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都用筷子,但筷子的画风怎么差那么多?

首先,我们严正声明,筷子毫无疑问是中国人发明的。

筷子被东亚大陆上的祖先发明之后,逐渐向周边地区传播。最终,筷子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包括朝鲜半岛、日本和东南亚的势力范围。

虽然都用筷子,但是中日韩三国的筷子有相当大的差异,可谓是,一筷各表。

接下来你将看到:

● 老祖宗的筷子也是不断演化的

● 筷子在东亚的征服史

● 啥样的食材,决定了啥样的筷子

对漆筷情有独钟的值班编辑 / 老梁

老祖宗的筷子也是不断演化的

-+-

筷子最初的名字叫

“箸”。

今天所能见到的较早的筷子,材质是用骨头制成,称骨箸。它于上世纪90年代在江苏高邮龙虬庄被发现,距今6600-5500年,属于典型的新石器时代。骨箸的形状,一般一端平或钝平,另一端尖圆,也有个别两端尖圆;长度在9.2-18.5厘米之间。

● 龙虬庄出土的骨箸(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商周时期象牙箸、青铜箸等不同材质的筷子,短者17.4厘米,长(cháng,不是zhǎng)者可达28厘米。不过,这时的箸还不是吃饭的用具。按照《礼记·曲礼上》的说法,箸是用来捞有羹汤的菜,而餐匙(古代称匕、匙)才用来进饭或者舀汤。箸独霸餐桌,既扒拉米饭,也夹拈除流食之外的食物,是在宋代以后慢慢形成的。

两汉时期,箸的使用等级已经显现。西汉早期时多用竹箸,而在东汉贵族们的墓穴里,铜箸更为常见。

等到了隋唐、五代时期,箸的质料更显夸张,出现了金箸、银箸、玉箸、犀箸、木香箸,这些当然都是皇帝老爷们才能用得起、大概也只限于他们使用的食具。拜隋唐手艺人想象力的丰富,这些箸中出现了一批两端细、中间粗的新型箸。有种说法认为,它们是为了满足箸的两端皆可挑刺和挟取食物之需。

● 浙江长兴下莘桥出土的银箸(唐代)

说起来,我们得感谢明清人。他们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集大成者,在筷子上干的事情可真不少,有些还流芳至今:一是将“箸”改称筷子,据说是船家避讳“住”音,干脆改成“快儿”或者“快子”,后来又变成“筷子”的称呼;二是把筷子塑身成首方足圆的标准形体,成为我们今天所见的模样;三是规范筷身长度,长度较前代为长,多在25厘米左右。

● 定陵出土的金二镶乌木箸(明代)

筷子在东亚的征服史

-+-

筷子这一代替人手夹菜的玩意,因其方便好用,慢慢传播到周边地区。

通常的说法是,筷子是商纣政权灭亡后,遗臣箕子带领子民来到朝鲜半岛时传入的。韩国出土的最早的筷子来自公元6世纪的公州市武宁王陵,相比中国人出土文物筷子的时间实在是太晚了。

● 箕子

日本人对筷子的出生证明颇有些暧昧。有一种观点认为,筷子来自于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公元250年),但都没有实物印证。中国的史书《魏志·倭人传》记载说古代日本人“手食”,也都说明岛国还没有普遍使用筷子的习惯。在当时东亚文明中心的中国人眼里,吃饭不用筷子,等于是乡下人、蛮夷。而日本人努力想要证明公元前就在用筷子,也是为了争一个“祖上就文明过”的地位。

通常的说法是,筷子在弥生末期由中国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它由竹子加工成像镊子一样的东西,不像现在的筷子成双成对,日语叫“折箸”。折箸也主要是在祭祀活动中使用,所以被看做神器。

广大的日本群众继续用手

抓饭吃。

来自考古界的资料说,公元5世纪时,在日本伊势神宫、出云大社等寺庙举行祭祀活动时,已经使用一种称做“神箸”的箸。它两根一套,一端圆形,另一端尖形,与现在的箸已相当接近。

