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远离“假期综合症”的困扰?

真实的案例:

这个中秋节前夕,我应邀参加某平台举办的网络沙龙活动,主办者却为当日新入群人数大大少于往日而沮丧不已,活动进行顺利圆满。我整理活动花絮时,却发现该平台曾发布于微博,活动宣传海报上的时间竟是2周前的日期。反馈给对方后,该负责人大为光火,说要找设计师算账,并连连向我道歉。我请他千万别这样,佳节不要坏了大家的好心情,而且他和我本人均看过海报,却忽略了那个重大错误,在此次事件上我们都有一定的责任。这表明,随着假期临近,人们工作的专注度已开始下降,人心亦现浮躁之势,节前尽量不要安排那些特别需要花费精力或者重要的工作,若不能很好地控制状态,可能会给企业或个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或损失。其实,每年我接诊的假期综合症者数量众多。


一.什么是假期综合症?

假期综合症是指因假期(指时间相对较长的,如黄金周,春节,带薪假期或学生寒暑假等)因素而给人们带来的各种生理或心理反应。过去常讲的假期综合症,基本界定为“节后综合症”,而本次教训带给我以重要启示,今年遂将假期综合症扩大范围,涵盖节前,节中和节后三个阶段。前文案例就是节前出现了状况。

二.假期综合症有何具体表现?

1. 节前,假期临近,人心浮气躁,注意力及专注力下降,节前焦虑显现。其心态各异,很多人已提前做好假期规划,正陷入美好预期的兴奋之中,也有某些人对假期感到有压力,并认为自己的假期和过去一样,毫无新意,无聊难耐,现出节前焦虑的情绪。有些人对假期中可能遇到那些让自己介意的人或事,心烦意乱甚至担心和恐惧。试想假期回家后将面临着亲朋好友七大姑八大姨们的轮番关怀式问候:你恋爱了吗?对象干啥的?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啊?准备啥时候要孩子啊?当无限循环提问模式瞬间开启后,令那些单身或未育族们只想尽快逃离。另外很多人对聚会中的相互攀比之风甚是反感。

2. 节中,因活动过于频繁而给自己身心带来较明显的压力,产生诸多不良后果,如睡眠不佳,生物钟及生理节律混乱,肠胃不适,过敏反应,还有一些长途旅行的人们可能因水土不服和遇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各种应激反应,出门在外,责任重大,处处要照顾家人孩子出行起居,唯独忽略了照顾自己。但是为了人情和面子,不好意思拒绝,即使身体已明显不适,还是咬牙坚持着去应对。人为加重了身心损耗,为节后综合症的发生预埋了定时炸弹。

3. 节后,一般在前几日难以较快进入工作和学习状态,出现疲乏困倦,食欲不佳,萎靡不振,工作热情不高,效率低下等状况,此情况下已不适合安排繁琐和重要的工作。当高度兴奋、热闹纷繁的假日过后,又将回归平静的日常生活,深深感觉到孤单、抑郁、无聊等不适,这即是临床上常见的“退潮忧郁症”。若持续调整困难,将出现情绪波动异常,恶心眩晕,失眠多梦,肠胃功能紊乱,神经性厌食,不良心境甚至抑郁情绪等各种症状。

三.假期综合症易感人群有哪些?

1. 缺乏自律者。

尤指学生或年轻人。难得的假期,却被他们长时间地消磨在被当作减压手段的电脑,手机或网络游戏之中,这与平时的学习生活状态产生了极大冲突,当临近返校的前晚,才开始忙于功课补遗或复习,在这种压力情境下,极易产生巨大的心境落差,常带有自责,内疚和厌学的情绪。

2. 暴饮暴食者

假日期间转战各种宴会酒场,极力做到“宁伤身体,不伤感情”,最大限度地挑战自己身体的底线。据说有些人要参加数个婚宴和聚会,某晚甚至需要连轴转,赶赴两个酒宴。真心替他们的肠胃担心啊!

3. 睡眠紊乱者。

这些人的假期基本“靠宅度日”,要不通宵看电影玩游戏,要不就是白天睡大觉,很少出门访友,平时工作还算正常,假期却放纵自己,日夜颠倒,饮食极不规律,给身体和精神带来了全面压力和困扰。

4. 健康欠佳者

有些人,虽患高血压,糖尿病,肝功能损伤,痛风等疾患,却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过量食用某些不该吃的食物,给身体造成了较大负担和痛苦,引发诸多不良身心反应。

5.老年人。

这是我经过研究后才将之列入的人群,他们是长期被忽略的隐性群体,作为当前心理服务最不被重视的老人们,真的需要更多的关爱。不少老人,平时孩子忙于工作发展,较少见面,假期里子女携家带口甚至从外地赶来,子孙环绕身边,其乐融融,老人心甘情愿地忙里忙外,但假期一过,热闹不在,老人们有种被“闪”了的感觉,情感难以快速调整过来,尤其不善情感表达的老人,或许需要更多时间来恢复状态。



四.如何缓解和调整假期综合症带来的影响?

1. 放松情绪

放松是减压的首选,可采用呼吸法,瑜伽,冥想,音乐或绘画,都能起到明显减压和排解负性情绪的作用。做按摩,泡SPA,热水泡脚都可以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2. 饮食调节

节假日里,大鱼大肉高油高脂当道,节后初期应多吃些清淡健康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有针对性地进行肠胃调理和净化,可减轻肠胃紊乱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3. 运动改善

运动可谓心情调节器,慢跑,快走或骑车等非竞争性项目,会让精力几近透支的人群,逐渐增强肌体活力,提升心肺功能及抗压能力,尽快恢复旺盛的工作热情。

4. 求助问诊

情绪困扰者可以尝试自助调节或向亲朋好友倾诉交流,而老人的情绪问题,需要子女多加关注,一般来说,只要尽量在假期结束后,及时保持联络沟通,可较快恢复。另外睡眠障碍或心境抑郁者,若恢复较慢,建议去专业医院或机构进行咨询及治疗。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充实圆满的假期,为了不使假期变得程式化,应尽量添加些创意元素,让每个假期都成为一次全新的体验,在时间上要力求前紧后松,为假期过后的身心恢复提前做好准备。假期是一个调整自我身心,增进家庭情感,强化人际关系,提升内在能量的最佳平台,值得我们用心去规划和对待。

衷心地祝愿大家在度过一个难忘而美好的假期之后,能身心愉快地迎接新的工作和生活的挑战!

(原创文章,请勿转载)

有知识,你就来!百度知道日报开放入驻,还犹豫什么,快来报名!

  • 发表于 2015-10-08 00:00
  • 阅读 ( 73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