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精子来了,男人们要“没用”了?

古今中外很多文人墨客,曾如此讥讽男人:男性只不过是在女性生殖时提供精子而已。估计赞成这句话的女性居多,我不敢苟同。但是近些年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不断地宣称在实验室里已成功实现人造精子,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男性在为生殖方面的贡献地位,似乎也要跌落下来。

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科学家一直尝试在实验室里培养出人造精细胞。近些年来捷报频传。近日,一家法国生物技术公司 Kallistem的研究人员宣称,他们从6个患有不育症的男性睾丸中提取出精原细胞,成功培育出成熟的人造精子细胞。所谓的精原细胞是指原始的,尚未成熟的精子细胞,精细胞在男性的睾丸中生成,经过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以及调控机制,它们在在附睾中成熟。该技术有望在治疗由于男性少精或无精导致的不育不孕症带来一线希望。

写道这里,诸多男性读者可能会长吁一口气,毕竟精原细胞还是由男性来提供。不过接下来的一项研究可能会让男性局促不安了。中国在人造精细胞研究领域也走在了世界前列。2015年7月10日,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李劲松研究团队,成功建立了稳定的“类精子细胞”单倍体细胞系,这些细胞是利用幼年雄鼠体细胞克隆出来的,这些“类精子”能稳定地与雌鼠的卵细胞结合,产生出半克隆小鼠。相关研究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Cell Stem Cell上。由于小鼠研究在人类的健康以及癌症研究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和参考价值,这些具有稳定遗传的半克隆小鼠自然意义非凡。

事实上,早在2012年,李劲松研究团队就建立了小鼠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并且能让这一细胞替代精细胞使雌鼠产生的卵细胞“受精”,生产出半克隆小鼠。但是随着细胞的传代(增殖),其逐渐丢失受精能力。此次发表在Cell Stem Cell上的研究,李劲松对技术进行改进,获得了能够稳定的产生半克隆小鼠的“类精子细胞”。与正常的精细胞相比,它们只不过是没有游动的尾巴而已,但仍能同卵细胞进行结合,形成正常的小鼠胚胎。该项研究入选2012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

这项技术未来很有可能会在人类身上使用。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我们的生殖技术在不断地进步的同时,全球各地的男性精子质量却在普遍下降。有数据显示,美国不孕不育夫妇在10%-15%左右。这一比例在英国更高,约1/6的夫妇有生育困难问题,中国在这方面表现如何呢?根据中国人口协会资料显示,中国不孕不育率大约有4000万,占据了育龄人口的12.5%,而20年前,这一比例仅为3%左右。此外根据全国各地捐精者的数据显示,精子合格率不到30%。这主要表现在,精子浓度、活力、存活率、形态(畸形)等方面。除此之外,美国干细胞生物学与再生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成功将人类皮肤制造出精子前体细胞,新技术将在男性不育症治疗方面大有裨益。

事实上,这项技术对动物保护同样具有很大的价值,在大型野生动物日益稀少的现在,很多珍稀动物都是孤立在不同的动物园或保育中心,通过该技术能够有效地使一些珍稀雌性动物在缺乏雄性个体或者雄性个体精子质量严重下降时,可进行精子再造实验,使雌性个体受孕、繁殖,延续这一物种的数量。

“无用”的雄性个体

在动物世界里,很多雄性动物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唯一贡献或价值,或许仅仅在于它们能够提供可供繁殖后代的精子。在鸟类世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许多早成鸟(即出生腿脚有力、可随亲鸟觅食,自由活动的鸟类)的雄性个体进化得艳丽无比:漂亮的饰羽,动听的歌声。成年后,它们除了捕虫子、睡觉外,就在吸引雌性个体,传播自己的后代或与其他雄性个体打斗。在抚育后代方面,雄性个体并没有太大的价值。这种类型的鸟类雄性个体绝对是个花心大罗卜,它们风流倜傥,四处沾花惹草。在跳完一支华丽的舞蹈,成功屡获雌性的芳心,将自己的精子传播给雌性后,它又会辗转寻觅其他的雌性伴侣,以至于更多地传播自己的后代。在抚育后代上,它们显得漫不经心,而且不负责任。在雄性激素的刺激下,它们还经常逞强好胜,争风吃醋,同其他雄性个体进行打斗,在种群中制造混乱和不安。  

事实上,这一切,也被雌性看在“眼里”。在自然界中,很多物种为了更加方便、快速以及安全地产生后代,干脆舍弃雄性个体,独自进行生产,因为寻找配偶以及在交配时会面临风险和代价,雌性个体都在精密地盘算其中的得失与取舍,每个雌性个体在这方面都异常精明。以蚜虫为例,在食物丰富,气候适宜的季节,为了快速繁殖,雌性蚜虫全然不顾一旁苦恋、追寻自己已久的雄性个体,独自地、快速生产大量的后代。然而,当气候变得严峻、食物匮乏时,雌性个体才会选择雄性个体进行交配,因为这样产生的后代,在抵御自然灾害方面更具优势。如果此刻仍采取孤雌生殖的话,显然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做法,雌性蚜虫深谙其道。除了蚜虫外,自然界的很多物种都存在孤雌生殖现象,昆虫纲里的高智商昆虫:蜜蜂和蚂蚁,以及原始的软骨鱼锤头鲨和一些蜥蜴也存在孤雌生殖的现象。

男性会有危机感吗?

当然在这一点上,人类毕竟同动物世界并不相同,男性在抚育后代方面,也是贡献卓著。早期人类文明,存在了一段时间的母系社会文明,在人类生殖率不高的年代,这的确具有进步意义,那时候女性的地位比男性地位高很多。随着社会分工,男性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本文所阐述的男性的真正危机,并不是其作为社会分工或家庭成员的地位下降,而是其不断下降的精子质量。

人造精子或许是缓解这一危机感的有效方式之一,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从事人造精子研究的男性科学家占大多数,或许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危机感。不过,尽管他们实验成果捷报频传,我们也应该看到人类精子的形成、发育及成熟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中还涉及到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我们只有完全掌握这些信息,才能更好的进行人造精子研究,才能在治疗男性不孕不育症方面做到安全、有效、可行。

参考文献

1. Scientists claim they have grown human sperm in thelab  

2. CRISPR-Cas9-Mediated Genetic Screening in Mice withHaploid Embryonic Stem Cells Carrying a Guide RNA Library

3. 人造精子是谁的“福音”:

【有奖调研】如果百度知道各领域专家为您提供个性化服务,你会来体验吗?——点我拿奖品

  • 发表于 2015-09-26 00:00
  • 阅读 ( 100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