此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相当频繁。奈良时期(公元7世纪左右),圣德太子以小野妹子为遣隋使,出访中土。

● 小野妹子(男)

小野妹子为中原朝野上下使用筷子的进食方式所折服,就将筷子带回日本。于是,圣德太子在一次招待以裴世清为团长的中国使节团时,依照小野妹子的建议,用箸接待了客人。到这个时候,日本人似乎忘记了先前的箸只是祭祀的神才享有的专宠,箸在贵族群里得到使用,并慢慢向平民扩散。

公元8世纪时,箸在岛国已相当普及,成为各个阶层都喜闻乐见的食具。当时还把它称为“唐箸”,意为来自大唐的筷子。不过,彼时岛国人似乎比唐朝人更为讲究,把箸分为荤素两副:吃鱼和禽类的筷子叫“真鱼箸”,吃素菜的筷子叫“菜箸”。

啥样的食材,决定了啥样的筷子

-+-

作为源于中国的进食工具,筷子尽管在韩日两国间得到了广泛使用,但它们的形状却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从长度上说,一般而言,中国的筷子最长,韩国次之,日本敬陪末座。大约日本人崇尚分餐制,也没有给人夹菜的习惯,就不必像中国人那样在八仙桌上长距离拈取菜肴。

● 从上至下中、韩、日三国筷子

长度不一是一方面,中日韩三国的筷子长相又是一方面。

我们的筷子足部往往又圆又粗,韩国的筷子筷身纤细,足部扁平,据说这是方便夹豆子,又容易在小碟里撕开泡菜。日本的箸则头尖身短,这与日本人爱吃鱼有关系,因为它比较适合挑鱼刺。不过,话说回来,日本的箸似乎保留了隋唐遗风,如上文所说,后者就曾创制一批两端细中间粗的筷子。

● 日本筷子

三国之中,韩国的筷子材质最为特别,用金属制成。这与其历史文化大有关系。韩国崇尚金属,更崇尚身份的等级制,上流社会使用金、银等筷子,普通群众使用的多是铁筷,到后来就基本变成了不锈钢的筷子。金属筷契合了韩国的饮食结构。因为它们耐高温、不易变形,而韩国人偏向料理和烤肉是地球人都知道的。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保留了古时中国的用餐礼仪。他们在用餐时筷子与勺子并用,筷子负责夹菜,勺子则负责取汤菜和吃饭。

● 韩国筷子与匙

对比韩国,日本的筷子就显得有些寒碜了。从表面上看,日本“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使用的都是木筷,看似平等,实际上是因为它的矿产资源太有限了。例如,纵横日本市场五百年的“渡来钱”,还是从中国漂流过海来的。

尽管如此,日本人还是能找到满足其虚荣心的方式。江户时代初期(即公元16世纪),岛国就流行在筷子上涂漆,用以彰显有钱人的富有和尊贵。发展到后来,漆筷不仅在实用上得到发展,而且向工艺品的方向进步,一举又成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再往后,筷子似乎成为日本经济的晴雨表。上世纪80年代之际,日本特别流行金光闪闪的箸,而到了90年代,“素颜”筷子又成为了主流。

筷子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尽管中国人拥有发明筷子的专利权,但是传播到不同国家,却在在彰显了不同的形态和文化特色。历史的浩荡洪流,最终沉淀下来一点痕迹,就落在了筷子这样的细枝末节之上。

参考资料:

李庆祥:《日本的箸与文化》,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

沙媛媛、王晓葵:《筷箸与日本文化》,载《文化学刊》,2015(2);

赵传松:《中国筷箸文化初探——兼与韩国筷子文化比较》,载《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蔡秋英:《东亚文化的食文化考察》,参见 www.juen.ac.jp/kaken/24531177/rep1sai.pdf#search=%27%E7%AE%B8+%E6%97%A5%E4%B8%AD%E9%9F%93%27。

  • 发表于 2017-03-31 00:00
  • 阅读 ( 768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