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性会更情绪化一些呢?

为什么你总是惹女朋友生气,说你不知道怎么疼她,而你明明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为什么你的另一半在某天晚上对你忍无可忍,对你发了脾气?事后你才知道那天是你们的结婚纪念日,你却忘得一干二净;为什么明明学校宿舍里床铺位置这种小事情,女生们却为此大动干戈;还有,为什么女生那么爱抹眼泪儿。总之,你觉得女人很可怕,她们的情绪好像随时都会爆发的火山一样,她们那么爱闹小情绪,特别爱哭,劝都劝不住。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男女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古代有句话叫做“男女有别,授受不亲”,这是对女性地位的赤裸裸歧视,跟我们要谈的区别是不一样的。我们好奇的是,为什么男性和女性在处理事情的方式、感受外界信息的敏感度以及情绪表现上也相差甚大,好像火星与水星的距离。男人总抱怨说,做男人好难。做女人的也觉得自己好难。为什么都这么难?因为彼此不了解,所以感觉做人好难。

那么,究竟女性和男性这两颗星球之间的距离是如何造成的呢?

因为大脑主宰着我们的一切,所以先来看看男女大脑之间的区别吧。人类的大脑最外层包了一层灰质,这就是所说的大脑皮层,就像核桃仁一样,充满了褶皱。它的作用是感知外界的刺激信息,并且对它们作进一步的深加工。大脑内部就是白质了,是由神经纤维聚集而成,主要是用来传递指令的。男性的白质要比女性的要高,因为白质是传递指令的,所以男性在空间认知上有更大的优势,生活中一般男性的方位感要比女性强,女性总是容易迷路。女性的灰质要高于男性,所以女性更擅长言语加工,以及对情绪性信息比较敏感。这就是为什么女生学习外语更具优势,并且她们更容易受生活中的琐事困扰。

女性也具有更大的“情绪脑”,她们有更大的眶额叶皮层体积,这样和杏仁核有更方便的交流。而眶额叶皮层主要是处理情感方面的区域,它与我们对情绪的感受以及主观评价等有密切关系。所以生活中的女性更容易被情绪性事件所感染。除了脑结构和脑功能的差异外,荷尔蒙水平的差异也是影响男女情绪差异的一个因素。女性从青春期直到更年期,荷尔蒙水平波动都要显著大于男性,这也使女性的情绪波动要比男性更大。最重要的是,男女生理上的差异是不断进化而最终形成的,不是自己所能改变的。说到这里,不知道能不能使你对身边的女性或是你最爱的伴侣的抱怨稍微少一些呢?

女性在识别表情、身体姿势以及声调等非言语信息上要比男性强许多。心理学研究发现,不管是快乐的还是令人伤心的事情,女性都能细致的体验和观察。不仅如此,女性对婴儿表情也能很快的识别,以此来判断婴儿的需要。这些优势使女性有细腻的观察力和只有女性才能配的上拥有的“母亲”称号。所以,生活中一般都是女性来带孩子。而男性只有在面对负性的事件时,他们才会给予更大的关注,并且男性在面对情绪性事件时,比如悲伤,他们要通过回忆才能慢慢感受到情绪,而不是即时的情绪感受。

但对于女性来说,她们在看到一个特殊的场景、一段感人的句子或是可怜的表情,都可以自动化的识别并且立马感受到悲伤的情绪。并且能由于这种识别优势,她们更容易被周围的情绪所传染。这样的场景你一定见到过,电影院里你不时听到后排女生或是你旁边的女友因看到感人的画面而哭泣、分手后的女生重新翻看男友的情书后趴在桌上大哭或者你的妈妈偶尔翻到你姥姥的照片而眼圈泛红等。所以,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时,就给她们一个拥抱吧!

千万别和女性比记忆,尤其是在吵架的时候。男性最忍受不了的是女性揭他们过去的短,可她们偏偏就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对付你,有时候,连她们自己也没发现自己的记忆这么好。的确,人们对情绪性事件记忆要比非情绪性事件记忆牢固,尤其是女性,在此方面比男性更具优势。她们要比男性能够更多的回忆第一次约会、最近一次吵架以及伴侣向她求婚等情绪性事件的细节,甚至能够通过情绪性事件的微小线索来对此进行回忆,这就是女性在情绪记忆能力上的优势。不得不说,这是上天给女性的一件礼物。我的母亲有时因为我没有把馒头吃完而数落我一番,她会向我说起她年轻时经受的贫穷的痛苦,吃不饱,没学上,相当困难。这个馒头就是情绪性线索,勾起我母亲的情绪性记忆。而在和父亲吵架时,母亲能把父亲的陈谷子烂芝麻的小事提起,使父亲无言以对。所以,男同胞们要理解女性的这种行为。

看言情剧或是小说,恐怕女生们更容易感动或是悲伤而流泪;天桥上乞丐面前碗里的零钱,大多来自女性们的钱包;在影视剧里,如果你统计一下哭戏的次数,你会发现女性最多。这些现象背后究竟有什么道理呢?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情绪易感性”,指的是每个人感知情绪能力的大小,以及受情绪影响的程度。通俗的说,叫“情绪敏感性”,这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是密切相关的。男女在能感知积极情绪事件的程度上是相似的,但女性更易感于负性事件,她们在面对消极的刺激时反应程度要比男性更强。女性在遇到蛇、老鼠,甚至毛毛虫,都会尖叫着匆忙躲过;在殡葬会上,你会发现女性家属表现的会更痛苦以及在一段亲密关系的结束中,给女性带来的心理冲击会更大。所以,由于女性这种较强的负性情绪易感性,她们也是各种情绪障碍的高发人群,比如抑郁症、社交恐惧症以及泛化性焦虑等。

其实,男人和女人这两颗来自不同星球的生物要彼此探索,彼此发现和理解,如此,相距甚远的两颗星球终究会有“碰撞”的那一天!

(撰文:贾江晓;来自:壹心理专栏·情绪调控站)

  • 发表于 2015-08-10 00:00
  • 阅读 ( 696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