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姆酒:同时征服了英国海军和海盗?

“鬼见愁”——朗姆酒的雏形

1637年,荷兰人彼得·布洛尔把甘蔗带到了加勒比海岛国巴巴多斯,糖的种植业和制造业几乎同时在这里发展起来。奴隶们将制造糖精的剩余物质倒入穿孔的容器造糖浆。

糖浆价格十分低廉,大多数被制成甜味佐料,还有一部分则经过煮沸、发酵、提炼和蒸馏,酿造成酒——朗姆酒的雏形就这样在巴巴多斯诞生了。

当时,巴巴多斯的社会名流偏爱马德拉白葡萄酒和白兰地,而这种由糖浆制成的酒是黑色的,味道古怪、难以下咽,还会引发宿酒症,被称为“鬼见愁”,只有囊中羞涩的奴隶和穷困潦倒的白人才不得已选择这种酒。

当时糖弥足珍贵,可以与现今的石油媲美,在市场上可以轻易卖得好价钱。发明朗姆酒的巴巴多斯人不断改进着朗姆酒的酿造工艺。

从1660年开始,他们尝试向朗姆酒中兑水,并将其放在大木桶中陈封,使酒质变得爽口怡人。接近17世纪尾声时,几乎整个新大陆都浸泡在了朗姆酒之中。而后,朗姆酒便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开始了它对世界的征服。

海军军官改进朗姆酒

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列强先后在非洲和美洲建立起殖民地。为了争夺霸权,各大帝国之间纷争不断。保护本国殖民地安全成为了各国的当务之急。海军的组织建设与军备供应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远海航行需要准备足够水源,淡水常被装入密封的木桶储存于甲板之下。但这样封存的淡水容易滋生海藻和细菌,不利于长期保存。于是酒取代了水,成为水手们航行中的必需品。

1655年,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走了牙买加。在这次征战中,英国舰队的最高指挥官威廉·佩恩首次将朗姆酒作为配给发给士兵。从此,朗姆酒与皇家海军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大西洋和西印度洋上几乎所有皇家海军的配给酒。

17、18世纪,硝烟四起,战火不断。法国革命、拿破仑战争接踵而来,英国为了与法国相抗衡,不得不一再地扩充海军。为了招募足够的海军,英国王室把视线投向监狱。当监狱也无法满足战争需要时,抓壮丁队出现在街头巷尾,把酒馆中喝得东倒西歪的醉汉拖上甲板。

那时,海上生活艰苦,医疗条件也相当有限,一点小伤轻则截肢,重则丢掉性命,加之严苛的纪律和严酷的刑罚,船员们不得不借朗姆酒消愁,今朝有酒今朝醉。

爱德华·弗农是战争造就的一名出色海军军官。1740年8月21日,他的舰队在牙买加的罗亚尔港抛锚停泊。为了解决海员们酗酒招致的麻烦,弗农下令,从这一天起,半品脱的朗姆酒必须加入一夸脱清水,或者与糖、酸橙汁或柠檬汁混合。正是这个配方,意外而神奇地治好了多年困扰水手们的坏血症。

弗农平时总是穿着一种叫做“格罗格兰姆呢”的防水披风,这种材质的披风粗糙笨重,士兵们便打趣地称他为“老格罗格兰姆”。而他发明的这种掺水朗姆酒,则有了一个新名字——“格罗格酒”。这个名字成为海军中的专业术语。

海军的朗姆酒配给被终止

在英国,朗姆酒亦被称为“纳尔逊之血”。关于这个名字,还有两个解释。1805年,纳尔逊将军在特拉法加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而他本人也不幸阵亡。士兵们将他的遗体浸泡在朗姆酒中运送回国。

一种说法是,船上一些百无聊赖的水兵忍受不了朗姆酒的诱惑,悄悄地在贮存遗体的木桶上打了个小孔,用吸管偷喝朗姆酒。结果当遗体运抵伦敦开桶之时,桶里的酒一滴不剩。

另一说法是,遗体被安全运送回国,开桶之后士兵们争相饮下桶内的朗姆酒,以继承纳尔逊将军的遗风,增加自己的勇气。如今,已无法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去考证桶里的酒到底剩下多少,但是“纳尔逊之血”却因此成为了朗姆酒的一个别称,使它成了勇气的象征。

格罗格酒诞生几年后,弗农多次上书海军部大臣,请求将他的改革推广到全军。1756年,新的政策正式开始实行,规定朗姆酒必须掺入清水方可饮用。根据不同的掺水比例,水手们还按照罗盘上的方位为他们心爱的格罗格酒命名。“正北”为纯朗姆酒,“正西”为纯水,“西北”为一半朗姆酒兑一半清水等等。

