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白娘子传奇》中的演员一言不合就唱歌?

电视剧《白蛇传》要被翻拍了,不少观众看到前期海报都不买账。

25年前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已经成为一代人的烙印,除了被很多人奉为此生第一位女神的赵雅芝外,电视剧中演着演着就开唱的形式也很新颖,那么问题来了——

这种电视剧中演着演着就开唱的形式是《新白娘子传奇》独有的吗?为什么台湾拍摄的电视剧中又会有类似黄梅戏唱腔的东西呢?

接下来你将看到:

●《新白娘子传奇》中的音乐是歌还是戏?

●黄梅调电影曾经比武侠片还火

●黄梅戏为什么会在港台流行一时?

没去过黄梅也不爱看戏的值班编辑 / 孙大一

《新白娘子传奇》中的音乐是歌还是戏?

-+-


音乐在《新白娘子传奇》中有很多。这些音乐很古典,但是唱法已经接近于歌了,而且唱的都是普通话,和原汁原味的戏曲唱法相当接近。

那这种音乐究竟是算戏还是算歌呢?比较准确的叫法应该是

“新黄梅调”。

《新白娘子传奇》的制片人曹景德在同名电视小说的序言中写道:

“当初,台视节目部经理熊廷武先生找我去,他说他一直有个构想:做一出能够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又著重黄梅调表现的连续剧,于是,指示要审慎地去思考研究。”

“除了内容家喻户晓,能引起大家共鸣之外;在表现手法上,也较容易创新。譬如,剧中的黄梅调,特请名作曲家左宏元先生,创作了所谓的「新黄梅调」”

●《新白娘子传奇》剧照

这里所提到的左宏元是一位作曲家,他出生在安徽,祖籍也是安徽,后来到了台湾,年轻时就对各种戏曲很有研究。不过,他在接到为电视剧作曲这项工作时还是颇为头疼。

因为时代在变,黄梅调这种形式在影视剧中出现已经有些过时,如果纯粹移植黄梅调来作曲,市场反应恐怕不好,所以他希望作曲能创新。在不断争取下,他说服了熊廷武,创作了新黄梅调。

为什么会被称作是新黄梅调呢?左宏元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为电视剧的十多首谱曲的整体味道是民族的,而素材是抒情、潮流的。”

他为《新白娘子传奇》制作的音乐把现代跟古典相结合,使用的是现代化的合成乐器演奏,但是片头、片尾以及接近尾声出现的笛子、胡琴等乐器演奏,一听就知道音乐来自于东方。

●创制新黄梅调的作曲家左宏元

不过,新黄梅调出现后,很多观众表示并不能接受,觉得古典味尽失。新黄梅调和黄梅调也几乎没有关联。

所幸,《新白娘子传奇》在播出后,观众普遍接纳了剧中一言不合就唱歌的模式,新黄梅调也成为了中小学生的最爱。传到大陆后更是家喻户晓,传唱一时。

黄梅调电影曾经比武侠片还火

-+-

虽然,音乐是有所改良、创新,不过电视剧中唱歌的形式,确是来源于黄梅调电影。

为什么在1990年代初,台湾台视会策划拍这么一部着重表现黄梅调的电视剧呢?

理由很简单,因为台视的经理认为流行都是循环的。按照他的想法,“黄梅调”在萤光幕和银幕前已经消失了很久,1990年代,正是翻新再流行的好时候。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梅调电影在香港、东南亚和台湾风靡一时。《借亲配》是香港的第一部黄梅调电影,在1958年,由香港的左派电影机构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拍摄,电影播出后受到了香港影迷的空前追捧。

虽然是黄梅调电影,但电影里的对白都是普通话,黄梅戏唱段也都用国语唱,而不是地方话,还都是其他的专业演员幕后代唱,这跟后来的《新白娘子传奇》是一样的。

《借亲配》的成功引起了香港影人的重视。同年,李翰祥为邵氏拍摄了第一部彩色黄梅调影片《貂蝉》,创下了30万港元的票房纪录,还屡屡斩获奖项。

●第一部彩色黄梅调影片《貂蝉》

后来,他又拍摄了一批黄梅调电影来提升邵氏影片的艺术质量。在拍摄过程中,李翰祥也不断创新,在唱腔中加入了更多的流行曲元素。由于邵氏在黄梅调电影上取得巨大成功,其他的电影制片公司也开始跟风拍摄,黄梅调电影一时大热。

从1950年代末开始的十多年中,香港、台湾以及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华语电影海外市场,几乎被黄梅调电影垄断。直到1960年代末期,黄梅调电影的垄断地位才被新兴的国语歌舞片、武侠片和侦探片取代。

从1970年代开始,台湾还拍摄了《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多部黄梅调电视剧,这成为后来拍摄《新白娘子传奇》的基础。直到现在,黄梅调电影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影响仍然广泛存在,新加坡有的学校还将黄梅戏纳入了中小学课程。

●台湾拍摄的黄梅调电视剧《江山美人》

黄梅戏为什么会在港台流行一时?

-+-

看到这里,很多知了要问了,黄梅调跟黄梅戏到底是不是一个东西,一个小小的地方曲种怎么在港台这么火?

黄梅戏原来叫黄梅调,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从20世纪30年代起迅速发展,与京剧、评剧、豫剧和越剧并称

中国五大戏曲。

1949年后,中国大陆拍摄了《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多部黄梅戏电影,并在香港公映。尽管只是一部黑白的戏曲电影,但《天仙配》1956年在香港上映时,仍然吸引了26万观众。

据说,英国女王在1960年还看过《天仙配》,并给出了一个四星好评,没给到满分,是因为演员年龄偏大、色彩也比较单一。不过,女王陛下还是对听起来和京剧相似的黄梅戏很有兴趣。

●黑白版《天仙配》剧照

女王都公开表示自己喜欢黄梅戏,香港的人民群众自然会紧随潮流,不少人在看黄梅戏电影时会跟着哼唱,甚至连夜总会的歌星都以唱黄梅戏为时髦。

就在这时,香港电影人瞅准时机,把黄梅戏电影不断通俗化,最终让大多数观众都愿意为其买单。为了和大陆的黄梅戏有所区别,香港使用了黄梅戏的原名黄梅调,这类电影也被称为黄梅调电影。

所以,“80后”,“90后”小时候看到的《新白娘子传奇》,其实是黄梅调电影电视剧的革新版,它一言不合就唱歌的形式新鲜有趣,和故事情节相得益彰,成为了许多人心中无法磨灭的童年记忆。

只可惜,这种形式的影视剧在之后几乎没再出现。这更像是黄梅调的一种回光返照,也让《新白娘子传奇》彻底成为了一代人心中的经典。

参考文献:

赵卫防:《五六十年代内地与香港两地电影互动及影响新探》,《当代电影》,2013年第12期;

林青华:《黄梅戏电影在香港及台湾的发展》,《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 发表于 2017-06-07 00:00
  • 阅读 ( 84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