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烧猪颈肉真的只是廉价的槽头肉么?少年天真了

这几天“血脖肉包子”的新闻又甚嚣尘上,似乎每隔几年“血脖”就会出现于报端。如果不明就里,光看字面,“血脖”两个字确实足够令人作呕的。但若有心思穷其究竟,恐怕都会得到一个相同的结论:听起来恶心的“血脖肉”=方言里廉价的“槽头肉”=流行于各大粤港餐厅里的“猪颈肉”。也许你还会搜索到一些文章,称道猪颈肉的价廉味美,只要处理得法,一点都没有食用风险云云。


老实说,只要把淋巴腺处理干净,猪颈肉确实没有小报新闻上说得那么可怕,但论及“味美”,就值得商榷了。据说晋元帝司马睿偏好“项上一脔”,他人不敢染指,“禁脔”一词就是从这里来的;苏轼也有诗赞:“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不少人觉得他们俩说的“脔”即是猪颈肉,但仔细对比猪肉分割图就会发现,猪颈肉应该是“项下”而非“项上”——严谨的古汉语语法和苏老饕的舌头,怎么会弄错。这个项上之肉,其实应该是肩颈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梅肉。

有一次,在香港中环威灵顿街的镛记吃饭,点了一份“碳烧猪颈肉”,记忆尤新。刷了焦糖色的肉呈现出近乎深褐的外皮,被烤得油脂四溢、焦香扑鼻。切成小拇指宽的厚片,整齐码好,卖相好看。夹一片尝尝,肉里还有鲜美的汁水,和大多数烧腊店最大的不同是,这猪颈肉除了柔韧之外,居然还能吃到一点点脆感,不是外皮因为烧烤得来的焦脆,而是来自于肉质内部的纹理。

其实,懂行的饕客知道,这种正宗的粤式炭烧里,绝对不会用我们通常所说的猪颈肉,也就是槽头肉、血脖肉。而是用的肩颈肉,也就是苏轼诗里的“项上之脔”。这一块肉,有着槽头肉所有的优点:肥瘦交夹,香糯油美。也有着槽头肉不具备的优点:纹理清晰、肉质细嫩、久烧不老。它和槽头肉的区别,就好像是带骨猪五花和奶脯肉的区别,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也许牙口不好的人更喜欢吃嫩如豆腐的里脊,但行家眼里,细嫩脆口的肩颈肉才是一头猪身上最好吃的部位。

粤式炭烧自然不用说,加了糖和酱油烤制,肥油流出,瘦肉干脆,最能体现肩颈肉的优点。用来做蜜汁叉烧也不错,先用叉烧酱、蒜糜,将切厚片的肩颈肉腌制冷藏,等到完全入味了,再送进烤箱,边烤边翻身刷蜂蜜,看着肉片兹拉兹啦作响,浓浓的叉烧香味也会飘散。这道菜广州白天鹅宾馆做得很地道,吃不完的叉烧片儿打包回家,煮一碗阳春面,盖一片厚叉烧,就是无可比拟的宵夜极品。

山东人把肩颈肉称为“梅肉”,这个称呼也被沿用到了很多超市卖场。事实上鲁菜也确实善用青梅烹制肩颈肉,我曾在济南馆子里吃过梅子蒸肉,上好的肩颈肉切寸段,中间夹上腌制过的青梅,也不用加什么调料,青梅里的咸味和酸味天生就是肉食的最好搭配。出锅了撒一把小葱,有奇香。还有一道双椒爆炒梅肉,也是肩颈肉切非常非常薄的片儿,重油大火爆炒,顷刻即成。红绿黄白交加,颜色好看;肉选的讲究,所以味道也自然不赖。

川菜里的“干煸肉丝”,很多人以为用猪臀尖肉最好,够韧有嚼劲,配着咸辣的调料,越嚼越有味道,适宜下酒。其实,讲究的成都菜馆,在做干煸肉丝的时候,用的也是肩颈肉。小火慢煸,逼干肉中的水分,也把肩颈肉本身的“脆性”发挥到了极致。入口香脆几乎无渣,虽然名为干煸,比之油炸,口感也差不到哪儿去了。

如沈从文《边城》中的一句对白:“我要夹项肉,我要浓的糯的,我是个划船人,我要拿去炖葫萝卜喝酒的!”这种东西,今天居然能上大雅之堂,也真是滑稽。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尝过肩颈肉的滋味,再来吃槽头肉做的“炭烧猪颈肉”,立马能对比出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区别。

对了,另有一个小科普:猪肩颈肉的部位,对应在牛身上,则是“牛上脑”。熟识牛排分割之道的人,应该不难想象其中妙处了吧。

出品 | 食味艺文志(微信号:SWyiwenzhi)

作者 | 魏水华(微信号:qyqy118)

  • 发表于 2016-09-26 00:00
  • 阅读 ( 768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