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伤筋动骨”后真的要休养“一百天”吗?

老话常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因此很多筋骨受伤的人在“历史经验”的指引下,休足百天才算放心。

可事实上,“伤筋动骨一百天”只是老百姓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对疾病愈合的一种大致总结,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其道理,但并非所有的“伤筋动骨”都需要休息一百天,在骨科的专业人士看来,不同的损伤,其愈合的时间、治疗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伤筋动骨”虽然经常被人们并列提及,但“伤筋”和“动骨”的治疗与休养方法是不尽相同的,我们不妨将其分开,逐个看看是否都需要“百天”。

“伤筋”莫小视

老百姓常说的“筋”属于中医的术语,在西医里完全没有这个词。西医里和“筋”意思最接近的医学名词应该是“肌腱和韧带”,肌腱和韧带主要负责人体骨关节的稳定,以及人体的运动功能。

一、“筋”有哪些特性

  • 伸展延长性比较差

如果把肌肉、肌腱、韧带这三者做一个比较的话,肌肉的可伸缩性是最好的,肌腱次之,韧带最差。所以我们日常做需要伸展的运动时,要以肌肉为主,肌腱次之,而要让韧带保持稳定。这样才不至于让我们的“筋”在运动中造成伤害。

  • 血运差,愈合困难

判断人体不同部位的愈合时间,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标准,就是要看那个部位血液运输多不多,因为血运越丰富,代表获得的营养越多,损伤后也就越容易愈合。

而肌腱和韧带主要为结缔组织,血液运输的相对较少,所以自愈的难度也就比较大。“筋”一般如果是只损伤了一部分,我们尚可将这个部位通过各种方式(比如打石膏、夹板、支具固定)来保护一段时间(一般是4-6周),期待其能够自愈,但如果是完全断裂,“筋”一般很难再自我愈合,通常需要手术进行干预。

二、“伤筋”的危害有多大?

有些人对“筋”的重要性不太了解,容易把关注重点放在骨头上,对“筋”的损伤往往容易忽视。

比如,当一个扭伤脚踝的患者来到诊室,最先想做的就是拍个X光片,看看有没有骨折,看到没骨折就“放心了”,而对于在X光片上看不到的“筋”的损伤却往往觉得“没事儿”,很容易忽视。事实上“筋”的健康程度对于关节的稳定和运动水平有着非常重要作用。

讲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刘翔,很多朋友都责怪他奥运会跟腱断裂后,没有在赛场上坚持跑下去,给中国人丢了脸,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下,一个“筋”断了的人,其实就像是一只“脱骨扒鸡”,再想继续活动是非常艰难的。

有些“筋”损伤后,虽然短时间内没有达到完全不能动的程度,但如果对这种损伤不闻不问,勉力支持,缺乏了“筋”的把持作用的关节,日久天长就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就像一台机器,断了一根“三角带”虽然勉强可以转动,但这台机器的运行功能、稳定性、使用寿命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临床上这种例子举不胜举,比如之前膝关节、踝关节的韧带发生损伤,但没有治疗的患者,后期很容易出现关节肿胀积水、疼痛、弹响,甚至是习惯性脱位、软骨磨损、半月板损伤、关节退化加速等问题,其实根源都在于此。

所以,如果您在运动中出现了“伤筋”的情况,一定不能拿“伤筋动骨一百天”这句话来安慰自己,更不能对病情的发展听之任之,而是应该到专业的运动医学专家那里进行详细而专业的诊断与治疗。

“动骨”别趴着

一、骨折后需要休息多长时间?

很多人在骨折后,最想问的一个问题是,我的骨折多长时间才能好?多长时间才能活动?

事实上,不同部位的骨折愈合时间是不一样的。为了让大家对于不同的骨折愈合时间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些全身不同部位的骨折愈合时间表:

当然,这个表只是根据大多数人的骨折愈合情况做的一个统计,但对于一些骨折比较严重,骨折端有“骨缺损”,或年龄比较大、营养比较差的患者,愈合的时间会相应的延长一些,具体愈合时间要根据临床复查的结果来确定。

二、休养不等于“不动”

很多骨折的患者还有一个比较关心的问题:一旦骨折了,是不是只能一动不动的进行休养?

我的观点是:治疗骨折的意义,不仅仅是让骨头长上,更重要的是,最大程度的恢复身体受伤之前的运动功能,所以,骨折后,尤其是骨折经过固定治疗后,恰当的功能锻炼非常重要。

骨折早期的锻炼方法

如果是腿部骨折,不能下床,那咱在床上躺着也别闲着。一直躺着不动,容易有三个问题出现,一是肌肉萎缩,二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三是关节僵硬,这些都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 教大家一个方法:躺着时,膝关节尽量伸直,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收缩, 踝关节尽量背伸, 保持5秒钟,放松。没事就重复做这个动作,益处多多。

如果是胳膊骨折了,那咱手指、手腕也可以进行活动锻炼,防止我们的手指、手腕变得僵硬。

骨折后期的康复锻炼方法

这个时间需要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决定,一般如果做过手术的患者,钢板钉的比较牢固,术后几天,就可以在医生或者康复师的帮助下做不负重的康复锻炼,但是这个锻炼不建议患者自己随意进行,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伤筋动骨”后,该如何休养?

一、把受伤的部位抬高

外伤、手术对肢体都是一个创伤,这种创伤会损伤人体的血管网,受伤部位末端的血液往心脏回流的通路会被阻断,导致大量血液淤积在四肢的末端,从外观上就会表现出“肿胀”。

消除肿胀的办法,除了需要时间,让血管网建立侧支循环外,有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那就是把受伤的肢体通过垫被褥、垫子的方式进行抬高,要高于心脏的水平,这样,通过“水往低处流”的原理来促进血液往心脏的回流,从而消除肿胀。

这种方式适合膝盖、髋、大腿、小腿、脚踝、前臂、上臂、手指、手腕、肘等部位的大部分损伤,如果感觉累了,可以2-3个小时后将被子或者垫子撤掉,把受伤的部位平放在床上,放松一下,这两种姿势可以每隔2-3个小时就替换一下。

二、适当调整饮食

“伤筋动骨”后,一般不用特殊饮食,正常吃饭就可以,毕竟现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平时的饮食就完全能满足损伤部位生长的营养需求,不必买营养品、接骨药吃。

如果是长期卧床的病人,建议多吃点蔬菜水果等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毕竟总在床上躺着不活动,容易便秘。

三、勤翻身、促排痰

对于老年的患者要多注意翻身,防止褥疮发生。最好1小时动一次,或者给患者买个气垫床,如果天热,可以多准备一点爽身粉。大家不要小看褥疮,褥疮一旦形成,很难愈合,而且容易形成全身感染。很多老年患者没死于骨折,却因为褥疮要了命。

对于有呼吸道疾病、而且需要卧床的患者,要多注意让患者排痰,如果病情允许,可以多让病人坐起来,帮助病人拍背排痰。

总之,对于“伤筋动骨”,我们要科学客观的进行对待,既不能轻视病情,任其发展,也不能被疾病吓到,畏首畏尾,而是要医患之间互相配合,仔细诊断,专业治疗,争取早日战胜疾病,恢复到最佳状态。

图片来源:123RF.com.cn图库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

  • 发表于 2017-06-20 00:00
  • 阅读 ( 758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