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筷子检出重金属,还能用吗?

在外就餐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使用一次性筷子也成了几乎无法回避的事情。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将竹筷放入80℃的水中浸泡20分钟后,水呈浅黄色,还均从筷子中检测出重金属铅、锌以及硫元素,这让人们食品安全再次揪心起来。一次性筷子还能放心使用吗?

漂白:常规的处理

常见的一次性筷子有用木柴、竹子等植物材料制作而成。由于色泽经常不均匀、不够好看,在一次性筷子的制作过程中,都少不了漂白的过程。一次性筷子的漂白方式通常有二氧化硫、过氧化氢处理等方法进行漂白。

双氧水

双氧水,学名过氧化氢,分子式是H2O2,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双氧水比我们平时喝的水多一个氧原子,氧化火力很强,可以破坏微生物体内的原生质,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和消毒灭菌的目的。也正因为它氧化能力强,能使常见植物中存在的有色物质被氧化,失去原来的有色结构,从而消除颜色,让食品变得洁白。所以,双氧水常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是食品、化工、医学等多个行业均有广泛的应用。

双氧水安全吗?从一般意义上来讲,食品级双氧水是无害的,因为双氧水在完成漂白过程之后,分解为氧气和水,不会产生有毒的残留物,无需用水冲洗,对环境也无污染。科学家评估也认为,食品级双氧水在食品生产中的安全性是很好的。世界卫生组织和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组成的食物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曾于1965年、1973年和1980年评估双氧水的安全问题,并认为人体内肠道细胞的过氧化氢酶可很快把双氧水分解,因此摄入小量双氧水不会有中毒危险,同时对双氧水的每日适宜摄入量(ADI)也没有做限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定,食品级双氧水为一般安全性物质(GRAS),可广泛用作直接或问接的食品添加剂。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对双氧水进行评估,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双氧水会对人产生致癌性,只是有限的证据认为可能对动物产生致癌性。

硫磺

熏硫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漂白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用二氧化硫气体熏一下,使筷子变白。这是因为二氧化硫能与有色物质作用对食品进行漂白。

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的原理是二氧化硫可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的物质。如黄色的小麦秸秆经二氧化硫漂白就会变白,小麦秸秆编织的草帽就是用二氧化硫漂白的。但是二氧化硫与有机色素形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时间长了还会分解的,所以草帽在一段时间后会发黄。

但是,把产品放在密闭空间燃烧硫磺产生二氧化硫熏蒸的方法,控制二氧化硫的残留量很不方便,而且,过量的二氧化硫还可能损害操作人员的的呼吸道,操作起来实在不太方便,所以,这个传统工艺基本上是被淘汰了。现在基本是在熏硫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常用的就是亚硫酸盐浸泡法。这个方法控制褐变的原理其实没什么区别,也是利用亚硫酸盐产生微量二氧化硫的方法来预防食物变色。与熏硫相比,它的好处是容易控制数量,只要配置时浓度合适,就不会造成过量二氧化硫的残留。因此,各国都许可使用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等作为漂白剂剂。我国允许使用的漂白剂有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钠等。

不过,残留二氧化硫的筷子是否有害呢? 其实,二氧化硫超标的筷子是否安全还是取决于究竟有多少残留。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二氧化硫安全摄入限是每天每公斤体重不超过0.7毫克。对于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这相当于每天42毫克。而我国标准规定,筷子中二氧化硫的浸出量不超过600毫克/千克,一双筷子一般就10-20克之间,二氧化硫的残留量一般是6-12毫克。可以认为,正规的筷子完全不会存在二氧化硫超标的情况,大家并不需要太担心。但是,有一些人对二氧化硫比较“敏感”,类似于其他的食物过敏,但这是极少部分人,大约占普通人的1%左右,而哮喘病人大概会有5%。

检出重金属是怎么回事?

媒体报道还称检出铅、锌等重金属,这让消费者们可不放心了。会不会有害呢?

锌其实不是有害重金属,它是我们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少量摄入对人体有益,但是过多摄入却有害。铅的确是一种有害健康的重金属。不过这里仅仅是检出重金属,具体检出的量是多少,我们根本无法知晓,也就无法评估其安全性。

其实,现代食品检测技术发展到今天,几乎在各种物体中都能检测到各种重金属。所以,检出含有重金属完全没有意义。具体是否安全,还需要看具体的量是多少;即使检出重金属,但如果量非常低,基本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实际上,筷子重金属的来源可能是其生长过程中吸收的重金属,也可能是部分非法生产者使用的非食用级别的漂白剂。但大量媒体报道时却称由于筷子生产使用工业硫磺、工业双氧水漂白而导致重金属超标、危害健康,其实这是忽略了问题的本质,这样的一次性筷子,真正的问题在于非法生产,而不是“漂白”这个常规工艺。

由于非法生产,就可能存在许多不符合生产要求的地方,如违规使用工业漂白剂、消毒不完善,这些问题,都可能带来安全隐患,这是“非法生产”最大的问题。而且,不仅仅是一次性筷子,所以非法生产的任何食品或者物品都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一次性筷子本身是无辜的,正规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漂白剂也是无辜的,有问题的是一次性筷子的非法生产,需要打击的是“非法生产“的任何食品和相关产品。但是,通过妖魔化漂白剂、构陷检出“重金属”有害之类莫须有的罪名就是本末倒置了。

消费者应该知道是,我国对一次性筷子的生产及其质量均有严格的标准和规定,只要按照标准规范生产、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一次性筷子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平时就餐尽量去正规的餐馆、酒店,少去一些不正规的地方,就能尽量避免用到不合格的筷子,降低风险。

【参考资料】

[1]GB19790.1-2005 一次性筷子 第1部分:木筷

[2]GB 19790.2-2005 一次性筷子 第2部分:竹筷

[3]GB/T 24398-2009 植物纤维一次性筷子

[4]GB2760-2014 食品添加剂标准

[5]GB 9685-2008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 发表于 2015-08-18 00:00
  • 阅读 ( 71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