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用弓弩、标枪都没能淘汰的永恒武器竟是它?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用什么武器去打,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将用木棍和石头。”爱因斯坦在世界第一颗核弹爆炸之前写下了一句预言,这个预言是否成真不论,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智慧如爱因斯坦也认为,木棒和石头,是人类永远不会过时的武器。

木棒与石头是人类最古老的工具与武器,而投石掷木是远古人类最早的远程攻击手段,用于狩猎、用于部落战争,而石头以其质量而更受青睐。投石的方式有数种,最原始的当然是直用手投掷,考古人员在一些远古人类的遗址发现了许多明显人工制造的粗糙石球,这些石球就是用于投掷猎物的。但是,投掷石球时,石球太重则不能投得很远,石球太轻则对猎物的作用不大。经过长期的摸索,人们发明了一种飞石索,就是用绳索拴住石球或石块,或先用兽皮制成皮兜包着石球,然后再用绳索系皮兜。使用时用手抓牢绳子的一端,将拴有石球的另一端轮甩起来,等到加速到极限时向目标甩去,比之手投更远更具打击力度。由于这种飞石索连绳索一起甩出,状似流星划过天空,因此通常称之为流星索,也便于与双股甩石兜进行区别。

▲宁夏银川贺兰山岩画,远古人类用流星索狩猎

▲为加强流星索的威力,古人们又在一条绳索上增加石球(石块)的数量,常见的为二球或三球流星索,最多的可增加到5、6个

古汉语中的“单”字最早是象形字。上部两条“丷”分叉象征绳索,连接的两个“口”字其实便是石块(或石球)之形,是飞石索(流星索)的象形。下半部为盾牌形(甲骨文),后演变为“甲”字。整个文字本义指的是一种狩猎投石工具。而古“战”字,左“单”右“戈”,左旁远击、右旁近杀,正是人类作战最常用的两种手段。

由于投石和投石工具物美价廉,因此即使比之更加先进的远程武器如弓弩出现以后,也没能完全淘汰这种武器。

《左传》记载了公元前589年,齐国与晋国的鞌(ān)之战,齐国大夫高固冲入晋国军队之中,“桀(掷)石以投人”,打倒了晋军战车兵并缴获战车,一番耀武扬威后驾车施施然离去。

汉代,投掷技能的训练更受到重视,并作为军队训练考核的内容。汉武帝的大将甘延寿,不仅跳跃“绝于等伦”,其投石技能也称雄于当世。当时,“十二斤”的石头,“延寿有力,能以手投之”。汉代的十二斤约合现在的六斤,甘延寿能投出“二百(十)步”远,亦即 28米,可见其投掷能力的高超。

唐代时,唐高宗下令征召“投石、超距,勇冠三军”者,“具录封进”。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在军队训练中普遍开展的情况下,投石等活动在后来居然发展成为一项独特的军事技能。

在宋代还有以投石而闻名的部队编制。《宋史?忠义传六?陈文龙》:“ 兴化有石手军者,能掷石中人,议者以其不足用,罢之。石手军亦畔,复命 文龙 为知军,平之(兴化有一个投石于部队,能靠投石打中人,议论的人认为他们不足以利用而取消了他们,石手军也背叛,又命陈文龙仟知军,平定了他们)。按今兴化各乡人,多善投石,志眉中眉,志目中目。闻其人多于正月至三月,先聚空旷处,画地为圈,大径三四尺,去十步内,以石投之。屡中屡远,圈亦渐小。至远及百步,圈小如钱而止。故其技独”。

成书于元末明初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游传》中描写了一个原是东昌府都监,后来投靠了梁山,成为马军五虎上将的没羽箭张清,他就是将军队中力量性投掷与民间的技巧性投掷巧妙地结合起来,练出了一手“善会飞石打人,百发百中”的过硬功夫。水泊梁山的众多英雄好汉,像花和尚鲁智深、大将呼延灼以及金枪手徐宁,虽个个武艺高强,但都被张清的“飞石”打得鼻青脸肿,狼狈至极,可见其投石技艺精湛。《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兴化人,晚年闲居兴化,张清这个角色创作来源很大可能便是源于兴化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前进,以原始人投石击兽开始的投掷活动逐渐演变为一种游戏和军事训练技能。随着新内容的增加和更先进的工具的出现,投掷技能已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但作为锻炼臂力,增强体质和技巧技能的一种方式仍然被保留了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一种劳动技能,投石击兽也被不断地传授给自己的后代。这样一来,投掷活动得到了进一步普及,并进而演化出了其他的投掷游戏。击壤、掷堶(音tuo)就是由投石等游戏产生出的投掷活动。

“壤”,是一种用木头制成的长一尺宽三寸,类似鞋底形状的东西。玩“击壤”游戏时,先将壤放在地上,然后走出十步之外,以手中的另一只壤去击地上的壤,击中者为赢。

《帝王世纪》(晋?皇甫谧撰,共十卷)一书说,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们安居乐业,无忧无虑地生活,甚至常常可以看到80多岁的田野老人边唱歌边击壤的游戏。其中的歌是这样唱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好一幅安闲、恬静的野老歇耕图,反映出这游戏是一种休闲的游戏活动。这种击壤游戏,后来有了发展,随着砖瓦等建筑用材的出现,它逐渐被另一种游戏所取代。这就是“抛堶”游戏,也叫“打瓦”、“飞堶”等,其内容和方式也比较完整。但这种投掷游戏主要是作为一种儿童活动发展下来的。如明清时期的“打板”,用瓦块、石头玩的投掷活动就是它的发展演变。

▲明?《三才图会?击壤图》摹本

而现代体育运动中田径活动的投掷项目,如标枪、铁饼、铅球等等的出现和发展,均与古代投掷游戏的流行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倪天,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 发表于 2017-06-09 00:00
  • 阅读 ( 74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