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是天生的吗?

Lady Gaga 有首著名的热门主打歌“Born this way”在歌词中向我透露着这种信息:爱上我们本来的样子,并没有任何过错。因为上帝从来没有错误的时候。我正前行在最正确的道路上,因为我生来就是如此!如果你长大后发现你爱上的往往是你的同性,你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承认这种倾向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再或者就是自欺欺人,强迫自己和其他人一样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感受。

性别毫无疑问是刚性的,固定的。但是很多人都会有类似“昙花一现”的感情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比如,你是一个男生,但是你曾经在中学的某段时间爱慕着学校那个高大帅气的篮球队长;你曾经和自己的好闺蜜形影不离,打的火热,甚至时不时冒出来莫名其妙的想法,我不需要男朋友,就这样和闺蜜在一起生活也挺好。但是你很明确的知道自己不是同性恋,这段莫名的感情经历过之后你又爱上了其他的异性。但是你要如何解释这场在心中的恋情?有些人可能会争辩说,我天生是双性恋,我可以同时爱上女人和男人。但是心理学家觉得这样的描述并不准确。确切的说法是,我是同性恋,但是我不是天生的。

1. 社会舆论的导向

1977年的时候美国曾进行过一个关于同性恋的民意调查,只有有10%参与调查的人认为同性恋是天生的。但是近年来这个数字上升到了50%。越来越多的人权运动组织宣称“我们对性别的倾向无从选择,因为我们生来如此”

民意调查同样也显示,1985年,只有2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有一个同性恋的朋友或者亲属,同事,但是这一结果在2013年上升到了75%。尽管受访者来自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不同的教育背景,但是大家更乐意接受的解释就是“同性恋是天生的”。

2. 科学家是如何解释这个问题的?

虽然对性取向的来历还存在争议,但是科学界一致的观点就是任何同性恋“转化疗法”都是不可取的,有潜在危害的。比如口服药物配合心理治疗,甚至臭名昭著的电击疗法。这些疗法已经被证明会引起接受治疗者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严重的甚至会自杀。虽然越来越多的因素被专家们采纳,比如遗传,性取向发展,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但是美国精神病协会最新的调查结果依然含糊不清。

同性恋和脑部

但是在各路争论中,有几个主流观点还是被大部分科学家和心理学家所接受的。比如1991年,神经科学家西蒙·拉维公布调查结果,他认为在男同性恋和男异性恋的脑部发现“细微但重要的差异”。勒非研究了两组男性的脑部:1)同性恋和2)勒非“推测”的异性恋。勒非研究脑部中的下丘脑,专注于下丘脑中一个被称为“INAH-3”的细胞群。之前的研究发现总人群中女性的脑部比男性的小,同时下丘脑细胞群INAH-3的细胞数也是女性少于男性。勒非声称他的研究发现男同性恋的INAH-3细胞数也少于男异性恋。也就是说同性恋之所以成为同性恋是因为他们的脑部某些地方不同于异性恋。

但是这个著名的理论也同样存在着缺陷。比如,这些成年人是开始同性活动后才被跟踪研究的,科学家们并不能直接说明究竟是脑部变化而影响的同性倾向还是先出现了同性的行为才导致这部分大脑的异变呢?

“gay”基因

关于同性恋的起源的另一个里程碑式的理论是由一个叫迪安·哈默遗传学家提出的。他的研究重点在由母亲传递的X染色体上。他在在44对中的33对(83%)同性恋孪生兄弟中的X染色体上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小区域,被称为Xq28。哈默认为如果孪生兄弟中有一个是同性恋,另外一个也是的几率是33%。也就是说,男同性恋比异性恋多33%的几率得到X染色体上的Xq28,所谓的“gay”基因。到了2015年,哈默的研究采用了更大的样本:409对同性恋兄弟。这个结果进一步的支持了“gay”基因的存在。但这个研究之限定了男同性恋而不是女同性恋,并且没有设立来自普通人群的对照组,比如异性恋的孪生兄弟存在Xq28的比例又是多高呢?

3. 后天的生活也会影响性倾向吗

新西兰一个对13,000名成年人(16岁以上)进行的研究,看童年经历对性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童年曾受虐者,成年后参与同性性活动比率,比没受虐者高三倍。然而,这却并非同性恋的主要因素,因只有15%同性恋者童年曾受虐(异性恋者曾有5%)。因此,仅小部分同性恋者(约10%),其性倾向可能源于童年受虐经历。

若同性恋倾向完全是遗传的话,这应该是一辈子也不能改变的。对女性而言,这似乎只是性取向,是会随年日而变的。一项为时五年对女同性恋者的研究发现,在五年内,超过四分一受访者放弃女同性恋 / 双性恋身分,其中半数人重拾异性恋身分,另外一半不承认任何性向标签。另一项少数族裔年青女性(16至23岁)研究显示,在两年研究期限内,有半数受访者曾改变性向身分多于一次。再有一项研究,从纽约巿男女同性恋 / 双性恋青年服务机构征得受访者(14至21岁),结果发现在12个月的研究期内,有5%男女同性恋或双性恋青年改变性向,成为异性恋者。因此,对好些人而言,性取向是可选择的。

人为何会同性恋?同性恋倾向其来源问题已为传媒广泛报道,令大众有此印象,觉得这受遗传影响较深,过于环境。然而若考查相关科学文献,则发现论据其实不太明显。所以至今为止我们仍然不能给同性来的来缘提供一个清楚的解释。虽然谁都不能否认遗传因素对同性恋的影响,但所谓“同性恋天生说”,说法本身就有问题,没有人会记得自己刚生下来时的情况,也没有一项有力的研究支持婴儿或者胎儿就有同性恋的倾向,因此最多也只能算假说。

  • 发表于 2016-08-16 00:00
  • 阅读 ( 83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