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巧不成书 | 6个阴差阳错的重要发明

卫生纸

图源:br-cn.com

1903年,美国史古脱纸业(scott paper)公司买下一大批纸,可员工心术不正,想从这笔大买卖中捞一把,便通过中间人介绍,购进了一批便宜纸张,并租用普通货船承运这批货物。因运送过程中的疏忽,造成纸面潮湿产生皱折而无法使用。

面对一仓库的无用的纸,大家都不知如何是好,在主管会议中,有人建议将纸退回供应商以减少损失,这个建议获得所有人的附议。该公司负责人亚瑟?史古脱却不这么想,他想到在卷纸上打洞,变成容易撕下成一小张一小张的。史古脱将这种纸命名为「桑尼」卫生纸巾,卖给火车站、饭店、学校等放置于厕所中,因为相当好用而大受欢迎,并慢慢普及到一般家庭中,为公司创下了许多利润。 如今卫生纸已经成为你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并以多样的面对待给我们生活上许多的便利。

微晶玻璃

图源:baike.so.com

在1952年的一天,康宁玻璃厂(Corning GlassWorks)化学家唐·斯图基(DonStookey)将一块光敏玻璃的样本放到火炉中,将温度设定在600摄氏度。在加热过程中的某个时刻,因为操作错误,将温度提升到900摄氏度。斯图基原本以为自己把实验搞砸了,这块玻璃将会熔化,火炉也将被烧毁;但当他打开炉门时却奇怪地发现,这块锂硅酸盐玻璃已经变成了一块奶白色的薄板。当他试图拿出这块薄板的时候,由于钳子未能夹紧的缘故,导致这块玻璃样本滑落在地,但却没有摔碎,而是弹了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偶然间发明了第一块有机“微晶玻璃(Pyroceram)。

酥鱼

图源:tuan.baidu.com

魏晋时期,邺城(今邯郸临漳)住着一位乔姓富商。一天,跟家眷去集市上闲逛时,买回两条鱼儿,让家中赵厨师晚上给做了吃。到了晚上赵厨师放在水坛里的两条鱼竟跑到了醋坛子,而且已经奄奄一息。赵厨师觉得就这么扔了颇为可惜,为了让醋鱼吃着不那么涩口,赵厨师撒了些糖,接着又加些香料便用淘米水给小火炖上了。让他没想到的是,揭盖时并没有想象中的酸气铺面,反而一股浓香直沁心底。他夹筷尝了一口,竟无比酥香可口,连鱼刺都可以嚼烂下咽。 话说富商对赵厨师阴差阳错下做出的酥鱼颇为喜爱,便经常让其做来吃。于是乎,赵厨师有了条件不断改进做酥鱼的方法,使得其味道更加的醇香可口。不久,这烹制酥鱼的方法流传了出去,并流进了宫中,备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图源:baike.sogou.com

19世纪初,法国拿破仑发动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战争,战火烧遍了整个欧洲。这就需要把大量的黑火药用于战场。黑火药的成分有硫磺、发灰和硝石,但硝石却十分缺乏。巴黎的一个叫库尔特瓦的药剂师,他正在研究利用海草灰来制取硝石。

这一天,库尔特瓦仍专心致志地在实验室里工作,忽听“当”的一声,一只调皮的猫把盛着浓硫酸的瓶子碰倒了。浓硫酸正巧倒进盛着浸过海草灰的瓶子里。两种液体混合后,立即开起一股紫色的蒸气,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库尔特瓦感到好奇,而使他更为惊奇的是蒸气凝结后,没有变成水珠,而是成了像盐粒似的晶体,并且闪烁着紫黑色的光彩。他立即进行化验、分析,终于发现,这紫色的结晶体是一种新的元素。后来他将其命名为“碘”。碘的希腊文原意就是“紫色”。

电脑病毒

图源:virusresearches.blogspot.com

1987年夏天,巴基斯坦兄弟俩巴斯特(Basit)和阿姆捷特(Amjad)多方筹措资金,终于在拉合尔开了一家电脑公司,主要经营电脑和软件业务。但不久以后,一个让他们非常头疼的事情发生了,他们辛辛苦苦编写的程序,经常被顾客盗拷,更可恶的是,有些人为了获取利益,广泛传播,这让他们只能白忙一场。

一天,巴斯特回老家,看见父亲正在把砍来的树枝拖进鱼塘里防止别人撒网偷鱼,他收到了“树枝”的启发,半个月后,他们编写的第一款防盗拷程序诞生了——C-BRAIN,意为“大脑”,只要有人盗拷他们的软件,C-BRAIN就会发作,将盗拷者的硬盘剩余空间给吃掉,这个程序编写好后,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盗拷软件的人电脑直接不能再存储任何东西。有些人甚至主动上门找他们承认错误,并请求他们修好电脑。

但是这组病毒也让他们自己头疼不已,世界各地蜂拥而至的谴责电话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可能一不留神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组破坏性电脑病毒,他们犯了一个荒唐的错误。:在用软件装机的时候,经常需要把一个程序拷到另一个程序,可防盗拷程序也会破坏他们的电脑,而且就像病毒一样不断传染。一般而言,C-BRAIN电脑病毒是业界公认的真正具备完整特征的电脑病毒始祖。

肉毒杆菌

图源:Wikipedia.com

1987年,那时人们发现肉毒毒素具有麻痹神经的能力,常用来治疗因为神经异常而引起的眼部、面部、颈部的肌肉痉挛。

一天,加拿大眼科教授珍?卡卢瑟与其丈夫皮肤科教授阿拉斯泰?卡卢瑟想治疗“斗鸡眼”引起的眼皮痉挛和其他眼部肌肉的紊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肉毒杆菌毒素,忌惮其毒性,他们只注射了小剂量的毒素,病情很快被控制住了,连带着一起消失的竟然还有眼部的皱纹,这一发现传出后,聪明的人们便想到将其运用到美容中,2002年,肉毒毒素被正式应用于整形美容中,利用肉毒杆菌毒素除皱、瘦脸的整容手术随之而生,并且由于显著的疗效而走俏,很短的时间内风靡整个美国乃至全球。

这一偶然发现不仅让夫妇俩青史留名,更是让肉毒杆菌从无人知晓的“药物甲”摇身一变成为美容界的新宠。随着人们爱美意识的提高,肉毒杆菌的使用呈现平民化趋势,使用者不仅有好莱坞女星、名媛,更有普通民众。据美国数据统计,仅在2012年,全美就已消费了600万支肉毒毒素美容针。

不过蝌蚪君提醒大家,整形美容整容还是要到正规医院才靠谱。

版权声明:蝌蚪五线谱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联系授权,盗转必究。

  • 发表于 2017-04-07 00:00
  • 阅读 ( 69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