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法西斯德国为何要两面开战?

斯大林如在梦中

1940年年底,苏联派驻在日本的传奇间谍佐尔格在德国驻日本大使馆探听到一个消息:纳粹德国的军队将会在来年对苏联发动进攻!他赶忙把这一情报发回苏联,此后,佐尔格的情报越来越清晰,德军发动进攻的兵力配置和进攻方向都一一被他探听清楚并发回了苏联。1941年的5月底,佐尔格终于得到了确切消息:希特勒在柏林召见了日本大使,通报了德国将在1941年6月22日向苏联发动进攻的情况,作为纳粹德国的盟国,希特勒希望日本配合德国,在同一时间里向苏联的远东部分发起攻击。佐尔格立即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个情报通过电台传递回了苏联国内。

事实上,苏联早已从不同渠道得到了德国将要进攻苏联的情报。除了佐尔格发回的情报外,德国内部的高层反对派也曾经把这一情报透露给了到德国访问的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英国情报机关方面也曾经把情报传递给苏联驻英大使,英国驻苏大使馆甚至用尽一切可能向外宣传这一信息。红军前线的侦察部队也多次汇报了德国军队的异常调动情况。

但奇怪的是,苏联方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情报却全然没有反应,不但没有进行战争动员,连最一般的警戒命令也没有下达。就在德国发动进攻的前一天晚上,德军中的一名左派士兵冒险穿过防线到苏军阵地前向当地指挥官报告了德军即将发动进攻的消息。指挥官向上级请示,得到的答复却是这是假情报,不可轻举妄动。次日凌晨德军大规模进攻开始,斯大林和他的统帅们如梦初醒,但一切都难以挽回了。

斯大林是怎样判断的

为什么苏联方面对如此众多的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的情报无动于衷?这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当时国际局势的判断有很重要的关系——他根本不相信希特勒会疯狂到还在与英国隔海对峙时,掉转枪口进攻苏联。斯大林认为所有有关德国即将进攻苏联都是假情报。

首先,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重要教训就是在东西两个方向上同时作战。当时德军既要打西线的英法军队,又要打东线的俄国军队,导致战争久拖不决。持久战对资源相对匮乏的德国而言是沉重的负担,虽然俄国最终暴发革命,革命政府退出了战争,使德国得以集中力量对付英国和法国,但为时已晚,德国内部因为极度混乱也已爆发革命,无法继续战争,德军最终投降。

德国有此惨痛教训在先,按理说不至于再犯同样的错误。1940年之后,虽然德军横扫整个西欧大陆,但是英法联军的有生力量已经渡海撤退到了英国,英国依然是德国的威胁。希特勒应该不会犯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犯下的错误,在西线战场还没有完全胜利之前就盲目地发动对苏联的进攻,这是斯大林的判断之一。

其次,从一战结束到二战爆发的20年里,欧洲大国一直处在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之中,互不信任。德国在希特勒和纳粹党的领导下重新崛起,各国本应联合起来对其进行遏制,但英国和法国出于一己私利,企图“祸水东引”,引诱希特勒进攻苏联;而苏联则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尽力避免与德国开战。

在当时英法与苏联之间互不信任的情况下,虽然苏联方面得到了很多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但斯大林一直认为这是英法挑拨苏德关系的阴谋,是要挑动苏联进攻德国,以减轻英国所面临的压力,所以对这些情报视而不见,反而不断叮嘱前线部队不得与德军发生冲突,避免发生意外情况与德军交火。这是斯大林的判断之二。

以上两点判断使斯大林下定决心不去理会如此众多的情报。直到德军进攻的炮火响起来的时候,斯大林才明白自己犯下了多么严重的错误,但为时已晚,这个错误将用两千万苏联红军的鲜血去弥补。

希特勒何以敢于两线作战?

即使从事后来分析,斯大林的判断,在当时的国际格局下,应该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究竟是哪一点导致这种判断完全失误呢?长期以来,历史学家一直对此迷惑不解。有人认为希特勒就是个疯子,喜欢玩心跳的感觉,但这完全是误解。希特勒从社会底层爬到德国元首的宝座,他掌控的军队横扫欧洲大陆,歇斯底里的狂热是不可能成事的。

事实上,希特勒从不敢忘记一战中德国的沉痛教训,从一开始就极力避免两线作战,所以他积极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稳住苏联后才敢放手全力攻打西欧。但是,到1940年5月时,在德国铁蹄的冲击下,号称世界第一的法国陆军已经不复存在,在欧洲大陆的英军仓皇撤退到本土。德国已全面占领西欧,而且持续不断地轰炸英国的首都伦敦和各大重工业城市如伯明翰、曼彻斯特、考文垂等等。在德国密集的轰炸下,英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战争潜力已经所剩无几。

希特勒认为英国已经不具备反攻的能力了,而且他也认准孤立主义思想严重的美国不会搅和欧洲的战争。而希特勒的最终目标是统治整个欧洲大陆,他的一系列计划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的。要征服整个欧洲大陆,就一定要打败苏联,尤其是要获得苏联丰富的石油资源,于是希特勒开始把战略中心对准了苏联。

而此时的苏联正在进行史无前例的肃反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共有3.5万名军官被镇压,其中包括高级军官的80%,元帅的3/5,涉及所有的军区司令和绝大部分集团军司令。经过如此恐怖的大清洗,苏联红军骨干基本丧失殆尽,红军的战斗力被严重削弱。希特勒相信,德军一旦发动进攻,将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击败红军,到时候苏维埃政权就会土崩瓦解。击败苏联就可以夺取高加索的油田和乌克兰的粮仓,到时候还会得到数百万的苏军战俘作为人力,凭借这些资源德国足以再次整备,回头向西一鼓作气拿下英国。

希特勒的算盘打错了

然而形势比人强。在西线,英国虽然遭受了重创,但顶住了德国的狂轰滥炸,强硬派领袖丘吉尔临危受命,成为英国首相,宣誓要带领英国人打赢这一场艰苦的战争。在东线,德军最初的进攻节节胜利,歼灭苏军100万,俘虏苏军200万,三个多月即兵临莫斯科城下,但是,当冬季的寒风穿过西伯利亚的冰原吹向莫斯科城时,德军在莫斯科城下被冻结了。此后几年间,德军自始至终也未能攻克苏联的几个中心城市莫斯科、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

最令人意外的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彻底打乱了希特勒全盘战略。美国迅速介入了欧洲战场,全力支持英国和苏联。德国重蹈一战时的覆辙,再次陷入两线作战的泥沼,最终难逃灭亡的命运。

希特勒、斯大林都可谓人中蛟龙、战略高手,但在二战中他们却在关键时刻判断失误,给自己的国家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这可真是世事无常,纵是天才也枉然。

  • 发表于 2015-08-24 00:00
  • 阅读 ( 856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