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愿意读书了?读书时,为何脑海里会有声音?

既1972年号召世界人民人人读书,让全世界走向阅读社会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阅读日,也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借此机会,让我们来讨论两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愿意读书了?当我们在读书时,为什么脑海里会有声音?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愿意读书了?

得益于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电脑的普及和通信技术的提高,更加方便了信息的交流以及知识的获取。然而我们手中的书籍也渐渐的被手机和鼠标所取代,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愿意读书了呢?这要从我们为什么读书来说起。据美国著名民调与智库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对一部分经常进行阅读的民众进行的调查显示:

26%的人认为他们读书的动力是从书籍中获取知识并得到更多有益于自己的信息。

15%的受调查者表示读书可以让他们短暂的逃离现实,沉浸在自己想象的虚拟世界中。

12%的读者喜欢跌宕起伏的故事剧情,喜欢展开悬疑小说的一个个迷点。

12%的人享受阅读时给人带来的放松与安静

6%的人则喜欢通过阅读来了解不同的话题,并喜欢那种找到一本特别吸引自己的书的感觉。

4%的读者认为读书可以升华自己的灵魂,并且通过阅读可以拓展自己的世界观。

3%的读者喜欢阅读时书籍带给大脑的挑战。

另有2%的读者则表示自己单纯的是被书籍的质感所吸引,从纸张的质感到墨汁的味道都是吸引他们阅读的主要原因。甚至有一位英语教师为了在繁忙的批阅工作中能够保持头脑的清醒与敏捷才读书。

诚然以上的调查结果可能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选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书籍的功能正在被渐渐的取代。现如今移动通信的发展、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都极大的冲击了我们的阅读习惯,手机推送的新闻取代了报纸和杂志,移动终端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的阅读喜爱的书籍,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让我们无法再静下心来泡在图书馆里。据不完全统计,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正常使用社交媒体,网络以及移动终端的人每天会见到49万个字符,要知道一本战争与和平也仅仅有46万字,在接触了如此庞大数量的信息之后,我们确实很难再去静下心来阅读。甚至有人大胆的预测不久的将来纸质的书籍将会被电子版的读物所取代。

当我们能够通过更简单更便捷的方法获得信息与知识时,图书作为知识源泉的功能正被逐渐的弱化。新时代互联网媒体的发展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休闲方式,图书越来越难以抚平我们浮躁的内心。从前车马慢的日子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在当前分秒必争,信息传播对时效性有着极高要求的社会环境下,读书已经很难跟上我们的生活节奏。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你会不会在傍晚拾起一本旧书细细品读呢?

当我们在读书时,为什么脑海里会有声音?

阅读无时无刻不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的邮件,街边的广告,乃至诈骗的短信都需要我们通过阅读去理解。然而热爱阅读的你是否曾被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扰,当我们在阅读时,为什么脑海里会有声音?

其实不仅仅是在阅读时会出现这种声音,思考时想象时都有可能出现。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定论,大体上有两种主流的观点。其中一种叫做“内部语言”,是由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利维·维谷斯基提出的。所谓的内部语言是指当一个人思考的时候脑海里有一个声音像是旁白一样的在解读你每时每刻的想法。当你在想象与另一个人的对话时,你就能“听到”这种类似的声音,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个声音并不是实际存在的也不是我们主动发出的,这种听觉上的想象与视觉上的想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就像我们在街角想象另一条巷子的风景一样,内部语言更像是对接下来的对话的一种想象。

另一种理论将脑海里的这种声音的产生归结为默读,当我们进行阅读这个动作的时候,大脑也会激活我们发声器官以及附近的肌肉,比如声带与嘴唇。当我们学习说话的时候,首先会学习如何让声音从身体里发生出来。想必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小的时候练习说话总是会尽量的张大嘴大声的读与重复来让自己听到自己的声音并纠正。这种发声方式已经深深的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所以当我们默读的时候,即使我们有意识的抑制自己的发声但实际上这些相关的肌肉还是会微微的运动,我们便能依此预测如果我们真正朗读时的发声情况。

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神经束叫做弓状纤维束,它负责将大脑中的布罗卡氏区(运动性语言中枢)与韦尼克区(视觉性语言中枢)连结起来形成我们的语言中枢。在有关的实验中我们通过脑部的核磁共振可以看出我们的语言中枢与我们脑海中的声音有着确切的关系。在对比人类听到真实声音与听到脑海里声音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大脑中的辅助运动区有着最明显的运动差异。当实验对象听到真正的声音时,大脑的辅助运动区活动明显较小。

当然目前的科学实验还不能完全证实一线科学家们的猜想,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得到确切的答案。也许正是这种对任何现象的好奇与探索才成就了我们现在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不知道读过了这篇文章的你是否更加注意自己脑海中的这个声音了呢?

  • 发表于 2017-04-21 00:00
  • 阅读 ( 91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