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冰水果的味道更甜?

夏天的标配是什么?空调、WiFi和西瓜,如果这个西瓜又恰好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西瓜,那感觉简直爽歪歪了!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有这样的感觉,冰水果,比如冰西瓜,会比常温的水果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只是因为冰爽带来的错觉么?

当然不是,一些对食物有极致追求的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冰水果确实比常温水果甜,而引起甜味增长的秘密就在果糖上。果糖,化学式为C6H12O6,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果、蜂蜜中的单糖,也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即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一对化学物质)。我们吃水果,觉得甜,很大一部分就是它的功劳。但与葡萄糖不同的是,果糖的化学结构式不固定,可以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当果糖处于结晶态时,它的结构是β-D-吡喃型。被水溶解后,吡喃型的果糖就会向呋喃型转化,这种现象叫做“变旋现象”,其结果就是在水溶液中,果糖可以存在三到四种之多的结构。而决定哪种结构占多数的因素就是温度。温度越低,溶液中的吡喃型所占比例就越多,随着温度上升,呋喃型所占比例开始上升,果糖的甜度也就随之降低了。

那么,为什么吡喃型的果糖要比呋喃型的果糖甜呢?这是由我们感知甜味的机理决定的。我们的舌头上分布着很多味蕾,而味蕾细胞上又分布着两种不同的跨膜蛋白(即一个蛋白质镶嵌并穿透细胞膜)。一种跨膜蛋白自带通道可以允许一些离子通过,而另一种蛋白不带通道,仅起到响应作用。当我们吃到食盐的时候,食盐分子,也就是氯化钠分子被水解为钠离子和氯离子。其中的钠离子接触到带通道的蛋白后就会打开通道,进入味蕾细胞内,味蕾细胞受到刺激,就会让神经发出信号,通知大脑“有咸味的东西来了”。钠离子越多,打开的通道数量就越多,相应的信号就越强,于是,我们就感觉越咸。

而甜味的分子接触的是另类蛋白,这类蛋白不带通道,不能允许离子过去,但是它像一个传令官,当有分子或者离子结合到它细胞膜外面的部分时,蛋白质的结构会被改变,细胞膜里面的部分也会相应改变,进而引起与味蕾细胞相连的神经发出信号,告诉大脑“甜味的东西来了”。可是与感知咸味不同的是,一个氯化钠分子只能打开一个通道,而一个甜味分子能打开的通道数量与它带有的官能团个数有关(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比如甲基、羧基、碳碳双键等)。言外之意就是,加入一个分子,这个分子带有越多能与跨膜蛋白结合的官能团,味道就会越甜。

果糖分子正是如此,虽然我们尚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官能团与跨膜蛋白结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吡喃型要比呋喃型结合的数量多,所以吡喃型多的水果就更甜了。也正是这样,很多食品都会用果糖来调味。以前有一种说法认为由于在同等的甜度下,摄入的果糖量要低于蔗糖,所以人们血液中血糖浓度的波动更小,就更健康。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大量摄入果糖同样会导致体重增加,并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的患病风险,所以吃果糖也要注意适可而止。

  • 发表于 2016-09-13 00:00
  • 阅读 ( 828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