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体质、碱性体质”其实是伪科学?

一、网上传的“酸碱体质”是真的吗?

以上看起来非常权威的“百科”文章,没有相关知识的百姓也只有选择相信的份,但细看这些文章如出一辙,破绽百出;还有更多的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逻辑性的摘抄,并没有一篇文章指明其“酸碱体质说”的科学研究出处。

二、网传用PH试纸测试酸碱体质靠谱吗?

我这儿先不解答这个问题,看完下面的章节你自己也会解答了。

营养专家于康教授做客的一期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开场第一句话说:“酸性体质、碱性体质、中性体质,这个命题本身就是典型的伪科学。这是被人为的怀着某种目的造出来的一个假的,错的概念!”,“酸性体质说”如果去查源头,最终可能就会查到某种所谓“碱性食物”的夸大宣传与推广。

三、为什么说“酸碱体质说”是伪科学?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人体的PH值:

1)、人体血液的PH值是恒定的保持在7.35-7.45之间,不会因为吃了某些酸性食物,这个PH值就有变化。

2)、唾液的PH值是中性偏酸的,因为食物在进入口腔后就开始分泌唾液淀粉酶,唾液偏酸性,也是为了食物的消化。

3)、我们的食道是弱碱性,而胃液却是PH0.9-1.5,强酸的胃液环境不仅能更好的消化食物,还能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和促进铁、钙等微量元素的吸收。

4)、胰液的PH7.8-8.4,是为了中和进入小肠的胃酸,使肠粘膜免受胃酸的侵蚀。并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提供最适宜的PH环境,小肠的PH7-8。

5)、皮肤的PH5.5,偏酸性,因为细菌不喜欢酸的环境,这种酸性环境会减少细菌的滋生,从而保护皮肤。

6)、女性阴道PH4.5,这种酸性环境一样会尽可能减少阴道细菌的滋生。

7)、尿液PH5-7是偏酸的,因为肾脏排泄的酸性物质比碱性物质要多。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人体的PH值每个都部位不一样,是因为人体自身强大的调节机制下身体的需要。我们的体液包括汗液、尿液、消化液、细胞内液外液等,没有一种体液能真正代表整个人体的酸碱度

想来聪明的你已经看出来网上让你用PH试纸测试的两个部位,本来就是成中性和酸性的,而不是因为吃了某些酸性食物而导致的。

四、有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说法吗?

 所谓食物的酸碱性从化学角度,是指食物在体外燃烧后变成灰分,测定灰分里面如果含磷、硫、氯比较多,水溶液呈酸性就叫酸性食物,要是含钙、钾、锌、镁等元素比较多,水溶液呈碱性,就叫碱性食物。一般动物性食物除了牛奶绝大多数都是酸性食物,植物性食物除了谷类绝大多数都是偏碱性食物。

如果要按照“酸碱体质”的说法,老祖宗传下来的谷物都不用吃了,很显然这个说法是比较荒唐的。由此可见,食物的酸碱性不能够正确指导我们的饮食。

五、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

很简单!正确的吃法应该是饮食均衡,荤素合理,粗细搭配。中国营养学会已经给出了一套非常科学的膳食模式《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只用花30分钟,仔细看看下图,然后去践行,其价值可能会远高于你花百万去求的各种养身方法!

如果希望详细了解“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可以买一本中国营养学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上面有非常详尽的说明。

千万不要让自己的身体变成上面这个“摇摇欲坠的宝塔”以后才开始着急,那时候就不只是养身能解决问题的了,而是决定着我们后半生的生活品质呢!

参考资料: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 中国营养学会编著西藏人民出版社

北京卫视:“食物是最好的医药”:

http://www.56.com/w22/play_album-aid-9182319_vid-NjA2NzAxNTk.html


说明:

本文为原创文章,图片来自于网络,欢迎交流学习,商业转载请联系本人!

  • 发表于 2015-11-03 00:00
  • 阅读 ( 96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