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妈妈陪伴的孩子肠道好?

相信大家都能发现,无论是在小说、影视作品中,还是在我们的周围,成长环境中缺乏母爱的孩子,总是更加的敏感、焦虑、不安。

那么,母爱的力量是通过什么因素影响孩子的这些性格和行为特点的呢?

2015年7月,McMaster大学的研究者们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论文,他们发现在小鼠模型中,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陪伴,可能是通过影响孩子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从而进一步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行为的。

真是令(you)人(dian)惊(che)奇(dan)。

不过我们还是来仔细地看下研究者们的新发现吧,毕竟有那么多可怜的小鼠在一出生就与妈妈分开了,只能天天对着穿着白大褂的庞然大物们想妈妈(苦逼生科博士生:怪我喽?),有一种“鼠生”输在了起跑线上的感觉。

研究人员对小鼠们做了一些处理,得到了4组不同的小鼠,为了更清晰地说明,笔者根据成长环境的不同,分别给4组小鼠起了名字:

1. 无菌孤儿鼠:在无菌环境下,在新生期和母鼠分开的小鼠,即没有母亲陪伴长大的小鼠;

我们可以认为在无菌环境下长大的小鼠的肠道中是没有微生物的(事实上小鼠肠道内还是有一些特定微生物的,不过这不是重点,所以只用说一遍)

2. 无菌正常鼠:在无菌环境下,由母亲陪伴长大的小鼠;

3. 非无菌孤儿鼠:在非无菌的环境下,没有母亲陪伴长大的小鼠,可以认为在非无菌环境下长大的这些小鼠的肠道内存在微生物,但不存在特定的病原体;

4. 非无菌正常鼠:在非无菌的环境下,由母亲陪伴长大的小鼠。

接下来,这4组小鼠在博士生们的毕业压力驱使下,走向了不同的鼠生轨迹。

实验1:缺乏母爱→不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不正常的行为

首先,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进行了一系列的实(zhe)验(mo)后发现,非无菌孤儿鼠与非无菌正常鼠的肠道内,生长着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群体,并且在行为习惯上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前者在实验中,总是显得更加焦虑、抑郁。具体表现在:更不愿意从高台上移动到低处;更不愿意在有光亮的地方呆着;在被悬尾后有更长的时间处于特有的不挣扎的抑郁状态。

实验2:缺乏母爱+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不正常的行为

之后,研究人员取非无菌正常鼠的肠道微生物群,分别移植到无菌孤儿鼠以及无菌正常鼠两组小鼠的体内。

不久以后,我们就看到了母爱的力量:虽然在一开始接受了相同的正常肠道微生物群的移植,但三周之后,无菌孤儿鼠与无菌正常鼠体内的微生物群就产生了显著的差异,并且前者表现出了更明显的焦虑、抑郁等症状。

实验3:母爱+不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正常的行为

那么如果在不缺乏母爱的情况下,小鼠接触到了不正常的肠道微生物呢?通过之前的实验我们知道,非无菌孤儿鼠和非无菌正常鼠体内的肠道微生物群体是不一样的,而且前者显得更焦虑一些,可以认为前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并不正常。。

然而,在无菌正常鼠被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了上述两种不同的肠道微生物群的移植后,两组无菌正常鼠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很相似,也没有出现行为和性格上的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是母亲的关怀,让小鼠接触到的不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变得正常了~

上面的实验是不是有点绕?没关系,笔者最擅长总(kuai)结(shuo)陈(ren)词(hua)了:

没有母亲陪伴的小鼠,即使接受了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移植,也可能在今后发展出不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组成,从而可能会发展出不太正常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而有母亲陪伴的小鼠,即使接受了不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移植,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也会在今后趋于正常,并且可能拥有比较正常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母爱就是如此伟大!

笔者在写完这些字后,立即给老妈打了个电话。

嗯,无论你是充话费送的还是被从垃圾桶里翻出来的,替自己的肠道感谢老妈吧。

还没有孩子的女生们,今后一定要好好陪自己的孩子成长哦~

参考文献

De Palma, G., etal. Microbiota and host determinants of behavioural phenotype in maternallyseparated mice. Nat Commun. 2015 Jul 28;6:7735.

(本文作者:小黑,博士研究生;热心肠先生略有改动)

  • 发表于 2015-08-26 00:00
  • 阅读 ( 59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