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刺刀的发展史:刺刀真有这么凶残吗?

当火药被广泛应用之后,火门枪、火绳枪与燧发枪相继走上了战争的舞台。16世纪初,欧洲第一支正规的火枪步兵部队正式成立。如此一来,似乎传统的冷兵器会立即被淘汰。

▲火门枪

但事实上,由于早期火枪装填速度太慢,乃至于纸壳子弹问世之后,也需要花上至少20秒的时间来装填弹药,这在战场上是极其致命的。因此当时军队的阵列,往往是将火枪手与长矛兵混编,以防止敌方对处于“技能冷却期”的火枪手进行打击。

一. 早期刺刀

1640年,驻扎在法国东南部巴荣纳城(Bayonne)的法国军官皮塞居在一次战斗中,看到没有弹药的士兵捡起扯断的矛头塞进火枪的枪口之中,与敌人“相互狂甩伤口”,便灵感突发发明了第一支带有刺刀(Bayona)的火枪。刺刀的出现,解决了火枪手无法近战的问题,使得火枪手自卫能力得到提高。这种刺刀即为“矛头式刺刀”。

▲美军M1873矛头式刺刀

但此时的刺刀是直接插入滑膛枪口之内的,因此一旦装置,就无法再进行射击。于是1688年,法国元帅沃邦对刺刀的装置方式进行改进,将刺刀装置于枪口之外。这种刺刀被称为套筒式刺刀。如此一来,在刺刀为火枪手提供自卫能力的同时,也保证了火枪的射击能力。于是刺刀在于1700年开始在欧洲军队中推广开来,并成为当时枪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早期套筒式刺刀

二. 锥形刺刀

此时军队的管理者便开始思索如何提高刺刀的杀伤力,于是开始使用各种比矛有更大杀伤力的武器作为刺刀。这种情况下,锥形刺刀便应运而生了。我们对三棱刺刀应该是最熟悉的,因为解放军所用的中国56式刺刀就是三棱刺刀,与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配合使用。动物模拟实验表明:刃长32厘米的中国56式刺刀,可以将两个成年男子对胸刺穿,其威力可见一斑

▲中国56式刺刀

锥形刺刀大多为三棱刺刀或四棱刺刀。三棱刺刀截面为三角形,四棱刺刀截面为十字形。为了防止使用者为刺刀割伤,其刃并不锋利,乃至于刺刀的刀尖也并不尖锐,但整体刚性很强。刃与刃之间都开有“樋”(与血槽类似),便于刺刀的刺与收,并减轻重量。

当锥形刺刀刺入人体之后,其刃间的樋会将空气引入伤口。一旦这些空气进入血管之中并形成空气栓塞,就将堵塞通往脑部的血管,造成人的脑死亡,这在实验中已经被证实。除此之外,三棱刺刀造成的伤口难以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理,因此在战场上三棱刺刀的杀伤力非常可观。

▲法国1886式林白刺刀

正是由于这种杀伤力,锥形刺刀便曾风靡一时,种类繁多。如匈牙利M1895式刺刀、俄国莫辛·甘纳刺刀、乌拉圭M1900式刺刀、民国时期使用的C1920式刺刀、苏联44式刺刀、中国53式四棱刺刀。但这类刺刀由于只能够对敌人进行刺击,缺乏匕首形刺刀劈、削、挑等功能,因此在需要刺刀新增内涵的现代军队中已较少看到。

三. 刀剑形刺刀    

“天上的星星笑地上人,总是不能懂不能觉得足够。”如何榨取刺刀的剩余价值、使得刺刀功能多样化,就成为了当时军队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于是人们开始尝试将不同的兵器,如刀、剑等作为刺刀固定在火枪之前,并用带卡笋的刺刀座与枪口环相配合来固定刺刀。这一类刺刀可以归类为刀剑形刺刀,其形制不固定且普遍较长,一般在50厘米以上。

