路。战后,日本统治者大肆吹捧士兵的勇武,同时还美化乃木希典,不仅将其吹捧为“军神”、“圣将”、“皇国军人的表率”,将乃木编入教科书,广为宣传。1906年出版的《肉弹》一书中,更将旅顺战役中的“肉弹”战术吹嘘成了“大和魂”武士道的体现。

▲《世界报》刊登的克里尔曼所报道的旅顺大屠杀

这些书籍的出版和宣扬的思想,标志着“明治武士道”被发明创造出来。正像英国的日本学者张伯伦评论的,“明治武士道的复兴是一种‘新宗教的发明’。观念化、精神化、大众修身术、人生训。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期间,军国热,外国的好奇,与国民性论重叠。”

此后,武士道又与军国主义结合起来,成为日本政府鼓吹绝对效忠天皇和对外扩张的精神武器,从而使日本具有更加疯狂的侵略性和野蛮性。日本国民完全被武士道所奴化。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盟军宣布无条件投降,1946年,天皇发布《人的宣言》申明自己是人不是神,否定天皇的神格化,这才动摇了明治以来武士道存在的依据和理论基础,明治武士道宣告崩溃。

战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武士道遭到绝大多数日本人的唾弃。以电影《切腹》为代表的一些影视作品也对武士道进行了反思和控诉。但是武士道滋生的土壤依然存在,如果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仍能死灰复燃,这是人们应该警惕的。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李梦阳,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 发表于 2016-08-27 00:00
  • 阅读 ( 84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