随着海军管理逐渐规范化,海军官兵的酗酒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二战后,随着海军装备改良,航海仪器和作战武器越来越精密复杂,海军部担心饮酒后的海员们在操作时会造成严重失误,他们警告海员不要因为喝朗姆酒而在执行任务时晕头转向。

1969年12月17日,英国海军部决定取消朗姆酒的配给。

1970年7月31日,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朗姆酒日”,海员们戴上黑色臂章,最后一次领到了朗姆酒。从此朗姆酒不再出现在英国海军的军舰上,朗姆酒风靡海军300年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海盗之酒

随着电影《加勒比海盗》大获成功,人们对海盗的历史也越发痴迷起来。美国水下考古学家马克·怀特·莱恩决心去追寻这段“加勒比海盗”的传奇,挖掘他们曾经的故事。

《加勒比海盗》中杰克船长的原型是海盗史上声名显赫的爱德华·蒂奇,人称“黑胡子”;“黑珍珠号”的原型则是黑胡子船长的“安娜女王复仇号”。

在电影里,那个以破烂的齐腰马甲配绯红马裤的杰克船长,可以没有食物,可以居无定所,却不能没有朗姆酒。而像杰克船长一样身材高大瘦削的黑胡子,同样对朗姆酒钟爱有加。也正因为朗姆酒,这位海盗头子曾做过不少疯狂事。

1718年9月,另外一名海盗船长查尔斯·文恩,在北卡罗莱纳的奥克拉库克湾向“安娜女王复仇号”发出信号弹,之后携90名船员在卡罗莱纳南部登陆,与黑胡子会合。

两帮海盗在海滩上纵情饮酒,享受烧烤的美味。时任弗吉尼亚总督的海军上尉亚历山大·施普茨伍德对当地的海盗势力深恶痛绝,一心想铲除以黑胡子为首的海盗团伙。两伙海盗结伴狂欢的消息则更使总督先生怒不可遏。不久后,施普茨伍德命令海军上尉罗伯特·梅纳德率领两艘炮舰向黑胡子发起进攻。

交战的前一夜,黑胡子整夜都在与一名商船船长畅饮朗姆酒。交战的清晨,带着醉态的黑胡子借着酒劲应战。他先将皇家海军诱入了一条狭窄的航道,接着八门大炮齐发,梅纳德的一艘战舰被击沉,另一艘船死伤约20人。

黑胡子见梅纳德的战舰上只有梅纳德和舵手两人还站在硝烟中,周围横七竖八躺着许多尸体。于是他带领手下的14名海盗兴高采烈地冲上了敌船。可是这一次,他却中了梅纳德的埋伏。

埋伏的皇家海军突然从甲板下冲出,双方展开了一场血腥的肉搏战。梅纳德用手枪击中了黑胡子,黑胡子不顾枪伤,疯狂厮杀中用弯刀砍断了梅纳德的佩剑。战斗结束后统计,黑胡子身上共有“25处刀伤和5处枪伤”。也许对这个放荡不羁、胆大包天的海盗船长来说,不论是生是死,生活本来就像是戏剧一样充满变数,而朗姆酒也因为海盗的故事有了一种野性的传奇色彩。

朗姆酒被海盗传播发展

海盗们对朗姆酒的热爱客观上促进了朗姆酒的发展。在世界各地广受赞誉的混血姑娘(Mulata)、圣卡洛斯(San Carlos)、哈瓦那俱乐部(Havana club)和百得加(Bacardi)等上品的古巴朗姆酒,最初也是由海盗和商人带上这片土地的。之后,随着蒸馏和酿造的技术不断改进革新,古巴朗姆酒逐渐有了今天享誉世界的影响力。

除了加勒比海诸岛,海盗们还将朗姆酒业带到了世界其他地区。18世纪20年代,马达加斯加的海盗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朗姆酒的需求量也因此大幅增加。

毛里求斯、留尼汪岛以及马达加斯加的蔗糖种植园主们陆续加入了酿造朗姆酒的行列。时至今日,马达加斯加的朗姆酒制造和消费场所,仍然集中在该岛东部海岸的贝岛、图得亚拉及圣玛丽等地——这些海盗曾经活跃的区域。

在那个属于冒险家的时代,游荡在大洋上的海盗船曾让无敌于天下的皇家海军伤透了脑筋。有意思的是,这两个死对头在海上缠斗了几百年,谁也没能赢了谁,却同时被第三方——朗姆酒征服了。

如今的朗姆酒有了更加完善的工艺,更加丰富的品种。但是,朗姆酒最不寻常的经历,也许都沉淀在了那些与海相伴的历史残片之中,等着人们循着酒香去挖掘。

(作者:张忆)

  • 发表于 2015-10-19 00:00
  • 阅读 ( 92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