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喜欢把嗅觉灵敏的鼻子称为“狗鼻子”?

为什么大家喜欢把嗅觉灵敏的鼻子称为“狗鼻子”呢?这是因为狗拥有完全碾压人类的嗅觉系统。

人类的鼻子能分辨成千上万种气味儿,还能闻出被空气稀释了上百万倍的某些化学物质。不过,和狗的嗅觉相比,这简直不值一提。狗的鼻子能够轻松辨别超过200万种不同气味,灵敏度更是人类的1000万倍。

为什么人类和狗的嗅觉能差这么多呢?其实单从嗅觉系统的基本结构来看,人和狗的嗅觉系统大同小异,都是起始于鼻腔内的一层叫作“嗅上皮”的组织。鼻腔为了溶解、捕捉各式各样的化学物质分子,所以总是湿漉漉的。在嗅上皮中,分布着大量嗅细胞,它们的任务是负责检测这些分子,同时可以把气味所携带的化学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再传递给大脑。这就是嗅觉系统的基本结构。

嗅觉结构

人和狗的嗅觉差异其实是因为前端硬件设备——也就是嗅上皮的不同。

经科学鉴定,人类的嗅上皮总面积大概有10平方厘米,而狗的嗅上皮总面积足足有170平方厘米,而且其细胞密度更是有人类的100倍之多。

这就是狗鼻子灵敏的原因。当然,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其他嗅觉灵敏的动物。因为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所以人们习惯把狗鼻子当成嗅觉灵敏的代表。

狗鼻子虽然灵敏,但是其嗅觉灵敏度是有波动变化的。为了尽力保持嗅觉的灵敏,狗的鼻子一直都是湿湿的。下雨的时候空气很湿润,但是天气要转晴的时候空气湿度就会降低。狗会根据空气湿度的变化,调节自己的鼻腔。

灵敏的狗鼻子

为了找到引起嗅觉波动的原因,科学家专门用老鼠来做实验。他们把老鼠分为两组:一组喂得饱饱的,另一组饿了好一阵。随后,在所有老鼠的饮用水中都溶入微量具有异味的、会打扰喝水“兴致”的物质。他们发现,喂的饱的老鼠喝的水要远远多于另一组。由此,科学家得出结论:饥饿可以引起嗅觉的波动。

我们人类的嗅觉会不会也这样呢?为了验证这一推论,一些科学家专门又做了上面的饥饿实验,不同的是这次实验对象换成了人,结果证明,饥饿的人会加重呼吸,增加经过嗅上皮的空气流通量,从而能从空气中捕获更多的物质化学信号。这意味着,人的嗅觉也会因为饥饿引起波动,而且,人越饿鼻子越灵。

图片来源网络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2017-06-28 00:00
  • 阅读 ( 68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