这类刺刀与锥形刺刀不同,可以取下作为冷兵器单独使用,在装置时则可作为长兵器使用。


▲19世纪的各种刺刀,中间的刺刀尤长且带有护手,可取下作为长剑使用

(一)羽脊式刺刀

与此同时,人们开始设法增加这类刺刀的杀伤力,于是开始仿制锥形刺刀,在刀身两侧都加上一条脊,刀的截面呈“T”字形。这种刺刀便被称为“羽脊”式刺刀。最早的羽脊式刺刀,是英国P1855兰开斯特刺刀。其后各国人将之进行改进使之更接近锥形刺刀,法国M1874式刺刀就是典型的羽脊式刺刀。

▲英国P1855

羽脊式刺刀与锥形刺刀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刀刃是开锋的,刀尖尖锐且上下两头均开刃,刀宽远大于两凸起的棱脊,截面呈“T”字形。这种设计在保留了刀剑类刺刀功用的同时,也提高了其杀伤力。但由于制作工艺繁杂,因此未能在军队中普及。德国对于羽脊式刺刀的运用最多,如德国M1860式刺刀和M1898式刺刀就是典型的羽脊式刺刀。

▲其上为德国M1898式刺刀,下为德国M1860式刺刀

(二)血槽

除了上面这种羽脊式刺刀以外,人们开始尝试在刀身中设置血槽。血槽的作用有三个:第一,防止刺刀刺入人体后,肌肉收缩及血液的粘附使得刺刀不易拔出;第二,减轻刀身的重量;第三,加强了刀身侧向受力的能力,提高刺刀的刚性。

▲日本30式刺刀

一般的刺刀,刀身两侧各设有一道血槽;少部分则两侧各有两道、刀身共计四道血槽;还有的刺刀由于种种原因刀身不具血槽。我国的81式刺刀便是这种单侧双血槽的刺刀,而无血槽的刺刀以前苏联生产的AKM及AK74刺刀最为典型。

▲中国81式刺刀

(三)锯齿

除了血槽以外,另一种提高刺刀杀伤力的结构就是锯齿了。一旦刺刀刺入人体,当刀身抽出或转动时,这些刀身上的锯齿将破坏所接触到的一切结构,进一步扩大伤口。这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大概就是一战时期德国所用的“屠夫”刺刀了。这种结构后来被广为使用,并不单为德国所有。即使是现代,这种锯齿结构仍见诸各国的刺刀。当然,其功能也有所拓展、转变。

▲不同型号的德国“屠夫”刺刀。其中下面两把是早期型号,最上面的则是98K刺刀

四. 匕首形刺刀

刀剑形刺刀由于其长度太长、重量太重,有时无法适应复杂的野外环境与战场环境,因此其长度逐渐变短,最终固定为匕首形刺刀,并且功能也逐渐拓展。以美国的军用刺刀为例。20世纪初期的M1905式刺刀,刃长40.6厘米,总长520厘米;M1917式刺刀,刃长43.5厘米,总长55.8厘米

▲M1905式刺刀

但到了M1型刺刀,其刃长和总长就分别缩减为25厘米和36.5厘米了;到了M4刺刀,刃长和总长分别为16.5厘米和29.5厘米。其后的美国军用刺刀,总长基本都维持在30厘米左右。

▲M1刺刀

M1的出现,象征着美国进入了短刺刀时代。不仅仅是在美国,世界各国都在缩短其刺刀的长度。最广为人知的M9刺刀,其刃长18.2厘米,刀身长31厘米。而现今解放军所配备的95式刺刀,与M9极为相似。

▲美军M9式刺刀

近现代的刺刀,长度较之前大为缩短,且功能更加多样化。这些刺刀,不仅保留着其原本自卫的用途,也为士兵在复杂的野外环境及战场环境提供了更有力的生存保障。

▲解放军95式刺刀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乐小鱼,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龙泉铸剑师沈师傅的私人微信:LQLSSFB,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BQYJS

  • 发表于 2016-08-06 00:00
  • 阅读 ( 1548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