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泪剂、催泪弹,到底都是什么东西?

最近,来势汹汹的叙利亚、阿富汗难民,给欧洲各国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随着人数增加,欧洲几个国家开始举棋不定,有些国家甚至明确拒绝难民过境,暴力冲突接连发生。

其中,又以9月16日的冲突最为吓人:大批移民冲击塞尔维亚-匈牙利边境的防护栏,匈牙利警方则以高压水枪和催泪弹还击,导致包括儿童在内的许多难民“泪流满面”,遭致了许多欧洲民众的批评。

那么,催泪剂、催泪弹,都到底是什么东西,又是如何使用的呢?

天然的,更安心?

大体上说,无论是喷雾式、枪弹式还是手榴弹式,但凡可以“催人泪下”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为刺激性催泪武器,而根据其用途,也常被称为防暴催泪器械,主要用于警方的骚乱控制和日常警务,属于非致死性警械。(有关非致死性警械的介绍,请参见《警察都有哪些非致死性警械》一文)

而从原理上说,它和化学武器相同,都包括两大部分:产生催泪效果的化学战剂,以及把这些化学战剂送到目标身边的装置。

战剂方面,首先要求它有足够的刺激性,无论是对眼睛还是对呼吸道、皮肤,都能够造成强烈的刺痛、灼烧感,让人在瞬间流泪、怕光、流鼻涕、失语(咽喉疼痛)、剧烈咳嗽、打喷嚏、暴露的皮肤痛痒;同时,又不至于玩过头,真正搞出永久性的伤害来,最好是“点到为止”,让目标失去反抗能力,达到控制人群、平息骚乱的战术目的。

在有机化合物中,具有催泪、刺激作用的化合物很多,但作为催泪战剂,更多的要考虑其安全性。因此,比较主流的战剂就那么几种:CS、CN、CR等,都是人工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


然而,尽管这些物质的刺激作用都挺强,但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在室内空间使用时,如果目标长时间暴露于其中,则可能导致呼吸困难、严重过敏反应等风险。实际上,最早的时候,它们是作为化学武器在战场上使用的,有一个很吓人的名字:失能性毒剂,安全性的要求自然就低得多了。

而这年头很多商品都标榜自己是“纯天然”,催泪战剂也与时俱进,用上了纯天然的提取物:油性辣椒素(OC)。

很多人都爱吃辣椒,但真的有辣椒水溅到眼睛里也是很难受的。而辣椒素则是把很多很多辣椒磨碎之后提取、浓缩,得到的产品刺激性自然要比天然辣椒厉害很多,哪怕平时再能吃辣的人也会承受不了。同时,相对而言,辣椒素造成永久损害的风险较小,安全性更高一些。不过,辣椒素在水中溶解度不大,需要用有机溶剂来溶解;或者干脆做成微粒的形式使用。  

此外,目前主流的催泪战剂,往往会选择将两三种物质配合使用,以期在安全性和刺激效果之间求得平衡,但辣椒素依然是时下最时髦的催泪剂。

嗤嗤嗤,喷你一脸!

显然,光有催泪战剂还不够,还得撒到目标的脸上才有用啊!这就要依靠各种投射装置了。

最常见的,是手持式催泪喷雾器。它外观像是杀虫剂,使用时对准目标一摁,一股水雾就喷了出来。这种喷雾器的原理,实际上跟杀虫剂一样:预先在钢瓶中装好催泪战剂,然后充入惰性气体(氮气、二氧化碳等),让瓶子内维持数个大气压的高压,一旦启动阀门,这些高压气体就会推动着催泪战剂从喷嘴高速喷出并迅速雾化,喷向目标的脸部。

有些催泪喷雾器,还会在战剂中加入惰性染料,一来让喷雾更直观更有震慑力,二来也是给被喷雾目标的脸上、身上留下短时间难以抹去的痕迹,便于现场布控抓捕。

催泪喷射器的优点在于轻便灵活、便于携带、使用简单,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喷雾持续时间短、作用距离近(1-6米)、受风的影响较大(逆风喷射,可能回让催泪剂吹到使用者自己的脸上),用在警察自卫、制服单个目标还行,对于街头骚乱就力不从心了。

一种解决办法,是将整个装置加大——更大的气瓶,更大的战剂储罐,两者通过软管连接在喷射枪上,很有些像是农田里打药的喷雾器。比如,国产的QFB35背负式防暴驱散喷雾器,最远可以喷射到30米外,持续喷射时间半分钟以上,足以覆盖正面一个篮球场大小的范围,确保控制骚乱的效果。

嘭!来个狠的!

然而,如果场面已经失控,骚乱者中有人开始向警方投掷石块、杂物啥的,防暴警察就需要组成盾墙,确保不被骚乱者伤害。这个时候,喷雾式的催泪喷射装置就不如防暴弹的效果好了。

一种方法,是通过防暴枪,把催泪弹打出去(也有国家使用过枪榴弹,但作战效果不如防暴枪好)。通常,可以采取大仰角抛射的形式(也就是斜朝目标上方的天空开枪),通过火药气体把催泪弹打到骚乱者的面前或中间。而防暴枪的口径都较大(30-45毫米),所以足够容纳大剂量的催泪弹。


有些国家的防暴警察,还会装备六连发的防暴枪,两支枪齐射一轮,即可在百米外的骚乱者面前筑起一道浓密而刺激的“烟墙”。


另一种方式,则是把催泪弹做成手榴弹的形式,由防暴警察投掷到骚乱者中间去。很多国家的催泪防暴弹都做成手投、枪发两用,就是便于根据现场情况灵活使用。


而催泪弹又有两种形式发挥作用:一种装有少量炸药,发射后延时爆裂,将其中的催泪战剂瞬间抛向四面八方;另一种则装有可燃药柱,发射后产生烟雾,顺道把催泪战剂从弹体上的小孔中带出去。前者的分散效果更好,但如果催泪弹落在骚乱者面前爆炸,或者有人试图将其捡起来,就容易发生不幸事故;后者则相对更加安全,但落点旁边的人容易短时间内大量吸入这种浓烟,也可能出现呼吸道水肿的风险。


哒哒哒,又疼又流泪?

结合上述几种催泪弹的特点,近年来还兴起了一种有趣的催泪弹发射装置:

催泪痛球弹

其实,它就是我们熟悉的彩弹枪啊!通过二氧化碳气瓶,推动一个个明胶做成的小球打向目标,在撞击目标或地面、墙面之后破裂,把小球内部的东西释放出来。

然而,彩弹里装的是无毒无害的水和色素,这种痛球弹里装的却是CS等催泪战剂,一旦打中目标就会迸裂开来,让飞溅的刺激催泪战剂刺激目标的五官。同时,警用的痛球弹发射枪,威力也稍大于民用产品,这些小球打在身上会比较疼(但不会造成严重伤害),可以直接对准目标射击,相当于在催泪之外再加来一次警告,有助于在精神上震撼骚乱分子。

这种“彩弹枪”式的催泪弹,在射程、安全性、刺激效果几方面都表现较好,而且价格相对便宜,或许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语

当然,和任何一种武器一样,所有的催泪弹、催泪弹发射装置,都还是有或多或少的危险性的,在使用不当时尤为突出。因此,想要发挥催泪弹的效果,最重要的还是对防暴警察的战术培训,才能在面临骚乱时面不改色,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堤坝。

  • 发表于 2015-09-24 00:00
  • 阅读 ( 890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