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知道自己吃饱了的?

当人吃饱了之后,一般短时间内是会停止进食一会儿的,大部分人知道“吃饱了”停止进食。那么这个“知道吃饱了”到底在人体是怎样完成的呢?

1.大脑认为你饱了你就真饱了吗?

先这么说,人的大脑可以控制人的很多行为,关于进食,也有一套完整的控制系统,且非常明确的是,一旦大脑知道“营养需求到了正常值”的时候,它就会告诉身体“饱了,可以停止吃了”。但是,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那就是,我们吃的食物是先在消化道内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在此被吸收转化,到营养均衡信号到达大脑的时候,其实此时人吃的饱是要略大约营养的“饱”的,这一特定的延迟效应,往往人就可能吃多了一点点。所以提倡八分饱,大致与这个原理有一定关系。

2.什么营养信号的传递“知饱”?

人的十二指肠有对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水平等比较敏感的感受器,正是因为这些感受器探测上述营养的增加,会产生作用于大脑的信号,如果是“我饱了”的信号,它通过肽、胆囊收缩剂、神经肽来编码,让大脑知道“饱了”,并且减缓胃清空、降低胃的动力,“饱了”信号传达后,人的肚肚会饱涨,引起焦虑感(主要是胆囊收缩剂引发的)和饱足感,停止进食后需要一定时间消化吸收清空。

3.神秘激素的存在,让你饱了不吃了,真的吗?

从吃与吃饱、停止进食的系统来说,这部分除了上述营养物质信号的作用外,还有就是与激素相关,消化道本身会产生生长素的肽,与其他一些肽相互作用,饭前可以促进进食,作用脑垂体刺激分泌生长激素。另外,人的下丘脑还会分泌食欲肽也是刺激进食的,主要是让人对食物产生欲望而进食。

它们“害怕”遇上瘦素,因为瘦素的作用相反,是对进食进行压制的。这种看上去神秘的激素,神秘之一是存在于脂肪。以前人们只知道脂肪是储存人体能量、保护内脏等功能而存在的,现在知道脂肪原来还能分泌瘦素。事实上,瘦素的产生是因为脂肪细胞的甘油三酯含量提高的时候释放出来,引发人的饱足感,从而对进食的行为进行抑制,减少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陈代谢速率。等一等,这不是胖的人很容易有的结果吗?这就产生矛盾了:越瘦的人脂肪越少,那瘦素应该更少,而胖的人拼命要减掉的不正是产生大量瘦素的脂肪吗?

人体就是一个处处充满矛盾却又受上天眷顾处处平衡的东西。胖的人,的确是分泌更多的瘦素,但是别忘记了,感应瘦素的是下丘脑,大量瘦素堆积、生活不规律、无节操大吃大喝等原因都会导致下丘脑对瘦素的信号感应能力(敏感度)降低,有点“月盈而亏、盛极而衰”的意思。胖的人,有很多瘦素却起不了作用,反而会越胖越吃,越吃越胖。

  • 发表于 2017-06-22 00:00
  • 阅读 ( 1140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