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列车行驶的动力是从哪里来?

地铁是大城市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虽然在交通高峰期可能会比较拥挤,但乘客没有堵车之忧,可以比较快捷的到达目的地。那么,让地铁列车飞驰的动力从何而来呢?

从蒸汽机到电气化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是在1863年开通的伦敦大都会地铁。这个时间比爱迪生给电灯申请专利要早17年,电能尚未普及,内燃机车也还未发明。因此,即便是在地下的封闭空间,也不得不采用了乌烟瘴气的蒸汽机车。为了释放机车排出的废气,避免乘客被毒害到,当时的地铁隧道每隔一段距离便要修建通风槽与地面联通。下图是伦敦地铁为了纪念开通运营150周年而特意修复的一台蒸汽机车,再现了当年蒸汽机车在地下行驶的场景。

1893年,在英国利物浦的高架铁路上诞生了第一列电动列车组(下图是利物浦博物馆里展示的一节车厢),他使用电能作为动力,将电机分散安装到各节列车上,从而不需要单独的机车,且能获得更高的动力。集众多优点的电动列车组很快开始替代伦敦地铁中冒烟的蒸汽机车,也为巴黎、莫斯科等新建地铁系统所采用。目前,全世界所有的地铁线路上,行驶的都是电动列车组。

供电:脚底下来或头顶上来

电动列车组要能在轨道上奔驰,就需要时时获得电力。目前,列车供电主要有两种方式:“脚底下”的第三轨供电或“头顶上”的接触网供电。

早期修建地铁时,因为技术水平的限制,只能采用明挖法,即从地面向下挖掘到地铁的设计深度,修建好隧道结构后再将土方回填。用这种方法修建的地铁线路,土方施工量非常大。为了尽量减少工作量,这类线路一般采用不需额外占用空间的第三轨供电,即在列车行驶的两条轨道旁边再铺设一条轨道,利用这条轨道来供电。列车在转向架上会安装受电靴,用来从第三轨中取电。北京地铁最早的苹果园-北京站段(今1号线苹果园-南礼士路与2号线长椿街-北京站)用明挖法施工,从而采用了第三轨供电,供电电压为750V。同时,后续线路尽管没有使用明挖法,有些甚至是地上区段,但为了各线路间的互联互通和降低维护成本,也采用了第三轨供电。如果不幸跌进地铁线路内,在确认断电前一定要远离第三轨,因为触碰或靠近都可能发生触电。


随着地铁施工技术的发展,盾构法逐渐成为修建地铁的主流方法。它使用盾构机直接在地下工作,像钻头一样在地下钻出隧道。这样修建的地铁隧道空间比较宽裕,且截面为圆形,为在隧道顶部安装架空接触网提供了条件。相比于第三轨供电,接触网供电不但触电的风险比较小,还能承载更高的供电电压,对列车的运行速度也没有限制,可以用来为高速、高运力线路供电。上海地铁为了满足其较大的设计载客量,从一号线开始就使用了较大的A型车(北京地铁为B型),同时选择了1500V的架空接触网的供电方式。北京地铁的一些新建线路,如6号线、14号线等也采用了接触网供电。目前,这种供电方式正成为主流。


能用电,也能发电

地铁列车不但能用电,还能发电。汽车在减速时,其动能只能转化成刹车片与车轮摩擦所产生的热能,白白浪费。而地铁列车减速时,则可以将之前用电能驱动的电动机变成发电机。他们可以将列车的动能转化成电能,回送到供电线路中去,同时为列车提供阻力,使列车减速、停车。回送的电能,可以供临近区段内正在加速的列车使用,也可以供给车站机电设备的负载,必要时还可以储存起来。


  • 发表于 2015-09-05 00:00
  • 阅读 ( 1209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