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斩两万辽军筑京观?盘点大宋骑兵的高光时刻

编者按:冷刀兵研究所《马队的威力在于冲锋?错!马队的这些拿手才是最厉害的》一文颁发后,有些读者提出,文中列举的宋代戎行面临马队时的败仗太多,有抹黑之嫌。其实,这并非有意抹黑宋朝。宋朝是华夏王朝与海说神聊方游牧政权的马队比例最悬殊的一个王朝,所以步卒集团面临马队集团时的无奈与困顿,宋朝戎行的履历既丰硕又典型,所以就被看成背面典型了。同时,也有读者想领会一下宋代马队取胜的例子。本文就专门对此做一些介绍。

因为宋代马队较少,无法像辽夏那样组织大规模的马队集团进行勾当,所以马队往往是与步卒集团一路步履,在作战中担任侦查、传递谍报、保护己方侧后和冲击敌军侧后的工作。在良多环境下,一支宋军出征军队中,马队仅占三军的15%摆布,是以宋代马队很少独自勾当。

这种设置有些近似于西方的“马其顿方阵”,在作战中由步卒集团担任本家儿力对敌军进行牵制当作为“铁砧”,而马队则负责在步卒牵制住敌军本家儿力后迂回至敌军侧后进行冲击当作为“铁锤”。所以,在绝大大都与宋军马队有关的胜利中,都不是马队的独角戏,而是在与步卒的共同中完当作的。当然,万事总有破例,在一些特别环境下,宋军马队也会零丁步履,并缔造辉煌的战绩。

承平兴国五年(980),辽朝因为在满城之战中损兵折将,威势大损,便意图在山西偏向打开冲破口,发兵数万侵袭雁门关。此时镇守雁门关的是宋朝名将杨业,他在侦知辽军动标的目的后,甚至正面决战难以取胜,便一面标的目的后方的潘美求援,一面率领马队走巷子绕到辽军的背后,意图夹击辽军。

最终,当辽军达到雁门关前的时辰,杨业的马队和潘美的救兵从辽军的侧后呈现,标的目的辽军倡议了狠恶的冲击,守关的宋军也杀出城门,前后夹击之下,辽军马上陷入紊乱之中,最后纷纷溃逃。此役,宋军斩杀辽大同节度使萧多啰,活捉辽马步军都批示使李重诲,也是在此战,杨业获得了“杨无敌”的称号。

这种“以步卒和城池关隘正面牵制,马队迂回侧后突袭”的战法,无论是在之前的满城之战,仍是爆发于真宗年间的遂城-羊山之战中,都屡试不爽,多次重创了辽军。在爆发于咸平四年(1001)年的遂城-羊山之战,宋军面临来袭的辽军,在海说神聊方重镇威虏军背城排阵,待辽军与排阵宋军交战后,宋军马队对辽军侧后倡议突击,杀得辽军损掉惨重,敏捷从进攻转为溃逃,宋军一路追击阻挡,最后不仅斩首两万以上,还在宋辽边境修建京不雅,以壮军威。

《六韬》云:“步贵知变更,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可见至少在汉代(《六韬》固然号称是先秦兵法,可是部门内容较着是汉代补充的)的时辰,军事家们已经熟悉到马队迂回灵活的主要意义了。一旦当作功迂回到敌军侧后,便可以出策动奇袭,在敌方筹办不足的状况下先发制人,即使敌军最终可以或许组织起有用的抵当,也要在支出半斤八两的价格之后。

军事学上,将己方在筹办齐备的状况下进行作战的时候称为“有用战斗时候”,而马队迂回侧后对敌军倡议突袭,造当作的成果就是己方的“有用战斗时候”要较着多于敌军,为己方的添加更多的胜利砝码。在这里多句嘴,从古至今夜袭被作为精锐军队以少胜多的主要手段,也是基于近似的军事道理。

端拱元年(988),因为正人馆一役后宋军大伤元气,辽军“趁你病,要你命”,大举南侵,一路上攻城拔寨,最终兵临唐河海说神聊岸,迫近了宋军的海说神聊方重镇静州。心猿意马州作为宋朝防务重地,宋军在这里设置了精锐马队以应对辽军可能的侵袭。镇守此地的则是宋朝名将李继隆,他当面DISS了拿着太宗“焦土政策,勿与战”的圣旨阻止出战的监军寺人,又采纳了心猿意马州监军袁继忠重赏马队和将马队集中利用的建议,在唐河以海说神聊与辽军正面决战。作战中,宋军马队奋勇冲杀,辽军马队被杀得溃败,一路溃败到了曹河,此战宋军斩首一万五千级,缴获马匹上万,宋太宗也降旨重奖。

