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红,据说源于女人高潮时脸上的一抹红晕

现在的小姐姐们,动不动就喊男盆友买口红,什么ysl、tf、cl……随随便便一支都好几百块钱。

在民国时期,口红跌跌撞撞来到中国,当时要卖出4.5银元一管,4.5银元在当时顶得上70斤大米,也就是相当于一家三口一个月的口粮了。

口红卖得再贵又如何?还不是止不住小姐姐要买买买!

很多人说口红是物化女性的东西,但更多时候,它其实是女性对美的一种天然迷恋。

说到这里,自然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人类为什么会热衷于往嘴唇上涂颜色呢?

在《广告狂人》里提到,关于口红,据说是源于女人高潮时脸上的一抹红晕。

据发现,中国最早使用口红的证据,乃是来自旧石器时代——文物红山女神像的嘴唇上,先民们在女神嘴唇涂上朱砂。

红山女神像

But,旧石器时代的口红只用作宗教图腾,而在国外,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支口红则诞生于苏美尔文明。

但要说到口红的第一个黄金潮嘛,就不得不提古埃及人。

大量出土的壁画,都表明古埃及人是化妆狂。

不分男女,个个红妆。无论平常还是节日,天天上妆。

古埃及人时尚气息非常强,用色十分前卫大胆。当时口红原料主要是赭石、树脂和橡胶,调和后的口红有橘色、蓝黑色等,超级酷炫。

按理来说,最初的口红也有可能叫口橘或口蓝,甚至口黑也说不定。

而讲到埃及口红,还必须要提到这位闻名于世的时尚icon——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七世。

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剧照

这位icon十分迷恋洋红色,而这种色号需要从雌胭脂虫的体内的脂和卵中提取,对当时的口红制造工艺来说要求是极为苛刻的。

埃及艳后对上色的物品也有特别的规定,嘴唇着色必须用潮湿的木条。哪怕死后,她的陪葬品中也有几罐唇彩。

艳后的喜好,在引领古埃及时尚潮流之余,同时也推动了口红制作的发展。

可惜随着古埃及文明的衰落,口红潮也逐渐褪去,到了古希腊早期,女性都不再涂口红,除了……妓女。

当时口红的成分里有绵羊的汗液、人的唾液和鳄鱼的粪便……

鳄鱼粪化石

古希腊人民认为妓女地位低贱,只有她们才会用这些口红。

随之而来的还有第一条关于限制口红的法律:

“如果妓女在非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涂上指定的口红,或没有化上指定的妆容出现在公众场合,就会受到处罚。”

第一次把口红、女人和性捆绑在一起。

直至古罗马时代,口红才重新广泛流行起来,香料和化妆品的应用都变得十分广泛。

古罗马人生活富饶,阶级分化严重,口红也在阶级和性别分化中摇摆。

有钱的人家选择配方更好的口红(蔬果汁液,如桑葚和海藻,紫草根和朱砂等),条件较差的则选择较劣质的或者不涂。

到了黑暗的欧洲中世纪,口红又开始黑化。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

当时的教会声称涂口红的女人不是好女人,是撒旦的化身!(撒旦,《圣经》里头记载的恶魔)

因为涂口红的女性会大大增加性魅力,口红就成了邪恶的标识。

英国政府还宣布——如果一个女人抹了口红或者腮红,她们的丈夫可以宣布婚姻无效。

这不是朕能决定的

这时候的口红已经被赋予了强烈的女性意味,打那以后,男性再涂口红就意味着性别颠倒了。

虽然口红一直处于被教会和政权打压的状态,但它仍然在人们生活中悄然流行。

说到底,这还归因于另一位时尚icon——英国王室伊丽莎白一世女王。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是个口红控,她认为大红唇加死白poker face 才是最美的,在她的带领下,这种妆容还风靡一时。

传说她和随从还研发了第一支以石膏为基底的固体唇笔,每当女王生病或心情不好,一言不合就涂大量口红……涂这么多不中毒才怪。

哦对了... ...乔治华盛顿也是口红的死忠粉。

乔治华盛顿,美国首任总统

直到20世纪来临,口红发展终于转移到了美国的舞台,才逐渐有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口红。

既然提到了口红,朕也顺带提一下中国古代的胭脂吧。

在中国的古代,口红不叫口红,叫口脂或者唇脂。有分透明的和彩色的两种。

男子也涂口脂,古代的皇帝最喜欢赏赐大臣无色的口脂和泽。(泽,当做是护手霜吧)

最早的记载,出现在《中华古今注》,“起自纣,以红蓝衣汁凝成”。

在动物脂肪中加香料和红蓝花汁染色的脂就成了“口红”,有的配方还会加入朱砂、蜜蜡、香油等等。

古代口红的色号繁多,唐宋时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大概和上图的花色差不多)。

和西方人爱把整张嘴涂满不同,东方人以口小为美,口小其实是故意画小。从唐朝的仕女图中就可看得出,中国人好樱桃小口这一审美,可是源远流长。

唐代壁画《弈棋仕女图》(局部)

随着宋朝国力的衰弱,女性选择的唇妆以及唇色都较为稳重,妆容也从唐朝的华丽开放走向婉约清秀。

北宋末帝宋钦宗的皇后像

到了清朝,流行起清秀而不失妩媚的半唇妆,即只画一半嘴唇。

清代舒妃的唇妆,一半唇

清代孝全皇后唇妆,一半唇.

到了民国时期,洋口红传入中国,价格异常昂贵。

开篇就提到,一支小小的民国口红就耗费得4.5银元,但依旧受到各界名媛、贵太太和电影明星的追捧。

1950年时代的丹祺口红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丹祺口红可以说是口红界的翘楚。

“内含神秘变色膏,增加自然美,丹祺在未用前,其色似橘,一经着唇,立变玫瑰色,鲜艳自然,终日不褪,中有香霜,使唇柔润。”

——《申报》的丹祺口红广告

它具有可以随着不同人的唇色而改变颜色,滋润持久,着水不退的特点,连上海时髦小姐——张爱玲,也为之痴迷。

张爱玲在散文《童言无忌》中写道:“生平第一次赚钱,是在中学时代,画了一张漫画投到英文《大美晚报》上,报馆里给了我五块钱,我立刻去买了一支小号的丹祺唇膏。“

可见张爱玲对于口红的饥渴是发自骨子里的。

她晚年深居简出,直到去世,身边的遗物也只有三样:手稿,假发,还有口红。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来源:朕说】

朕说:做最有趣的历史。历史也可以不端着,换种方式让更多人喜欢历史!

  • 发表于 2017-05-11 00:00
  • 阅读 ( 147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