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出行:到处人山人海 不如试试飞行背包?

“五一”小长假!各个旅游景点不用猜,稍稍一想,人山人海的场景立马涌现在眼前。

是不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带你换个出行方式!插上“翅膀”,背个飞行背包出去玩吧!

每个人当然都从小就“渴望自由飞翔”,但并不像坐飞机那样,我们渴望的,应该是独自一人,随时随地,从容起飞,翩翩着陆,远到翻山过海,近到恋人阳台,飞行器应该像肢体,起码像衣裳,轻捷贴身,上班出门穿上,逛完超市穿上,堵车了打开天窗就走人,全不在话下。

现有的个人飞行器显然无法满足所有这些渴望,不过,总结起来,我们的一个基本要求,应该是“自主动力”;另一个基本要求应该是“广义的可穿戴性”。如此排除之后,最接近我们渴望的,只剩下两种个人飞行器了:喷气背包和背包直升机。喷气背包又有火箭的、涡轮的、氮气的。背包直升机则有旋翼的、涵道风扇的等等。

我们对怎样起飞、着陆、转向,飞行多高、多快、多久,好不好穿戴,不都还有渴望吗?下面,我们就按照上述种类,看看现有的飞行背包,能不能满足大家“五一”出行的渴望。

火箭喷气背包

火箭喷气背包,也叫跳带、飞带、火箭带,历史悠久。谣传我们明朝的万户,曾经手抓风筝,自缚于椅,用四十七枚大火箭发射,直接冲进了天堂。

记住“巴克(Buck)”这个名字,跟喷气背包爱好者一提,他们会把你视为同道。1928年,这个小说人物做了一期俗辣杂志的封面,让喷气背包的概念在现代首次广泛流传。

巴克的装备,和后来的火箭背包,基本一致:缚在背上,引擎中化学剂(现在常用高纯度过氧化氢)被催化反应,迅速释放大量高温高压气体,从狭小喷嘴高速喷出,产生推力,手柄操纵喷嘴,就可从容起落,升降,转向,平移。

据说,最早造出来的火箭背包,并非来自美国军方,而是异想天开的德国纳粹,雏形而已,用于跨雷区,越战壕,战后传到美国,没留下实物。

再记住“温德尔?摩尔(Wendell Moore)”这个名字,跟喷气背包爱好者一提,他们会哭出来。伟大的1961年,摩尔在贝尔飞行器公司发明的火箭背包于美国尼亚加拉无保护首飞,飞了21秒,当然不是跨越大瀑布,只是机场边的草坪,然而,要知道,时至今日,所有火箭背包沿用的仍是摩尔的蓝本,续航时间也仍在30秒徘徊。不久,火箭背包见了公众,飞越一辆卡车。兴奋的贝尔公司的同仁们拿着火箭,逮着什么绑什么,包括塑料办公椅。

随着飞行高度和速度的增加,火箭背包有风光,也有悲伤:肖恩?康纳利的007穿了,迈克尔?杰克逊在演唱会穿了,1984年,亮相夏季奥运会开幕式,2015年,中国首飞,赢得多少瞩目。

然而,还是21秒。堵车穿上它,飞到红绿灯就掉下来了。多带化学剂,又会重得飞不起来。短暂的续航时间是火箭背包永远的噩梦。

1995年,一家公司的三个合伙人打破火箭背包续航时间记录,达到了30秒,名利双收前,三人闹崩:甲锤伤乙,偷走背包,打死丙,乙告赢甲,甲不赔钱,乙把甲锁进箱子,甲逃出,乙入狱,背包再没找到。——提高区区9秒,何乃狗血至此?

换一种动力怎么样?

涡轮喷气背包

涡轮喷气背包,也叫喷气带,与火箭背包的区别在于:体积大些,引擎吸入并压缩空气,点燃燃料(常用煤油类),让燃气穿过涡轮。其它的,都一样,但煤油和涡轮提升了推力和续航时间——1969年,涡轮背包首飞,飞了4分半钟。

又要提到摩尔了,为什么喷气背包爱好者会哭?因为涡轮背包也是他发明的!

而就在首飞成功后不久,这位两种喷气背包之父死于心脏病,在他去世后不久,已经能以近百公里时速续航三十分钟的涡轮背包,由于复杂和昂贵,永远失去了军方的资金支持。吊唁摩尔的人群从教堂一直排满整个街区。

后来的涡轮背包,只是在摩尔的蓝本上拆东墙,补西墙。

媒体报道过瑞士人穿喷气背包高空追逐客机,瑞士人给背包装上四架涡轮引擎和一对两米来长的可折叠翅膀,于是可以长时间高空追逐客机,横跨迪拜塔,还飞过英吉利海峡和大峡谷,赢得多少瞩目。然而,你注意了吗?他的背包连操纵手柄都没有!既不能起飞——得坐飞机,也不能着陆——得拉降落伞,甚至不能小幅转向,只善于大跨度高速度地平移!平移!当他自夸自由飞翔时,你有没有一丝受骗的感觉呢?

还有把涡轮引擎装在腿上的,挺像阿童木,但同样,他们要靠热气球或滑翔伞起飞,靠飞鼠装滑翔,靠降落伞着陆。

最令人信服的,还是美国人穿喷气背包飞越自由女神像报道的那款:手柄操纵,从容起落,升降,转向,平移,可上几千米高,百公里时速,续航10分钟,综合表现极佳。

正是因此,他们才敢自夸“唯一真正”,并不是因为其它背包“采用火箭”,“没有使用喷气式涡轮”。

然而,万一住得远,上班穿上它,飞到半道,还是会掉下来。短暂的续航时间仍是噩梦。

再换一种动力怎么样?

背包直升机

背包直升机与喷气背包的区别,顾名思义,在于它不用喷嘴喷气,而用旋转的桨叶。当然,也得缚在背上——像哆啦A梦那样固定在头顶,一启动,就只有一块头皮从空中飘过了。最直观的设想大概是旋翼,可惜,时至今日,这样的旋翼背包,升力和续航时间都不足道。

更常用的是 “涵道风扇”,也就是在桨叶外周加一圈罩,形成涵道,进气口宽,出气口窄,引导大量气体高速穿过,产生升力。

真正开卖的,正是媒体曾经报道的阿联酋订购新西兰人的喷气背包:售价百万人民币,烧汽油,手柄操纵,从容起落,升降,转向,平移,可上千米高,几十公里时速,续航30分钟。

然而,续航时间短的噩梦醒了,另一个噩梦袭来:太差的可穿戴性。

前面那两种喷气背包,起码穿上能走路,但这款太大了,像背着两口酱菜坛子,不但走不了,还能翻出个座板让你歇会儿。严格说,它可否被归类为“背包直升机”都有争议。有趣的是,这款根本不“喷气”,也并不太“背包”的飞行器,却被发明人称为“马丁喷气背包”,涉嫌混淆视听。

没有新的能源增加动力,没有新的材料减少自重,一直是飞行背包的研发瓶颈。所有种类都快看完了,真的没有一款满足我们的渴望?

有,在太空。

氮气喷气背包

记得《地心引力》里,克鲁尼那个没座的扶手椅一样的设备?他背着它,喷着小气儿,牵着布洛克,遨游太空。

它的原型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载人机动单元(MMU)。真空失重条件下,MMU直接用扶手操纵12千克压缩氮气,从24个喷嘴喷出,从容起降,转向,90公里时速,续航6小时。这还是三十年前的老款。

不错吧?

  • 发表于 2017-04-28 00:00
  • 阅读 ( 82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