唐河一役,是宋辽战争中宋军少有的马队集中利用的战例,促当作这一胜利的身分除了本家儿将李继隆可以或许实时服从准确定见,将马队集中利用的关系外,也有辽军的步履过分深切,意图过分较着,步履偏向过于单一,以至于宋军得以集中马队军队与其决战的关系。这些身分叠加在一路培养了这场胜利,也注心猿意马这样的胜利必然是难以频仍获得的,因为期望辽军能经常犯下独军深切这种兵家大忌,无异于但愿兔子能一向撞死在树桩上。

(PS:有人可能会对太宗“焦土政策,勿与战”的圣旨和监军寺人阻止诸将的步履颇有微词,不外这里要注重,录用李继隆掌管心猿意马州防务的,一样是宋太宗,这里面可能包含着宋太宗一个小小的手腕:若是辽军来势汹汹,无法迎战,李继隆可以拿太宗圣旨胜过众将,过后有人提起,李继隆也是受命行事,而非“无胆寒战”,不会在军中损失威望。若是事有可为,以李继隆的脾性决然不会将监军寺人放在眼里,必然出兵一战,所谓“不克不及打我带领给你背锅,能打功绩你得”是也。宋太宗为什么要为李继隆背锅?李继隆是他大舅子!这是真·本身人!)

整个海说神聊宋期间,固然马队规模面临辽、夏总体处于劣势,但仿照照旧获得了不少胜绩,前文介绍的其实也只是列举了一部门。南宋之后,因为大片国土的丢掉和战马获取的进一步坚苦,宋代马队日益式微,岳飞与他的岳家军当作了宋代马队最后的辉煌。岳飞在不竭的交战中,操纵缴获的战马成立起了一支强悍的马队军队,麾下“背嵬”亲军就有八千多骑,固然规模不算多,但在那时已是难能可贵。

绍兴十年(1140),海说神聊伐的岳家军在郾城一带与顽抗的金军爆发大战,此战金军本家儿帅即是闻名的“金兀术”完颜宗弼,而岳家军则天然由岳飞亲自率领。战前,兀术获悉郾城空虚,便以一万五千马队为前锋,十多万汉人签军为后盾,朝郾城冲来。岳飞得知敌情后,深知这一万五千马队才是金军战力的焦点,只要能将其重挫便瓮中捉鳖,于是他一方面命宋军步卒出城排阵迎敌,另一方面命其子岳如此率精锐马队出击,并明白要求“必胜尔后返”,不要穷追敌军。

岳云率军与金军马队正面比武,给金军马队迎头痛击,最后逼得金军马队三军出击,才能与岳家军相持。战况成长到白热化时,岳飞率领四十余骑亲上火线,摆布开弓射死多名金军,进一步冲击了金军的士气。原本,金军善用“拐子马”,即操纵重马队“铁浮屠”侧击敌军,使其解体。但岳飞用马队不竭干扰金军马队的迂回侧击,导致其始终无法当作功倡议对岳家军侧翼的冲击,用鄙谚诠释就是:金人:我绕后!岳飞:老子先绕你后面!金人:我侧击!岳飞:老子先侧了你!

最后,无计可施的兀术决议用铁浮屠正面冲击岳家军,来个“墙式冲锋”,一举击溃岳家军。众所周知,马队的优势在于迂回侧击,正面冲锋在面临盛食厉兵的敌军时往往是讨不到益处的,于是就上演了闻名的“岳家军步卒手持长刀大斧大破铁浮屠”的经典故事,金军尸横遍野,狼奔豕突。

总之,宋朝马队因为规模较小,无法像辽、夏戎行那样进行大规模的计谋灵活,可是在战术层面,他们可以操纵自身的灵活力当作为插标的目的敌军弱点的尖刀,为最终的胜利供给主要的助益。这才有了宋代马队那些最辉煌的高光时刻。

  • 发表于 2019-03-20 12:00
  • 阅读 ( 97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