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洁被打败,但中美人工智能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柯洁输了!

5月23日,国内知名围棋选手柯洁,与阿尔法狗的第一场大战落下帷幕,双方交锋至第286手棋,执黑的柯洁以约四分之一子的微弱劣势,败给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

虽然阿尔法狗击败了围棋选手,但是却并没有击败国内的人工智能公司,《纽约时报》此前撰文指出中美人工智能正在进入全新的军备竞赛阶段,中国的技术也正在逐渐赶上;除此之外《麻省理工评论》首次将中国的百度、阿里的人工智能技术列为十大突破性技术;而《财富》杂志也将百度,与微软、谷歌、脸书并列为人工智能四大巨头讨论。

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正受到同行认可,中美的人工智能战争也才刚刚开始。

除了阿尔法狗概念类产品,人工智能成败的关键,在于这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开源开放、商业化落地这四个方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中美各家在这几个方面的布局。

智能终端占领之战

当前的智能依然停留在请求智能阶段,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用户都需要主动向智能机器发出请求才能够实现功能,而未来的智能在尼葛洛庞帝看来,是一场感知智能的革命,不用发送任何请求,用户的需求就可以被智能感知,智能家居、智能电子屏、可穿戴、无人车、无人机等等智能硬件将等同于未来。

这种预言并非空穴来风,据IDC统计,2020年智能终端数量将达307.3亿,智能终端的机会将不亚于手机。

作为第一步,亚马逊在智能家居中已处于领先位置,其发布的智能音箱,自2014年至今出货约1000万台,占据了美国70%的市场,布局最进击的谷歌,此前斥32亿美元收购nest布局智能家居,并在今年的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自己的智能音箱谷歌home,同时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再次向该领域发起进攻。

而国内,智能硬件的布局也已经起步,雷军以小米生态链模式孵化了77家相关企业,其物联网平台已拥有超5000万的连接设备,APP也拥有500万日活用户。

其次,最为进击的是百度,陆奇上任之后大刀阔斧进入该领域,收购了国内最大的智能硬件服务商“涂鸦科技”,并将度秘升级为事业部,而度秘则拥有与谷歌home同样的语音对话能力,并且已经展开各种第三方合作。

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统之战

智能硬件只是人工智能战争一部分,占领硬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覆盖自身的人工智能系统,将语音识别、语音唤醒、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及其翻译等等技术整合到一处,实现最强的整合输出。

从PC到智能机,操作系统从windows变成了IOS与安卓,每一次的技术变革都会带来操作系统的全新机会。国外目前巨头各自都有先发优势,微软有windows、苹果有IOS,谷歌有安卓,三巨头先发优势不再赘述。

而国内,唯独BAT拥有人工智能OS级别的布局能力。

百度的度秘已推出dueros,并且与小鱼在家,中信国安广视,vivo等等达成了合作,并且度秘依托于百度的生态体系,其又将各种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的能力覆盖至百度各个产品线中,用户可以使用dueros实现各种智能服务。

阿里将OS押注在阿里云上,推出yunos系统,不断去融合旗下投资的手机企业魅族、锤子以及第三方智能硬件。

腾讯推出过手机OS,但几乎折戟,微信推出的小程序,成立独立搜索部门,也意成为一个微信OS系统,并整合各种智能能力。目前来看微信依然是产品驱动,而不是智能驱动,微信要想在智能时代续命,还需更硬的人工智能技术协同,以及大量硬件接入。

开源开放之战

未来的智能硬件市场巨大,不可能全归巨头所有,各大传统家电企业汽车企业以及创业者等也必然参与其中,如果能够让更多传统企业,及智能硬件开发者接入自身全部或者部分OS系统,则更能够巩固自身地位,占领更多智能场景。

这点上,国外巨头从特斯拉到微软谷歌,都已经对大量的项目进行代码开源以及平台能力的开放,特斯拉更是直接开放了智能驾驶的专利技术。

而目前国内,百度与阿里做的更好一些。

百度在无人车战略上采取了“阿波罗计划”,直接开放无人车源码以及能力,而这一次百度也先于谷歌,此外百度也向全球开放了各种深度学习的代码,以及深度学习、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等智能能力,更偏重于前沿技术的开放。

其次是阿里,阿里云的优势在服务器底层,因此开放的技术内容主要偏重于底层布局,主要集中于大数据挖掘与处理。

商业变现之战

发展人工智能,最终还是为了拉动商业价值,在这点上国内外做法都一致。因此Deepmind的阿尔法狗虽然打败了人类围棋选手,但现在也在尝试进军医疗领域,希望能找到盈利的商业场景。

一方面巨头在通过人工智能提原有的升商业效率,一方面又在利用人工智能创造全新的场景。

在第一层诉求上,各巨头都在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自身各产品的变现能力。

但在拓展场景方面,整体又都处在摸索阶段,尤其对于小公司来说更是困难重重,例如搜狗、出门问问、科大讯飞这些公司,虽然也有自身技术,但在变现场景上没有爆发性业务,像是科大讯飞表面上做语音智能,但变现主业务还是教育软件业务。

值得一说的是谷歌与百度,都采取了一攻一守的姿势。

谷歌采用Alphabet架构,将盈利性业务与探索性的业务进行分离,进而能更好的探索新兴市找到商业场景,而去年百度也做出了组织架构调整,同样是为了人工智能的攻防战。

拥有全球营收能力的谷歌,可以花费更多的时间消耗在探索新技术以及收购各个公司上,并期待下一个安卓的出现。而百度却处于一个竞争压力更大的中国,增速的放缓,让其不得不寻找能够触底反弹的业务,迅速落地更多的落地人工智能场景。

幸运的是百度也找到了一些当前就可以实现盈利的业务,例如信息流分发业务,其依托于百度搜索,以及产品体系,正在带来全新的收入增长,另外百度也落地了AR实验室,将这种前沿技术更快的反哺给商业场景,近期火热的“AR兵马俑”、“朝阳门复兴”、“欧莱雅项目”、“肯德基点餐”等诸多营销案例,也给百度未来的商业空间留下诸多可能性。

结语:

人工智能的中美竞赛,是一场从该技术实力比拼,到商业化能力比拼的多维战争,中国科技公司第一次能够真正与国际同行竞争,并且受到国际认可。

从综合实力来看,国内的BAT拥有最强与国外巨头的对峙能力,其中百度的人工智能布局最为全面最具技术优势,而国外则是谷歌。

而百度也是被谷歌写入财报的唯一中国对手公司。

因此百度与谷歌的AI对抗,也是目前阶段中美人工智能对抗的最关键标志。

  • 发表于 2017-05-23 00:00
  • 阅读 ( 715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