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中的虚假记忆有多少?

想象一下,警察突然来到你面前,告知你:当你还是十几岁的青少年时,曾犯过一次罪。现在,你被逮捕了。警察要求你将事情发生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讲述一遍。但是你否认这件事情,不是因为你不诚实,而是你想不起来在你的人生中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

但是,负责调查的警察却拿出厚厚一叠证明文件,这些文件包括了他人的证词,甚至还有你父母的证词,这似乎证实了你的罪行。你开始疑惑: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特别是当一位心理学家坐在你的对面,试图让你的情绪缓和下来,并告诉你,你不记得曾犯过的罪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你的潜意识在隐藏事实真相。现在你的自信崩溃了——哦,好像确实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被植入的“记忆”

别以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英国贝福德郡大学心理学家朱丽亚·肖和她的同事们已经将这种方法成功地运用在他们的实验中——向志愿者“植入”假记忆,这种方法成功率高达71%。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不但植入了假记忆,而且还能让一些志愿者承认自己从未犯过的罪行。而志愿者从开始时否认到后来“坦白”,只需要三次和心理学家谈话(每次40分钟)!

其中一位年轻的女子“坦白”了自己在14岁时用一块石头袭击另一个女孩的过程:“我记得石头打中了她的头,血流不止。有警察过来了,而且是两名。这一点我是肯定的……”这位女子对着摄像机,承认这是自己在5年前犯下的“罪行”。

而真相是,这件事从未发生过,都是做实验时心理学家编造出来的。那么,为什么这些志愿者刚开始时否认这些虚假记忆,但最后却相信了呢?要想知道这一点,我们必须仔细研究大脑的功能。


大脑记忆像可编辑的网页

许多人认为,人类的记忆就像是一台摄像机,能把我们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正确、完整地记录下来。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在之后查看视频,回顾当时所发生的事情。或者换种说法:如果我们经历了某件事,并对其留下了记忆,那么这段记忆就再也不会改变了。——如果你也这么认为,那就错了。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人的记忆其实根本就不是摄像机那样,而更像是拼图——将脑海中一片又一片的线索拼凑起来,连接成一个故事。拼凑过程中,会有漏洞或者错误,这些漏洞或错误可以被新的信息填补,从而产生新的故事。如果新信息很适合这个漏洞,能使故事更连贯、合理,那么它就很容易成为记忆的一部分。

所以当记忆接收到合适的新信息后,会不断自动更新,而这些新信息就是假记忆。这样看来,将记忆比作可编辑的网页可能更合适:我们随时可以把一个网页找出来,并在它上面添加或删除信息。不仅我们自己可以这么做,其他人也可以对我们的记忆进行编辑。

回到之前那位年轻女子的记忆中,也许在5年前,她只是用一块小石头驱赶一条狂吠不止的流浪狗,可是心理学家却给她输入了另一位女孩、两名警察等信息。这些新信息(假记忆)被心理学家添加到女子的记忆网页中,刚好又是那么“合情合理”,于是假记忆在女子大脑中安家立户,扎根成长。最终的结果是,当大脑每次检索这个记忆时,只有最新版本的页面是可用的——她发现自己用一块石头袭击了另一个女孩。

虽然以上这个假记忆只是心理学家的小小实验,可以说是无害的,但是一些例子可就不一样了,甚至可以说一个假记忆有可能危及生命……


假记忆和“谋杀罪”

1996年某一天的凌晨,达蒙·西伯德克斯被警察以嫌疑人的身份带走。经过9个小时的审讯,这位22岁、来自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年轻男子承认自己强奸并勒死了他的表妹。在承认罪名的时候,他已经35个小时没有睡过觉了。

面对审讯员,西伯德克斯倍感压力,审讯员一直认为西伯德克斯的辩解是在撒谎,不仅多次对他使用了测谎仪,还一直将案件的“真实”版本说给西伯德克斯听。最终,西伯德克斯“记起”了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承认了自己从未实施过的谋杀。“我不知道我做过这件事,但我做了”——西伯德克斯这么告诉审讯员。

不久之后,他被判处死刑。他每天待在一个狭窄的牢房里,等待处决的那一天。幸运的是,事情出现了转机,2012年DNA测试证明了他的清白,法院宣判他无罪释放。而西伯德克斯是美国第300名因为DNA测试的证据而被释放的无辜囚犯。

在很多误判案件中,最初的定罪可能都是由于假记忆。审讯室是一个特别的地方,为了获得所需的陈述,审讯员会问许许多多类似这样的问题:你看到了什么?或者你看见那辆车了吗?

如果审讯员用的是后面的这个问题,那么嫌疑人就麻烦了,除非他回答“没有车呀,哪有什么车”,否则无论此时回答“没有看到”抑或“看到了”,那辆根本“不存在的车”都会顺利植入嫌疑人的记忆中,可以用来混淆嫌疑人过去的记忆。心烦意乱的嫌疑人更容易相信植入的事件版本,而不是他们自己原先的回忆。

这么看来,假记忆真是危险重重呀。那么,重要的问题来了——大脑中的假记忆有多少呢?

有多少虚假的记忆?

1%,10%,还是50%?很遗憾,目前没有人知道。唯一确定的是,如果将记忆比作钞票,大脑比作是市场,那么跟市场上会流通着各种各样的假钱一样,大脑中会穿插各式各样的假记忆。

有趣的是,研究人员认为,关于我们3岁以前的生活的大脑记忆,基本上都是虚假的,几乎所有的“经历”都是虚构出来的。可是,它们是如何被构造的呢?爸爸妈妈经常会告诉我们许许多多的故事,然后我们会以这些故事为基础,在上面盖起“记忆大楼”。

许多童年时候的事情也一样。很多人说他们还记得童年的某些场景,但真实情况是,这个年龄的海马区(大脑中记忆的主要控制中心)还没有发育成熟,无法把记忆存储很长时间。然而,我们却把从别人口中得知的一些信息当成了自己的记忆。

此外,一个记忆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被虚构出来的,我们还无法判断,因为它们都受到大脑同一区域的控制,还没有工具可以用来辨别记忆的真假。此时你是不是想问,现在不是可以对大脑进行扫描了吗?可是研究者表示,即使是对大脑进行扫描,真实记忆和虚假记忆的扫描图看起来也是一样的。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6年第9期杂志文章、欢迎广大读者关注我们大科技的微信号:hdkj1997

  • 发表于 2016-09-05 00:00
  • 阅读 ( 736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